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生態視角下的科學普及

創新生態視角下的科學普及

《創新生態視角下的科學普及》是2019年01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士運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新生態視角下的科學普及
  • 作者:張士運等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01月
  • 頁數:323 頁
  • 定價:158 元
  • 開本:B5
  • 裝幀:平脊精裝
  • ISBN:978703059976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分析了科普面臨的形勢和機遇,研究了科普與知識創新系統、技術創新系統、創新創業和創新環境建設的關係,提出科普本質上根植創新文化。本書認為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必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最佳化創新生態,促進科普事業蓬勃發展。第二,不斷壯大科普事業,持續提升創新生態系統。第三,加強科普與創新互動,推動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科普與創新生態的基礎理論
第1章 形勢與機遇 3
1.1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對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
1.1.1 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科普任務更加繁重 4
1.1.2 科學技術主導地位凸顯,成為發展主要動力 6
1.1.3 學科交叉融合呈常態化,科普作用日益凸顯 7
1.1.4 科普、科創雙翼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作用增強 8
1.2 “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對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3
1.3 “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對科普工作提出的戰略要求 16
1.3.1 要求提高民族科學素質 17
1.3.2 要求提升科普傳播能力 19
1.3.3 要求實現科學普及目標 20
1.4 中國科普發展的歷史回顧 23
1.4.1 第一階段:早期科普萌芽階段 23
1.4.2 第二階段:科普組建發展時期 24
1.4.3 第三階段:科普恢復發展時期 32
1.4.4 第四階段:科普快速發展時期 36
案例1-1 北京通過重點科普活動,促進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 40
案例1-2 中國創新若干案例 41
第2章 科普的本質和功能 45
2.1 科普的概念 45
2.1.1 科普的定義 45
2.1.2 科普的特點 49
2.1.3 科普的模式 50
2.1.4 科普的類型 52
案例2-1 新時代:新技術,亟待科普 52
2.2 科普的歷史 54
2.3 科普的本質 56
案例2-2 北京社會科學普及成果豐碩 60
2.4 科普的結構 62
案例2-3 北京科技視頻網:科普大餐 63
2.5 科普的功能 64
2.5.1 介紹科技知識 65
2.5.2 推廣科學技術 67
2.5.3 倡導科學方法 68
2.5.4 傳播科學思想 70
2.5.5 弘揚科學精神 71
第3章 創新生態的本質和功能 76
3.1 創新生態的概念和特點 76
3.1.1 創新生態的概念 76
3.1.2 創新生態的特點 78
案例3-1 創新生態體系影響諾基亞的興衰 81
3.2 創新生態的本質和分類 82
3.2.1 創新生態的本質 82
3.2.2 創新生態的分類 84
案例3-2 科普讓靠譜的項目找到靠譜的錢 86
案例3-3 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培育創新生態體系 88
3.3 創新生態的結構 89
3.3.1 知識創新系統 89
3.3.2 技術創新系統 90
3.3.3 創新創業系統 91
3.3.4 創新環境要素 93
案例3-4 創客總部:為創客構建創新生態 97
案例3-5 極地國際創新中心:為入駐團隊構築創新創業平台 99
3.4 創新生態的功能 101
3.4.1 推動創新的功能 102
3.4.2 促進創業的功能 103
3.4.3 要素互動的功能 104
3.4.4 凝聚共生的功能 105
3.4.5 營造環境的功能 107
案例3-6 聯手資本市場,最佳化創新生態 107
第4章 科普和創新生態的關係 109
4.1 科普是創新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109
4.1.1 科普是知識創新系統高效運行的重要條件 110
4.1.2 科普是技術創新系統完善最佳化的有力推手 111
4.1.3 科普是大眾創新創業獲得成功的基本保障 113
4.1.4 科普是持續建設良好創新環境的基礎工作 113
4.2 創新生態為科普提供重要的發展空間 114
4.2.1 科普與知識創新系統 115
4.2.2 科普與技術創新系統 116
4.2.3 科普與大眾創新創業 116
4.2.4 科普與創新環境建設 117
案例4-1 柴火創客空間:這裡創客格外多 119
案例4-2 蕪湖科博會:科技與科普相隨 121
第二篇 科普與知識創新系統
第5章 科普催生和傳播新知識 125
5.1 科普是新知識產生的土壤 125
5.1.1 科普加快新知識的產生 125
5.1.2 科普促進新知識的普及 128
5.1.3 科普壯大新知識的隊伍 128
案例5-1 科幻大片《星際穿越》,科普成為賣點 130
案例5-2 全國科普日:營造全新的科普體驗 130
5.2 科普是傳播新知識的途徑 131
5.2.1 科技場館 132
5.2.2 科普傳媒 136
5.2.3 網路科普 137
5.2.4 科普活動 140
案例5-3 上海科技館:開創智慧場館建設新篇章 141
