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琦(?—812年),京兆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人。唐代中期著名宦官。
元和元年,拜樞密使,把持朝政,攻擊王叔文為首的革新派。元和七年,卒於家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光琦
- 出生地:京兆三原
- 逝世日期:812
- 職業:宦官
劉光琦(?—812年),京兆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人。唐代中期著名宦官。
元和元年,拜樞密使,把持朝政,攻擊王叔文為首的革新派。元和七年,卒於家中。
劉光琦(?—812年),京兆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人。唐代中期著名宦官。元和元年,拜樞密使,把持朝政,攻擊王叔文為首的革新派。元和七年,卒於家中。...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李誦即位,加劉澭檢校工部尚書之職。 [18] 同年,宦官俱文珍、劉光琦等發動政變,迫使順宗禪位於太子李純(唐憲宗),順宗被尊為...
當時,中書主書滑渙與內官典樞密劉光琦互相勾結,狼狽為奸。宰相杜佑、鄭絪都對他們加以姑息,但鄭餘慶卻在議事時當眾斥責滑渙。 [6] ...
到憲宗元和時期,樞密使劉光琦、梁守謙兩人分掌上下兩院;僖、昭宗時樞密使是王知古、楊虞郎兩人,知古領上院,虞郎領下院。實際憲宗時樞密使的權力較代宗時大多了...
唐憲宗元和中,始置樞密使二人。劉光琦、梁守謙皆為之。 也不是二人同置,劉光琦元和元年“知密”。 梁守謙於元和四年接任其職事。...
同時,宦官俱文珍、劉光琦、薛盈珍等,“皆先朝任使舊人”,疾李忠言為宮中新進,王叔文等朋黨相結,借順宗病久不愈,立廣陵王淳(後改名純)為太子。 [12] ...
元和初年,中書主書滑渙勾結知樞密劉光琦。劉光琦與宰相意見發生分歧時,常讓滑渙傳達自己的意圖,常能達到願望。宰相杜佑、鄭絪等人都低聲下氣,用友好的態度對待...
宦官俱文珍、劉光琦等和劍南西川(今四川成都)節度使韋皋、荊南(今湖北江陵)節度使裴鈞、河東(今山西太原南)節度使嚴綬串通起來反對王叔文集團,策動神策軍將官拒絕...
宦官俱文珍、劉光琦等和劍南西川(今四川成都)節度使韋皋、荊南(今湖北江陵)節度使裴鈞、河東(今山西太原南)節度使嚴綬串通起來反對王叔文集團,策動神策軍將官拒絕...
改革觸及到了宦官和一些權臣的切身利益,劉貞亮也討厭官僚朋黨的勢力越來越大,因此和宦官劉光琦、薛文珍、尚衍、解玉、呂如全等一起勸皇帝立廣陵王為太子,由他來...
韓泰馳歸告之,叔文無計可施,正值其母病重,永貞元年(八0五)六月十九日,叔文盛具酒饌,與諸學士及李忠言、俱文珍、劉光琦等飲於翰林院,叔文言將請假歸侍...
憲宗年間,設定內樞密使制度,“元和中,始制樞密二人,劉光琦、梁守謙皆為之(王欽若.冊府元龜[M] .北京:中華書局, 1981.)”,宦官掌樞密便固定下來。神策軍...
永貞內禪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三月,宦官俱文珍、劉光琦等人聯合劍南西川(今四川成都)節度使韋皋、荊南(今湖北江陵)節度使裴鈞等人的力量,迫使唐順宗立李淳(...
知樞密劉光琦奏分遣中使齎赦詣諸道,意欲分其饋遺,翰林學士裴垍、李絳奏“敕使所至煩擾,不若但附急遞。”上從之。光琦稱舊例,上曰:“例是則從之,苟...
物以類聚,牛昭容沒有和權閹俱文珍、劉光琦等勾結,而是與革新派王叔文等人關係親近,說明她是個有思想的女子。 她的行為在封建時代違反了“后妃不得干政”的...
《後漢書·黨錮傳序》:“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新唐書·宦者傳上·劉貞亮》:“又惡朋黨熾結,因與中人 劉光琦 、 薛文珍 、 尚衍 、 解玉 、 ...
時任監察御史的柳宗元出任禮部員外郎,作為緩和官僚反彈之手段;在內侍省則以東宮系統的李忠言對抗神策軍系統的俱文珍、劉光琦,但由於以整肅宦官為訴求,無法在內侍...
《新唐書·李絳傳》:樞密使劉光琦議遣中人持赦令賜諸道,以裒饋餉, 絳請付度支鹽鐵急遞以遣,息取求之弊。清吳嘉賓《得一齋記》:吾囂然自為得也。然而...
805年(永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劉光琦、薛盈珍等立廣陵郡王李淳為太子,改名李純。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學士一職。7月,宦官,大臣請太子監國。同月,王叔文因...
805年(永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劉光琦、薛盈珍等立廣陵郡王李淳為太子,改名李純。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學士一職。7月,宦官,大臣請太子監國。同月,王叔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