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劉四姐(1912—1947),女,無為縣祿豐鄉虎背村人。
3歲時父母相繼過世,拋下她與3個哥哥相依為命。為了尋條活路,三哥領著她離開江北,逃難來到江南
銅陵縣順安鎮城山鋪落戶。迫於生計,劉四姐小小年紀就給人家當了
童養媳。在公婆嚴厲的管束下,她不僅強忍疼痛裹腳纏足,而且還要挑水、劈柴、舂米,稚嫩的肩膀承受著生活的重負,劉四姐自幼飽嘗了世道的艱難、人間的辛酸。
12歲隨三哥來順安城山鋪落戶。
1942年末,任鄉婦女抗敵協會主任,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5年9月新四軍北撤後,隱蔽身份,從事地下工作,收集情報。
1947年秋劉四姐隨隊參戰,專司游擊隊後勤、一伙食工作,併兼任交通員,傳遞信件和情報。同年8月,在高橋戰役中,為游擊隊帶路。12月31日,在青陽茗山沖天門山反“清剿”戰鬥中,劉四姐壯烈犧牲。
建國後,電影
《渡江偵察記》中的劉四姐的藝術形象即根據劉四姐烈士的原型塑造。
人物生平
抗日戰爭後期,銅陵已成為皖江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黨組織不斷發展壯大,革命熱潮如火如荼。劉四姐深受感染,毅然於1943年參加了革命,並擔任鄉婦抗會主任。她把自己幼小的女兒託付給別人撫養,自己則一心撲在工作上,不分晝夜地動員村上民眾參加抗租抗稅鬥爭,給新四軍戰士納軍鞋,補軍衣,還冒著生命危險給新四軍送水送飯送彈藥。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皖南新四軍部隊奉命北撤。劉四姐根據上級指示,留在
皖南,就地隱蔽,堅持游擊鬥爭。其時,逃亡地主和國民黨軍隊進入銅陵,開始反攻倒算,大肆“清剿”。劉四姐由於身份暴露,呆在家中異常危險,於是她到南陵縣投靠一位老大娘,給她種田砍柴,燒鍋做飯,縫縫補補,藉以掩護自己。
1946年秋,劉四姐聽說有一批新四軍指戰員重返
皖南打游擊,就到處打聽訊息、找部隊。找啊找,找了好久,終於找到銅(陵)青(陽)南(陵)游擊隊。她一再要求把她留在部隊里,游擊隊接收了她。這樣,劉四姐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女游擊隊員。她好高興啊!在游擊隊中劉四姐主要擔負炊事員兼做交通聯絡工作。她膽大心細,常常夜裡出去工作,而且獨來獨往。有時,她赴各聯絡站傳送黨的檔案、指示及中共
皖南地委出版的《黃山報》,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秘密發動民眾;有時,她替游擊隊偵察敵情、傳遞情報。工作中,她不時會遇到危險。但她每每憑著自己的機智與老百姓的掩護,化險為夷。一次,在
青陽縣進村偵察時,劉四姐被國民黨士兵尾隨盯梢。她大膽沉著,慢慢收住腳步,一隻手按住籃子裡的手槍,準備同敵人拼了。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位白髮大娘猛然將劉四姐籃子奪回家去,順勢抓起一把掃帚,朝著劉四姐邊打邊罵:“你在娘家蹲到現在才回來,不要家啦!”說完將她拉進屋裡,擺脫了敵人的搜捕,使劉四姐安然脫險。1947年8月,銅青南遊擊隊在
青陽木鎮附近的高橋伏擊敵人。由於劉四姐事先進行了周密的偵察,提供了準確的情報,為游擊隊取得伏擊戰的勝利立下頭功。
1947年8月底,劉伯承、鄧小平率中原野戰軍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老巢。銅青南遊擊隊趁此大好形勢,充分發動民眾,開闢新區,擴大武裝。根據中共銅青南工委書記陳尚和的指示,劉四姐和趙光余等同志回到銅陵城山鋪一帶活動。12月31日,他們會同徐世達、趙彪帶領的游擊隊準備去銅青南工委駐地茗山衝過元旦。時至夜深,部隊即在茗山東邊的楊樹沖宿營。不料拂曉時,遭到國民黨部隊和偽青陽縣保全團的聯合“清剿”。在敵強我弱、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游擊隊員們邊打邊撤,分散轉移。劉四姐隱蔽在山坡邊的一個大柴堆中。搜山的敵人軍犬發覺柴草異樣,狂吠不止。敵人向柴草堆開槍射擊,罪惡的子彈穿透了劉四姐大腿動脈血管,劉四姐終因流血過多,英勇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