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愛琴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漢口
- 出生日期:1927年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性別:女
人物經歷,社會活動,人物榮譽,人物故事,
人物經歷
1938年由黨組織找回延安,與父親團聚。
1940年,進入蘇聯10年制學校讀書。
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參加了紅軍後備軍。
1944年加入蘇聯共產主義青年團。
1946年考入莫斯科通訊技術學校,學習經濟計畫專業。
1953年分配到國家計委綜合局工作。
1958年在父親的支持下,回響黨的號召,報名到內蒙古邊疆工作。
社會活動
人物榮譽
2015年4月15日,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代表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向32名為蘇聯衛國戰爭(1941-1945年)作出貢獻的中國公民,頒發了“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獎章。劉愛琴是獲獎章人之一,於5月9日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紅場閱兵方陣。
人物故事
誕生於血雨腥風的年代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武漢三鎮烏雲密布,到處瀰漫著大屠殺的血腥味。這時,一個女嬰出生在漢口尚德里4號—湖北省總工會的一間小屋裡。女嬰的父親便是中共中央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駐武漢辦事處秘書長、湖北省總工會秘書長劉少奇。
誕生於血雨腥風中的女嬰,被父母送到了一個工人運動積極分子家裡寄養。從此,劉少奇的長女乳名“愛兒”,管那位工人的妻子叫“媽媽”。小愛兒剛剛懂事,媽媽就一手拉著她,一手挎個破籃子,帶上針線,走街串巷找縫縫補補的活兒乾。小愛兒還沒有桌子高,已經會領著比她小一歲的弟弟,到處去拾煤渣、撿菜葉、拾柴……然而就連這樣的日子也無法維持下去。最後,小愛兒被賣到漢口的“親戚”家,成了一名童養媳。
幾天以後,陌生人把愛兒送到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在那裡,愛兒見到了共產黨員夏之栩。夏媽媽把愛兒摟進懷裡親了又親,嘴裡喃喃地說:“可憐的孩子,長得多像你媽媽……”夏媽媽告訴愛兒,她的生母叫何寶珍,曾和夏媽媽一起坐牢,幾年前已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她還告訴愛兒,延安是革命的聖地,她將和三個小夥伴一起去延安找他們各自的父母……
1938年春,11歲的愛兒來到了延安。從此她的生活掀開了新的一頁。
異國他鄉的婚戀
秋天,允斌兄妹被送進延安保育國小讀書。去學校的前一天,劉少奇與夫人謝飛商量:“愛兒這名字很能表達父母對女兒的愛憐,但它畢竟是個乳名。去上學,得起個正式名字才好。”稍稍想了一下,劉少奇又說:“留下愛字,再加上一個‘琴’字吧。”謝飛把劉愛琴三個字寫下來,告訴愛兒說:“記住,今後你的名字就叫劉愛琴!”
在延安保育國小學習了近一年,1939年10月,允斌和愛琴又被爸爸送往蘇聯,進了莫斯科近郊的莫尼諾兒童院。1941年6月22日,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孩子們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允斌和愛琴迅速成熟。
戰後,17歲的劉愛琴進入莫斯科通訊技術專科學校繼續學習。在那裡,她認識了一位英俊的男孩。那英俊的西班牙男孩名叫費爾南多,是西班牙共產黨領袖伊巴露麗的外甥。他和劉愛琴是同學。這兩個出身於共產黨領袖之家的少男少女,彼此並不知道對方父母的身份,也沒有“門當戶對”的觀念,只知道對方是革命家庭。畢業之前,他們結了婚。
有情人被迫分離
愛琴順利地通過了畢業考試,下決心回祖國去工作。費爾南多能否同行,她常為此感到不安,而父親似乎也在有意迴避這件事。劉少奇明白,非和女兒“攤牌”不可了。他鄭重地說:“愛兒,費爾南多是西班牙人。他不懂中文,不了解中國,不習慣中國的生活方式,你想過嗎?他到中國生活不方便,並且西班牙的國家制度同我們將要建立的國家不一樣。爸爸要對你的生活和政治上負責。”劉少奇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確。
巨大的悲傷一下子擊倒了愛琴。她發起了高燒。劉少奇每天到女兒房裡看她,只是絲毫不向女兒讓步。
允斌也幾次安慰妹妹:“爸爸從黨和國家利益考慮,作為他的兒女,我們只能服從。再說他年紀大了,你回去好好照顧他,慢慢和他談,說不定過些年會讓你和費爾南多團聚。”愛琴哭著對哥哥說:“如果做劉少奇的女兒就得犧牲自己的所有幸福,那我不如做個平民百姓的女兒好了。哥哥嘆了一口氣,什麼話都說不出來。費爾南多也陷於極度的痛苦之中。他曾請姨媽出面幫忙,但姨媽的冷漠態度令他失望,她同樣出自政治上的考慮,口口聲聲叫費爾南多“不要用感情代替理智”。他幾乎完全絕望了。許多年過去了,他們的願望始終沒能實現。隨著時間的消逝,他們心中的青春之夢終於被徹底埋沒。
幾年後,劉愛琴與巴彥孟和結了婚,但她仍忘不了費爾南多。一天,費爾南多來信了。他已與一位俄羅斯姑娘結婚。他衷心祝願愛琴生活幸福。愛琴衝進衛生間,任憑眼淚唰唰地流。
無法選擇的命運
爸爸劉少奇希望女兒能成為一個對黨對人民有用的人,因此,他給女兒規範了一個做人的模式。
他為女兒安排的第一個工作崗位,是到北師大女附中做一名教員。在北師大女附中工作了一年後,劉愛琴進了中國人民大學計畫系學習。三年過去,1953年劉愛琴從人民大學畢業,分配到國家計委綜合局工作。這時,她已按照爸爸的安排結了婚,過起了平靜的家庭生活。但是沒過幾年,國務院開始精簡機構,動員幹部下放勞動和支援邊疆建設。劉少奇問女兒:“你對這問題怎么考慮?”“怎么考慮?下放好唄。”“那么你看,你和巴彥孟和能不能下去?”在父親的督促下,劉愛琴夫婦全家下放內蒙古,這一去就將近20年。“文化大革命”中父親含冤去世,哥哥“畏罪自殺”,弟弟鋃鐺入獄,她自己也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下放“勞動改造”。她對此毫無怨言。她知道這不是她一家的悲劇,神州大地千千萬萬人都被捲入了這場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