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烺

劉春烺

劉春烺,生於清道光28年12月28日,卒於光緒32年正月(公元1849年1月——1906年2月)。

基本介紹

  • 本名:劉春烺
  • 所處時代:清
  • 出生時間:1849年1月
  • 去世時間:1906年2月
人物介紹,人物事跡,人物成就,人物作品,後人評價,

人物介紹

奉天府承德縣新民廳南齊家窩鋪(今屬鞍山市台安縣桑林子鎮)人。他從小聰穎好學,博聞強記,飽讀經書。他從6歲進入私塾,到光緒8年(公元1882年),35歲時,在順天府壬午科鄉試中考中舉人,名列關東舉子之首。他的才藝超群,與同窗好友房毓琛、榮文達一起被譽為“奉天三才子”。他立志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科舉之路。1892年, 44歲的劉春烺,歷經十載,卻三上春闈而未中。他注重學習科學知識,諸如宋代科學家郭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及算術、曆法、水利、軍事等書籍。

人物事跡

他精通水利測繪,帶領百姓挑河治水、造福一方
光緒20年,新民柳河泛濫,水無定流,大為民病,朝廷駐奉天將領左寶貴將軍推薦他去治理。劉春烺獨任其事,帶領民工日夜奮戰,如期完成治理柳河任務,受到柳河沿岸百姓的稱讚。光緒22年遼河發大水,兩岸新舊堤壩全線潰決,平地水深1—2米,村莊多被沖毀,交通斷絕。他親臨現場勘察後,提出以挑河治水的倡議。得到了奉天督撫和朝廷的批准。他仿元郭太史之法,以勾股測地繪圖,河心取土,拋岸成堤,一年之內竣工。使台安、遼中、海城、盤山、鎮安(黑山)等縣潢潦之區變為沃壤,解除了遼河水患,變害為利,百姓逐步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今天,遼河一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全省重要的商品糧產地,劉春烺當年付出的心血功不可沒。

人物成就

他足智多謀,濟世安民,解除匪患
庚子之歲,義和拳起,俄軍占領關東。兵匪相仇,淫搶燒殺,民不聊生。劉春烺雖已以隱居閭山,由於遼河兩岸民眾呼籲,與李澍齡一起出山,會同德彬、馮紹唐四人起草《為設大團四鄉公啟》和《兩河同盟書》等檔案,稟明大憲。並牽頭成立新民廳招撫局,招安綠林豪客,按地籌餉,設立大團。保薦馮麟閣、張作霖等多股土匪棄暗投明,使遼海地界的社會局勢得到初步穩定。。
他著書立說,教書育人,為培養人才不懈努力
劉春烺一生創作大量詩歌與散文。據李龍石在《李龍集》中說:僅在1900年以前兩人在木葉山莊隱居時統計,就存有6000多首詩詞,他僅留下一部《看雲聽濤館集》,在台安、海城、北鎮和盤山縣誌上均收藏他的詩作,但總共僅有160首,此外還有一些散文、呈啟、奏摺之類的文稿,這是他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富的文學遺產。戊戌變法,在古老的中國颳起一陣改革的新風,廢除科舉興辦學堂,是當時社會的一股新潮流,奉天府城在變法維新中恢復了萃升書院。奉天督撫依克唐阿與奉天府尹廷傑,聘他到奉天翠升書院任總教習,兼管遼河治水事。劉春烺欣然接受,他在辦學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人才在教育,教學在學校。”立志把萃升書院改造成一所新式的大學堂,為遼瀋地區培養人才大展才華。

人物作品

本溪湖慈航寺遠眺三首
劉春烺 清
瑤草琪花小洞天,藤蘿百丈石如磐。耳根寂後猶聞磬,目力窮時僅辨煙。
振袖恐隋山影落,登高方識地形園。摩挲斷碣尋殘篆,為訪前朝創建年。
峭壁危懸萬象依,振衣直上與雲齊。空煙滿地從何起,斜照留人未忍西。
佛守荒庵巢燕入,花開絕澗野禽啼。生平雅負看山興,掃遍蒼苔不敢題。
把酒登高酹落暉,下方城廓認依稀。蒼苔被磴青無縫。禾黍浮天綠作圍。
蠻觸紛紜原一族,鳥鳶強弱欲何歸。慈航利用須宏劑,豈合煙帆老翠微。
仿遊仙詩
劉春烺 清
當年足下看雲生,三疊琴心道已成,誤寫上清蝌蚪字,一篇真誥不分明。
鳳引三山境寂寞寮,碧天吹斷水晶簫,關心子晉顏如玉,身隔雲屏手亂招。
迢迢白練耿秋河,織女從來恨已多,八方二千明月夜,不知何處認嫦娥。
相招須把碧芙蓉,海上歸來雪萬重,同住玉真清冷地,不司符籙便從容。
東海揚塵阿母家,年來勾漏少丹沙,有人手執青鸞尾,獨立蓬山掃落花。

後人評價

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於清光緒三十二年逝世
1906年1月末劉春烺在瀋陽城病逝,享年57歲。噩耗傳出,許多名流學士、摯友高朋無不為痛失一位具有匡時濟世的能人而悲哀。北鎮進士李維楨送輓聯以頌其德:
榛蕪橫塞,蘭道不芳,山鬼郁牢愁,岩穴誰遺屈子賦?
薪火親傳,稚香莫證,水仙懷舊操,海天空棄伯牙琴。
按死者遺願,劉春烺的靈柩用騾馱轎由瀋陽城運回醫巫閭山,葬於木葉山莊附近。安葬儀式是在陰霾的山色和蕭瑟的雪霰聲中舉行的。這位要強上進的老人投入自己深深熱愛的醫巫閭山懷抱之中,東有木葉山莊,西是看雲聽濤館,頭頂流雲影,耳畔有松濤。留給後人無盡的痛惜:
精通醫術而英年早逝,可惜;
懷濟世之才而難得機遇,成功者無法成功,可惜;
負濟世之學而未展其用,精彩者不能精彩,可惜!
劉春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