劉白楊村

劉白楊村

劉白楊村隸屬山東省濟南市萊蕪茶業口鎮,位於萊城北46公里、鎮政府駐地西南4公里處。村子東西狹長,約1500米,被譽為萊蕪北部山區“第一大村”。東臨高白楊村,西接李白楊村,南與“溫峪”接壤,北與“茶業”峪交界。由劉白楊,秦白楊兩個自然村組成一個行政村。耕地1750畝,林地1700畝,727戶,212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白楊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茶業口鎮
  • 人口:2128
  • 耕地面積:1750畝
歷史文獻,近代史,經濟狀況,地圖信息,

歷史文獻

清康熙《劉氏譜》記載,元末解姓建村。明永樂二年(1404)劉姓遷此,人丁興旺成為多戶,峪中多白楊村,冠以姓氏,故名劉白楊村。據原村中“永言孝思碑”記載,明朝秦姓由河北棗強縣遷此建村。因鄰村多以白取名,冠以姓氏,故名秦白楊,與劉白楊組成一個行政村。明萬曆年間李姓遷入。一直到現在劉白楊村共有劉、秦、解、李四個姓氏,和睦共處。
據《茶業史志資料》記載,1941年前隸屬萊蕪縣鳳山鄉;1942年下半年--1945年,劃歸淄川縣新六區;1946年復歸萊蕪縣劃歸茶業區;1951年3月改稱萊蕪縣第十一區;1955年秋,村民加入互助組、初級社、最後成立“劉白楊裕民高級農業合作社”;1959年3月成立人民公社,隸屬茶業人民公社,改稱“劉白楊生產大隊”,下設7個生產小隊;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後,隸屬茶業辦事處茶業口鄉,改為行政村,下設14個村民小組;1985年11月,撤處並鄉,劃歸茶業口鄉;2001年撤鄉並鎮,隸屬萊城區茶業口鎮。
古老的村莊,流傳著美妙的傳說。“宰相劉羅鍋“祖籍劉白楊村,為官清廉,世人傳誦。據說,劉家老墳地——峪井的荊棘不再長倒鉤,是劉墉回鄉上墳,倒鉤剮了他的官袍,被他一口封殺的。
古時林中有北雲庵和白雲寺兩座廟。
北雲庵位於劉白楊村北峪,當時有一間正房,為普通房屋,住有一個尼姑,解放前北茶業區武裝中隊拆除,尼姑還俗。
白雲寺,又稱白楊廟,正殿三間,東殿,西殿各一間,廟內供奉“觀音”、“文昌帝”、“土地爺”、“龍王爺”、“。大廟建築式樣獨特,用料考究,高脊闊檐,軒敞氣派。廟西有戲台,高約1.2米,廟前是一條東西大道,道邊有約100米長連排的石凳,供進香者歇息。每年二月二廟會,香客盈門,沙尼誦經,煙霧繚繞,一派熱鬧景象。“文化大革命”時期破壞,其舊址已建成學校。
劉白楊村現存古柏、古槐各一棵。古柏位於村南石榴峪頂部,成“丫”形,樹枝盤旋扭曲,枝幹蒼勁,距今已有400多史。古槐位於村中央,現因仲臨路改建,栽到了廟東村碑旁邊,200多年樹齡。

