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鐸,男,漢族,1949年8月生,北京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成都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常委、副書記。近年來,劉家鐸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英國、法國、美國等知名大學建立了穩定的學術關係;在現代沉積學和海洋鑽探領域,與法國多所大學和研究中心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其論文曾4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家鐸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49年8月
- 畢業院校:成都地質學院
- 籍貫:北京
個人簡介,個人貢獻,教書育人,科學研究,所獲成就,擔任校長,理工概況,學校規模,所獲榮譽,交流合作,其他相關,
個人簡介
劉家鐸1981年獲成都地質學院碩士學位,1988年獲法國里昂克洛德貝爾鈉大學博士學位。1992年12月晉升為教授,1996年1月被評為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岩相古地理專委會委員,四川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長,四川省地質學會副理事長,成都市專家聯合會理事。1989年任成都地質 學院研究生處副處長,1992年任院長助理,1993年任成都理工學院副院長,1998年任成都理工學院院長,2001年任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2002年3月調任西南石油學院副院長,2003年9月至2010年7月任成都理工大學校長。
個人貢獻
他長期與法國合作,從事現代沉積學和海洋鑽探領域的研究。其論文曾4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交流,與法國里昂大學、斯特拉斯堡大學、土魯斯理工學院和土魯斯遙感發展中心保持著緊密的學術聯繫。多年來在含油氣盆地分析、岩相古地理和石油儲層地質等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其“海拉爾沉積盆地分析及油氣勘探”研究項目,1992年度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95年,在完成勝利油田“東營凹陷通61斷塊沙二段構造儲層精細模型研究”課題中,在複雜新油藏的綜合調整挖潛提高採收率方面取得了1.263億元的經濟效益。該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獲1997年度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是四川省科技成果獎礦產普查與勘探學科組評審委員會委員,是成都理工大學沉積學和石油地質學領域的學科和學術帶頭人,是四川省礦業專家,是成都市第十二屆、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多年來,在石油天然氣資源評價方面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在油氣田的勘探與開發領域為國家節約了大量投資,為節約能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礦產資源評價方面發展了新理論、新技術,取得了突出成績。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研人員,劉家鐸教授已完成國家“八五”攻關項目5項,完成國家攀登計畫1項,完成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及協作項目7項。正在承擔國家和部、省協作項目6項。出版專著3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多年來工作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教書育人,勤勤懇懇,無私奉獻,在研究生培養和學科建設上取得了突出成績,已培養博士5名、碩士5名,正在培養博士生12名、碩士生2名。1991年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碩士畢業生”稱號,1993年獲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6年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被評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是四川省科技成果獎國土資源學科組評審委員會副組長、成都理工大學沉積學和石油地質學領域的學科和學術帶頭人、四川省礦業專家、成都市第十二屆、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兼任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沉積學專委會委員、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岩相古地理專委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學專委會委員、四川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長、四川省地質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務。 十分重視學科建設,長期工作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潛心進行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成績突出。
教書育人
在教書育人方面,已培養10名博士生和10名碩士生,正在培養6名博士生和4名碩士生。曾獲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是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科學研究
在科學研究方面,對石油天然氣資源評價和礦產資源勘查有深入的研究,完成國家“八五”攻關項目5項、國家攀登計畫1項、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及協作項目7項,在研國家和部、省協作項目6項,為節約能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並在含油氣盆地分析、岩相古地理、石油儲層地質和區域成礦學等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出版專著3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是《沉積學報》、《石油與天然氣地質》、《石油實驗地質》、《古地理學報》、《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和《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等核心期刊的編委。
所獲成就
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研人員,在“海拉爾沉積盆地分析及油氣勘探” 項目研究中,1992年度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在“東營凹陷通61斷塊沙二段構造儲層精細模型研究”項目研究中,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取得了1.26億元的經濟效益,1997年度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在“揚子地台西南緣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綜合研究”項目中,系統地研究了該區域基底演化與成礦、岩漿活動、峨眉火成岩省及其成礦效應等重大地質問題,提出了主攻礦床類型和找礦方向,進行了成礦遠景預測,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4年度獲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獎。
近年來,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英國、法國、美國等知名大學建立了穩定的學術關係;在現代沉積學和海洋鑽探領域,與法國多所大學和研究中心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其論文曾4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
擔任校長
理工概況
成都理工大學的主體原成都地質學院和成都理工學院,曾是原地質礦產部和國土資源部的重點高校。2000年學校管理體制轉變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現為四川省重點大學。校園面積2888畝,校舍建築面積70餘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43億元。
成都理工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為主、地學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多科性大學。學校現有12個學院,1個體育教學部,同時設有研究生部、沉積地質研究院、繼續教育學院等教學科研單位。學科專業以理工為主,涵蓋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哲學、農學、教育學等9個學科門類。
學校規模
有62個本科 專業、5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20個博士
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8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2007年在校學生總數25314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9637人,碩士研究生2069人,博士研究生552人。在編教職工224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9人,教授171人,副教授310人,其中有3人成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獲“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1人獲“四川省科技傑出貢獻獎”,2人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6人入選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畫”和“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獲高校青年教師獎,4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2人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1人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8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0人獲“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23人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8人獲四川省青年科技獎。
所獲榮譽
中1個與西南石油大學共建)和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建校52年來,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近1000項,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等在內的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750項(次),發表論著1萬餘篇(部)。學校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科技文化活動,近年來組隊參加 “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 英語演講等重要賽事,獲得國際獎9項、省部級和國家級獎勵400餘項;獲得全國大學生田徑、羽毛球、攀岩、健美操錦標賽前八名20餘項次,省市高校田徑、籃排球、健美操等團體和個人前八名近40餘項次;獲得全國、省市級大學生藝術專業比賽含金獎在內的各類獎勵50餘項次。
交流合作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20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餘名外國專家及留學生來校講學、留學,出訪近500餘人次,開展了300餘項科研合作。學校還多次主辦國際學術會議;主辦學術期刊6種,其中核心期刊4種。有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等獨立學院和多個聯合辦學點,與資源、能源、環境、建築、軍工和高技術等領域的國家大型企業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係。
其他相關
學校博物館是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以地學類為主的自然博物館,館藏標本6萬餘件,其中不乏國家以及世界級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馬門溪龍”化石、“重慶大竹魚”化石、“隆昌鐵隕石”等。博物館已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校首批建設的數字博物館,並獲得從中央到地方所有級別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基地稱號。學校圖書館館藏印刷型書刊154萬冊,中文電子全文圖書約70萬種,中外文電子全文期刊2萬多種,並且集藏、借、閱、咨一體化和印刷性文獻與數位化信息相統一。學校檔案館館藏豐富、管理規範、分類科學,是四川高校少數獲“科技事業單位檔案館國家一級”稱號的檔案館之一。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的傳統作風、“不甘人後、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和“窮究於理、成就於工”的治學理念,以服務行業、服務桑梓為己任,為國家輸送了9萬多名各類畢業生,他們絕大部分已成為所在部門的技術或管理骨幹,湧現出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學者和管理專家,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位於成都市成華區中央、滬蓉高速公路起點、多條重要交通幹線交匯處,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
在學校黨政的領導下,學校師生員工抓住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新一輪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以豪邁的熱情和高昂的鬥志,為建設顯著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教學型多科性大學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