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廣東剪紙)

剪紙(廣東剪紙)

剪紙(廣東剪紙),廣東省佛山市汕頭市潮州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廣東剪紙主要由流傳於佛山地區的佛山剪紙、流行於潮汕地區的潮陽剪紙和流傳於潮州地區的潮州剪紙構成。廣東剪紙在唐代以前就很盛行,明清是藝術大發展時期。廣東剪紙題材豐富,寓意廣,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其剪紙手法精巧細膩,陽剪陰剪配合使用,銅鑿剪紙“鑿”與“畫”風格獨特,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識。

2006年5月12日,剪紙(廣東剪紙)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1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剪紙(廣東剪紙)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廣東省佛山市、廣東省汕頭市、廣東省潮州市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12日
  • 遺產編號:Ⅶ-16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廣東剪紙歷史悠久,但始於何時,文獻無征,很難有一個準確的判斷。有學者考察早期剪紙是刺繡或紡織品上的圖案,很早以前就有這種圖案的“紙模”,慢慢發展成張貼、裝飾節日喜慶的牆壁、窗戶以及民俗禮儀、宗教信仰、避邪等作用上。這個觀點如果成立,那廣東的民間剪紙在唐代以前就很盛行。但也有學者認為,明代以前,刺繡稿樣是以小筆描花樣,還未有“剪紙花樣子”出現,清代以後才出現有“剪紙花樣子”作刺繡稿樣。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無妨剪紙藝術的歷史之悠久這一史實。據《杜陽雜編》記載,一千多年前唐代廣東民間刺繡已有輝煌成就,由此管中窺豹當時廣州地區民間剪紙的成就。南宋隨著經濟的發展,廣州的刺繡品廣泛運用在日用品上,日漸成熟。由此可知民間剪紙作為刺繡的“底稿”也一定會隨之更加發展,並且會因之套用、裝飾於日常生活用品的各個方面。只是因為這些剪紙作品是易耗品,無法長期保留。明清是廣東民間剪紙藝術大發展時期。
剪紙(廣東剪紙)
廣東剪紙
廣東剪紙主要由流傳於佛山地區的佛山剪紙、流行於潮汕地區的潮陽剪紙和流傳於潮州地區的潮州剪紙構成。
(1)佛山剪紙
佛山剪紙據說源自中原,結合當地民俗風情及手工業、商業而發展起來,至清代已逐步成行成市,並出現了行會組織。清光緒時期,在佛山就有店號30多間,從業人員達300多人,產品銷往國內各個地方,甚至遠銷南洋。20世紀初,與佛山剪紙有關的門錢、童話、符疏衣紙、溪紙、金花、磨花紙、蘸料紙、打銅、銅箔、硃砂年紅染紙、花紅染紙、染色紙等12行都蓬勃發展,店號數百家,工人近三千人,他們所生產的蘸料紙、各色染紙都是佛山剪紙的材料來源。
佛山銅鑿剪紙始於元末明初,它是“不用‘紙’的剪紙藝術”。佛山銅鑿剪紙使用的材料是薄如蟬翼的銅箔,因此作品能呈現出珠光寶氣、金碧輝煌的獨特效果,早期常用於鞭炮、煙花的包裝及喜盒的裝飾。
(2)潮陽剪紙
潮陽剪紙的興起與遷居此地的中原人有關。20世紀80年代以來,潮陽區政府組織力量對潮陽民間剪紙進行了挖掘、整理、保護和研究。1989年,整理出181件(套)近五百個花樣,出版了《潮陽民間剪紙》一書。2003年,有五十多件潮陽剪紙作品入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剪紙卷》《中國民間吉祥藝術博覽》和《潮汕民間美術全集·剪紙卷》等書。1997年,潮陽區被廣東省政府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剪紙藝術)之鄉”。
(3)潮州剪紙
 潮州剪紙主要分布在粵東地區,流行於明代,繁榮於清代,至光緒年間達到鼎盛。清代中期,潮州修祠建廟蔚然成風,在此背景下剪紙就當作了祭祀、節慶、游神賽會、紅白喜事等民俗活動中的一種飾物,寺廟中的僧尼也剪紙花饋贈善男信女,潮州剪紙因之而在寺廟中得到迅速發展。至20世紀初,還有江根和、李木林、楊學友、羅瑞瑜、辜秋泉、謝楚周等尼姑帶出的潮州剪紙藝人在當地剪紙創作中發揮作用。1962年後,因寺院僧尼無後,出家者少,潮州剪紙漸失傳人。  