案例5-4 鳥巢兒童職業體驗館 143
案例5-5 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科學知識的盛會 144
案例5-6 “蝌蚪五線譜”科普形式多樣化 146
案例5-7 科學松鼠會——科學知識的樂園 147
第6章 科普豐富與完善創新網路 148
6.1 創新網路是時代發展之需 148
案例6-1 “百度遷徙”科普,便民春節擇途回家 151
6.2 科普助推創新網路的形成 151
案例6-2 科學咖啡館,暢想未來夢 153
案例6-3 科普旅遊成為科普的重要形式 155
第7章 科普培養創新人才 158
7.1 科普激發創新熱情 159
案例7-1 京津冀萬名科學小記者活動:開啟創新人才科技探險之旅 162
7.2 科普培養創造性思維 163
7.3 科普提升科學素養 167
案例7-2 北京“翱翔計畫”:創新人才的搖籃 173
第8章 知識創新引領科普前沿發展 175
8.1 知識創新壯大科普隊伍 175
8.1.1 知識創新能夠凝聚科學普及人才 175
8.1.2 知識創新推動高端科技人才從事科普 176
8.1.3 知識創新能夠廣泛吸納社會力量 178
8.1.4 知識創新能夠吸引企業參與科普 180
案例8-1 都市知識創新典範:北京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 182
案例8-2 魯白:我的科學夢“賽先生” 183
8.2 知識創新豐富科普的內容 184
8.2.1 知識創新擴充科普內容 184
8.2.2 知識創新完善科普方法 185
8.2.3 知識創新改進科普方式 185
第三篇 科普與技術創新系統
第9章 科普促進發明創造 189
9.1 科普引導發明創造 190
9.1.1 科普是發明創造的基礎 190
9.1.2 科普可以防止偽科學,提高創造發明效率 192
9.1.3 跨學科間的科普可以給科研人員以靈感 193
案例9-1 科普引發了電視機的發明 196
9.2 科普提升發明創造實力 197
9.2.1 科普擴大發明創造人才隊伍 197
9.2.2 科普提高科研人員創新能力 199
9.2.3 科普最佳化科研活動的方法 200
9.2.4 科普培育公眾創新精神 202
9.2.5 科普提升公眾創新素養 203
案例9-2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擴大發明人才隊伍 205
第10章 科普促進產學研合作 206
10.1 科普加強產學研合作之間的聯繫 206
案例10-1 科普助推北京市安全風險雲系統的誕生 208
10.2 科普是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手段 208
案例10-2 科普促進3D列印產業聯盟成立 210
第11章 科普推動成果轉化 211
11.1 科普提高公眾對科技成果的認可度 211
11.1.1 科技成果科普化提高研究成果熟悉度 212
11.1.2 科技成果科普化提升社會公眾接受度 212
11.1.3 科技成果科普化促進企業技術市場化 214
案例11-1 漢能清潔能源展示提高科技成果的接受度 214
案例11-2 通州社區科普體驗廳:讓新技術“飛入尋常百姓家” 216
11.2 科普降低成果轉化中的溝通成本 218
11.2.1 科普有利於技術轉讓雙方的溝通 218
11.2.2 科普有利於社會資本對科技成果的理解 219
11.2.3 科普有利於提高企業成果轉化效率 220
11.2.4 科普促進產業化相關主體的協調對接 220
11.3 科普有利於擴大科技成果套用領域 221
案例11-3 另類冶金:撿垃圾勝過挖金礦 222
案例11-4 軍工技術民用:飛彈滅火 223
案例11-5 技術組合,促成共享腳踏車問世 224
第12章 技術創新促進科普轉型升級 225
12.1 新技術、新產品拓展科普渠道 225
12.1.1 技術創新推動科普載體不斷演化 225
12.1.2 技術創新促進科普渠道多樣化 228
案例12-1 技術進步推動了果殼網的發展 229
12.2 技術創新增加科普的內容 231
12.2.1 科技成果科普化保證科普內容及時更新 231
12.2.2 企業技術創新成果為科普提供特色內容 232
案例12-2 研發優勢豐富了中國科學院科普內容與形式 232
12.3 技術創新提升科普傳播效率 234
案例12-3 北京科技周創新科普模式 238
12.4 技術創新促進科普產業發展 239
第四篇 科普與創新創業
第13章 科普促進眾創空間發展 247
13.1 科普夯實眾創空間的社會基礎 247
案例13-1 “中關村創客匯”吹響雙創集結號 249
13.2 科普場館是創客教育的重要場所 250
案例13-2 上海科技館成為創客教育的重要基地 251
13.3 科普提升眾創空間服務品質 252
案例13-3 科普促進上海社區創新屋升級發展 253
第14章 科普是創新要素互動交流的紐帶 256
14.1 科普是雙創活動的重要內容 256
14.2 科普促進創新要素的交流互動 257
案例14-1 創服工場打造1+N眾創空間,構建創服生態鏈 259
14.3 科普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261
案例14-2 科普教育托起北京創新“新生代” 263
第15章 科普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鏈條 265
15.1 科普最佳化創新鏈 265
案例15-1 中科創客學院打造創新創業完整鏈條 266
15.2 科普延伸產業鏈 267
案例15-2 科普助推中關村創新創業鏈條深度融合 268
案例15-3 科普延伸創新創業鏈條 271
15.3 科普提升價值鏈 271
第16章 創新創業豐富科普內容和形式 274
16.1 眾創空間成為科普的重要陣地 274
案例16-1 眾創空間變身科普基地 274
16.2 眾創空間聚合科普資源 277
案例16-2 果殼聚集大量科技愛好者 278
16.3 創新創業催生科普新形式 279
案例16-3 利亞德打造國內最大核電科技館 280
第五篇 科普與創新環境建設
第17章 科普根植創新文化 285
17.1 科普培育創新文化 285
案例17-1 優秀科普作品改變人類世界觀——基於薩根的科普作品 287
17.2 科普傳播創新文化 288
17.3 科普促進文化創新 290
案例17-2 城市科學節豐富民眾文化活動內容 292
結論與展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