近代史

劉白楊村的近代史,是用血與火寫成的。
早在1938年,就有黨的地下工作者,在村中從事革命宣傳活動。1939年村民劉超一、劉峰、劉均懷等6名思想先進的青年積極分子,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黨小組,他們秘密活動,宣傳黨的抗日主張,鼓舞民眾的抗日熱情,發動民眾起來抗日。1941年成立了劉白楊村第一個黨支部,劉均懷任支部書記,同時成立了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兒童團等民眾團體。村民的抗日熱情日趨高漲,李應甫等13名有志青年踴躍參加抗日隊伍,奔赴抗日前線。1941年是茶業區抗日鬥爭最艱苦的歲月,日偽採取“鐵壁”合圍,"拉網"戰術,實行"三光"政策,對我茶業根據地瘋狂"蠶食"掃蕩。9月22日,偽軍陳三坎部,隨日軍包圍了劉白楊村,村民聞訊,全力掩護泰山軍分區第二醫院轉移。敵人“清剿”未果,惱羞成怒,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劉白楊慘案”,當天有32位村民被殺死,同時燒毀房屋60間,牛、毛驢各20頭,豬、羊、雞、糧食、衣物洗劫一空,全村陷入火海與血泊之中。1942年春,日軍400餘人掃蕩我茶業區,青抗先隊長劉俊林為掩護民眾轉移,隻身一人將敵人引到火龍台上,當敵人步步逼近他時,便砸斷槍枝,跳崖殉國。後來,政府為紀念他的英雄事跡命名火龍台為“林俊山”,並在他犧牲的懸崖上銘刻了“劉俊林烈士殉國處”。
劉白楊村山高、溝多、谷深,地理位置獨特,曾是我黨、我軍區中隊機關駐地。著名革命老前輩汪洋、廖容標、趙篤生、劉萊夫、武中奇、高啟雲都曾在這一帶率領部隊打擊敵人。1942年10月16日,泰安分區政委兼地委書記汪洋同志率領地委、專署、報社、乾訓班駐紮在劉白楊,17日清早敵糾集5000餘精銳部隊分六路合擊劉白楊村。負責警戒任務的偵查科長劉采芹發現敵情後立即報告汪洋同志。汪洋同志立刻到劉白楊村西頭觀察情況,發現大批敵人已占領西南山。他當機立斷命令各部向東、西、南三面突圍,當行至茶業口吉山一帶,與敵人交火,展開血戰,激戰數日,擊斃200餘,汪洋及石新團長等219人壯烈犧牲。劉白楊村的村民和周圍村莊的村民一起含淚掩埋了烈士。劉白楊人沒有因此被敵人的囂張氣焰所嚇倒,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們“抗戰到底,寧死不當亡國奴”的信念。
解放戰爭時期有劉汝伍等8名青年參軍,抗美援朝有6人赴朝參站,秦光國為“保國家,衛和平”戰死在異國他鄉。
劉白楊人有光榮的革命傳統。革命戰爭年代,村里組織小車隊、擔架隊積極支援前線,跟隨主力部隊轉戰南北。就連小孩也常為部隊站崗、放哨、送情報、送糧送衣服,婦女們做鞋、織布、做衣服,不管男女老少都為新中國的建立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解放以後,劉白楊村人,積極回響黨的號召,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諸如治理黃河、海河、東平湖等工程,他們都自帶推車等工具到外地他鄉,無私援助,參加會戰;674電廠、雪野水庫、大冶水庫、萊麻公路、萊明公路、雪普公路等本縣內的建設,也灑下了辛勤的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奉獻之歌。
新中國成立後,歷屆黨支部、村委會帶領村民艱苦創業。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劉白楊村掀起了修水庫、築水壩、壘地堰、建“大寨田”、封山育林的高潮、並將全村水林田路統籌規劃,綜合治理。先後建成東南峪、大年峪等水庫8座,攔水壩10座,地下蓄水池4個,庫容60多萬立方;修水渠2400米,修生產路4條30餘華里;整地400多畝;社員投工一萬餘個,架橋9座,修築“白楊峪”鄉村公路占全路總里程的2/3.全村95%的山頭實現了綠化,山場一片蔥蘢,景致引人。

經濟狀況

劉白楊村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人瞅準了優勢項目,做起了大買賣。產業結構調整後,村民大面積種植經濟樹,全村已建成蘋果園、櫻桃園、板栗園15個。他們引進了“西德長毛”、“中國唐星”等20多個優良兔種。養兔業的發展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掀起了一個養兔高潮。還有一部分人,從事農副產品加工。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萊蕪區三二七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