文化特徵

(1)佛山剪紙
佛山剪紙分為純色剪紙、襯料剪紙、寫料剪紙、銅鑿剪紙四大類,根據用料不同,又可分純色料、紙襯料、銅襯料、染色料、木刻套印料、銅寫料、銀寫料、紙寫料、銅鑿料等九種。刻可以每次(以一釘計)最高刻30~50張,使成本降低,且能做到大幅畫面,內容與形式複雜的高難度剪紙藝術作品。鑿、印、、襯結合使用使作品色彩更為豐富,更具手工藝性,形象更為生動、活潑、傳神。
剪紙(廣東剪紙)
佛山銅鑿剪紙
佛山銅鑿剪紙使用的材料是薄如蟬翼的銅箔,因此作品能呈現出珠光寶氣、金碧輝煌的獨特效果,早期常用於鞭炮、煙花的包裝及喜盒的裝飾。
(2)潮陽剪紙
潮陽剪紙造型靈活,構圖以對稱為主,結構嚴謹,飽滿而不雜亂,尤其以“花中套花”的布局最具特點,疏密有致,剔透玲瓏。
(3)潮州剪紙
潮州剪紙具有清新、明朗、淳樸的風格,有刻剪交錯的多色剪紙、有遒勁有力纖細的純色剪紙、刻紙襯色和刻寫緊密配合的寫料刻紙等多種風格特色,可以適應多種社會需求。它纖巧秀麗、造型生動活潑,富於變化。潮州剪紙很少復刻,即使需要畫稿也很簡單,大多數在剪制時創意靈活,別出心裁,巧妙加工。其作品多用於貼物,裝飾性強。形式有“團式貼花”“適樣貼花”“影戲剪紙”和“刺繡剪紙”等。

製作工序

(1)佛山剪紙
佛山剪紙剪紙手法分為剪和刻兩大類。剪,多為隨意剪制,每次兩三張,如禮品花、燈花、乞巧節的燭台花、香案花、餅花等即以此法製成;刻,每次可刻20至30張,粗獷的圖案可刻50至100張不等,便於大量複製。佛山剪紙所用刻刀大小不一,一般系隨意磨製而成,寬度從3毫米至1毫米不等,一套十餘把。操刀時以握毛筆法持之,垂直切割,線條連線而不斷,成型如網狀。
佛山銅鑿剪紙的銅鑿料是用特製的小圓珠鑿在銅箔片上敲擊出一個個凸出的小珠點來構成線條,表現圖案紋樣,並在表面寫上色彩。
(2)潮陽剪紙
潮陽剪紙刀法精巧細膩,以陽剪為主,配合使用陰剪。陽剪的紋線工整細緻,陰剪的線條粗壯有力,再加上“花中套花”的手法,表現力十分豐富。
(3)潮州剪紙
潮州剪紙以形式區分,有純色、多色、陽刻、陰刻等類型。剪紙藝人善於將三五張色紙疊在一起,靈巧地運使剪刀,以嫻熟的技巧剪出各種花紋圖案。如純色剪紙充分發揮“剪”的特點,以纖細秀麗的線條配合塊面,藉助誇張、變形手法創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剪刀味十分濃郁,富有裝飾性。純色剪紙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畫稿,藝人們僅憑記憶和想像,一手拿紙,一手運剪,直接將花樣剪出。這種匠心獨運的剪法富有創造性,造型活潑而富於變化,很少有重複的作品。多色剪紙則用多種色紙分別剪出物象的各個部分,然後再合併為一件完整的剪紙作品,生動細緻,別有特色。
剪紙(廣東剪紙)
潮州剪紙
潮州剪紙有一個品種稱為“鏨紙”,是將圖案放在色紙或金箔上,用刻刀鏨刻而成。“鏨紙”又分襯色剪紙和寫料剪紙。襯色剪紙先用金箔或黑紙刻出輪廓線,再用彩紙襯底;寫料剪紙則用純色紙或金箔刻畫出形象的線條骨架,再用顏色彩繪襯底。  

