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廣東紫金籍紅軍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春(1900-1929年),又名乃宏,號達明,廣東紫金縣人,紅軍革命烈士。指揮了被譽為“東江民眾鬥爭一聲有力的號炮”的豐順第一次農民武裝運動。

基本介紹

  • 本名:劉春
  • 別稱:乃宏
  • 字號:達明
  • 所處時代:抗戰時期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廣東紫金縣
  • 出生時間:1900年
  • 去世時間:1929年
  • 主要成就:指揮豐順第一次農民武裝運動。
劉春(1900-1929),又名乃宏,號達明,廣東紫金縣人,1900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有兄弟三人,他居第二。父親早故,全靠母親鐘氏撫養其成人。年幼時期,廣東被軍閥盤踞,到處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家境貧寒的劉春,讀書斷斷續續,幸得親友資助,才勉強讀完師範。在劉春小小的心靈上,埋下了痛恨黑暗社會的種子。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以後,劉春開始參加反帝反封建鬥爭。1922年,受紫金進步青年劉爾崧的影響,參加廣東紫金青年團後,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劉春赴廣州“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參加學習,積極認真,結業後留所工作。1925年10月1日,隨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至惠州,黨組織委派他為中央農民運動的特派員隨軍留駐惠州、紫金等地工作,兼任紫金縣縣委書記,成立紫金縣農會,建立農民自衛軍。後開展減租減息、取消苛捐雜稅等運動,把紅色斧頭鐮刀旗插遍紫金全縣。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上海“四·一二”政變發生後,紫金的地主階級與國民黨反動派勾結,對抗革命。為了保證革命勝利,劉春在4月3日黎明前,率領農民自衛軍舉行第一次東江起義,集合全縣農民武裝1000餘人,收繳反動武裝槍枝40餘支,物資一大批。為鞏固革命陣地,在海陸豐、惠來、五華的交界地——炮子圩建立根據地。9月,紫金縣偽縣長丘國忠發動幾千人攻擊炮子圩,被劉春的部隊打敗。
“八一”南昌起義軍入粵之後,留守部分與紅軍第十師被同時納入東江工農革命軍,劉春為總負責,與敵人開展鬥爭,屢戰屢勝,弄得敵人膽戰心驚。後反動派集中10萬人的兵力,分四路進剿東江革命蘇區。敵人捉拿了劉春的一家,反動派要劉春的母親寫信叫劉春去自首,否則要殺絕全家。英雄的革命母親深明大義,痛罵反動派,粉碎了敵人的陰謀。敵人惱羞成怒,用竹尖刺手指、吊包袱、坐老虎凳、灌辣椒水、鐵線穿手掌等多種毒刑折磨她,但她始終沒在敵人面前屈服。喪盡天良的反動派竟將劉春的家人綁赴刑場斬殺。除了一個侄兒被一當地農民冒死在法場搶回外,其餘四人均遭毒手。為保存革命實力、保護紫金縣委、保護5000餘名革命民眾的安全轉移,劉春的家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指揮豐順第一次大暴動,血寫廿九青春
儘管敵人殘酷無比,但劉春對革命始終沒有絲毫動搖。此後,劉春被黨組織派到香港學習,回來後被東江特委分配到豐順工作,常駐八鄉、黃金等地。他經常在潘田鐵坑、黃金嶂背等地活動,幫助組建邊區政府、邊區連隊等武裝力量。1929年4月7日(農曆二月廿一)晚上,劉春與黎鳳祥等親自指揮邊區政府直轄市的區聯隊400餘人,進行豐順第一次大暴動,攻打黃金的團防大寨,破竹柵,燒團防。所有團防兵丁全部繳械投降,偽聯防巡官黎玉仁當場被擊斃,偽聯防頭子被俘並沒收全部家產,分給農民。1930年發布的《蘇維埃區域第一次代表大會紅軍第十一軍報告》,評價這次暴動是“東江民眾鬥爭一聲有力的號炮”。
豐順暴動後,東江紅軍總指揮部成立,劉春協助總指揮古大存將五、豐、興、梅和大埔的工農武裝改編為四十六團,任副團長,率隊堅持開展游擊戰爭。邊區政府發出通告:實行禁賭、禁菸(鴉片),並廢除苛捐雜稅等。與此同時,黃金圩上街頭、雙靈上坑村等地辦起了平民學校。嶂背、遍沙、芹寨洋等七個鄉村分了田,實行減租和抗債運動。革命鬥爭取得了初步勝利。貧苦農民有田耕、有食、有書讀,人民無不歡欣鼓舞。劉春率領的隊伍所到之處都給敵人沉重的打擊,極大地振奮了人民勝利的信心。
1929年農曆10月19日,劉春與曾梓鋒等六同志因要參加東江特委在八鄉山召開的會議,由黃金出發剛到嶂背,不幸被反動派發現包圍。戰至最後一顆子彈,壯烈犧牲。那年,劉春才2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