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莊村隸屬雪野旅遊區雪野鎮,位於萊城西北36公里、鎮政府駐地西12.5公里處。村東北是望米台村,西與章丘市搭界,東南為侯子溝村。現有可耕地815畝,236戶,720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胡家莊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萊蕪雪野旅遊區
- 地理位置:萊城西北36公里、鎮政府駐地西12.5公里處
- 人口:720口人
行政區劃
據《齊氏譜》記載,明代中葉,劉姓從劉白楊村迂此建村,當時村北槲樹成林。曾名槲家莊,後諧音為胡家莊。以劉、善兩姓最名。
明天順年間,胡家莊一帶屬北鄉的雪野保和西鄉的王石保,沿襲至清末;民國初年,屬十一區、八區所轄;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新甫三縣,胡家莊屬萊北,同年撤鄉(鎮),劃大區為小區,以區轄村,胡家莊村屬香山區。1945年10月,三縣合併,復稱萊蕪縣;1951年3月,萊蕪縣改地名區為數字區。胡家莊村隸屬十三區;1955年10月,萊蕪縣又恢復地名區,胡家莊村隸屬香山區;1958年3月,撤區劃鄉,胡家莊村屬大王莊鄉;同年10月,上遊人民公社成立,胡家莊村歸上游公社;1984年4月,上游公社改為上游辦事處,胡家莊村隸屬上游辦事處安子灣鄉;1985年11月,上游辦事處分為上游、雪野、鹿野三個鄉(鎮),胡家莊村隸屬鹿野鄉;2001年,撤鄉並鎮,上游鎮、雪野鄉、鹿野鄉合併為雪野鎮,胡家莊村隸屬雪野鎮。
經濟
因村莊地處水庫下方,為保障安全,從1997年開始,實施村莊搬遷。至1998年搬遷完畢。此次搬遷騰出的空閒地僅沿河兩岸500米狹長地帶,就開發了75畝田地,種上了萊蕪大姜,僅此一項即人均增收400餘元。
胡家莊雖自明朝中葉建村,但其歷史源淵,可追溯到唐代。據傳,唐時,有人在村北造銅錢,有爐狀遺址,現被水庫所淹沒,深深埋於庫底。村西啞巴溝內有兩個山洞遙遙相視,傳說是古人采銅遺址,後人稱為“憋虎洞”,起始年代不詳。解放後,1959年銅礦開始開採,1960年停產。I998年,重新勘探後,村委引入資金,開採至今。
本村地處革命老區,人民的熱血肥沃了這方熱土。抗戰時期,在泰安軍分區地下黨員陳棉夫、李新一領導下,游擊隊員及村民,與日本鬼子進行了勇敢機智的鬥爭。民兵隊長苗茂龍,隻身摸敵人崗哨,繳獲槍械若干。兩名趕集的村民殺死鬼子兵1名。與此同時,人民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共產黨員李新一被捅死在老槐樹下,身中八刀。有兩個村民在反“掃蕩”中被敵人打死。村民劉玉記為保護進村的八路軍,被鬼子活活打死。鬼子的殘暴行徑,激起了人們不屈的鬥爭。他們回響黨的號召,積極捐物獻糧,擁軍入伍。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都有胡家莊人積極參與。胡家莊的兒女為革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其中有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霍愛全、張山祥、劉洪祥、苗茂才等。人們將永遠懷念他們。
文化
胡家莊人一向重視教育。1939年村中即設了第一所國小,房屋兩間,緊臨關帝廟,教師李新一,設國文、算術、寫字課。1974年到1980年設國小和國中班。1982年重新建校,校舍已達標準。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本村考上大中專學生總計16人。
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胡家莊人都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從1964年到1993年,雪野水庫、東平湖的修建.0九公路的修築、六七四電廠的建設,都灑下了胡家莊人的汗水。改革開放以來,村中公路改造,架設了3座橋樑,修建了幾十公里的環山路,人們都付出了極大熱情和辛勞。村中銅礦、石英粉廠、預製板廠,經營得紅紅火火。村中經濟正在工農業並舉的大路上邁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