題材作品

(1)佛山剪紙
傳統佛山剪紙以社情民意決定其內容和形式,喜慶吉祥、驅邪納福、多子長壽等是永恆的主題,在民間受到歡迎,長期流行不衰。與此主題相應,佛山剪紙中以銅箔金碧輝煌的特點配合鮮明的色紙,形成獨有的地方風格,也形成銅鑿剪紙等表現形式。據《佛山忠義鄉志》記載,民國十二年(1923 年)佛山鎮剪紙藝人有潘潔芳、梁朗生等,其主要作品有《百花齊放》和《瓜果豐收》等。
(2)潮陽剪紙
潮陽剪紙樣式多表現吉祥喜慶、福祿壽誕、五福呈祥、子嗣綿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祥瑞題材,一般在游神賽會、元宵關燈、中秋拜月、婚俗喜慶、祭祖拜神等活動中用作裝飾以渲染喜慶氣氛,另外也表現一些日常生活內容,如花鳥蟲魚、動物走獸、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戲曲人物、市井百姓等。除上述品種以外,潮陽剪紙也有一些裝飾性的小花樣,如供品花與禮品花等。
剪紙(廣東剪紙)
潮陽剪紙
(3)潮州剪紙
潮州剪紙題材涉及花果、走獸、人物、風景和文字圖案等,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同剪紙藝人往往有細緻、豪放、秀逸等不同風格表現。現存的一件清雍正年間的作品《蝙蝠》(潮州市司馬浦鎮)系以棕色絲線剪成,技藝十分精巧,說明潮州剪紙早就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廣東剪紙是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寓意廣、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多採用祥和的圖案表達吉祥辟邪的意蘊。廣東剪紙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是維護中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
廣東剪紙是由當地民俗活動發展而來的一種民間藝術,其生命力源於各種民俗活動的支撐,表達美好祝願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產業化的傳統,加強對其挖掘和保護將有助於研究珠江三角洲民俗活動和民間文化形態,同時還可以繁榮民間文化市場,增強地域文化特色。
佛山銅鑿剪紙是廣東地區特有的剪紙藝術,銅鑿剪紙的“鑿”與“畫”秉承了珠三角一帶文化的開放性與包容吸收性的發展脈絡,讓其以獨特的風格特徵呈現。它的誕生是在傳統的剪紙藝術之上,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獨具歷史、文化價值。

傳承狀況

(1)佛山剪紙
佛山剪紙專業人員隊伍青黃不接,最具特色的銅鑿剪紙由於工具散失、作為主要材料的銅箔不再生產而無法製作,加上老藝人退休或病故,許多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亟待拯救。
(2)潮陽剪紙
潮陽民間剪紙的主要傳承人有張佩龍、蔡名英、李嬋仙等,但健在的老藝人平均年齡已在75歲以上,迫切需要年輕人加入其中進行繼承。
(3)潮州剪紙
 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潮州剪紙已逐漸失去以往的生存環境,現存知名的剪紙藝人不足十人,且年事漸高,傳統的潮州剪紙後繼無人,亟待搶救、保護。

傳承人物

紀丹蘋,女,1958年出生。1970年,紀丹蘋開始跟隨祖母學習剪紙,其剪紙藝術手法細膩,題材來源於生活,作品自然逼真、神韻生動,具有較強的裝飾性和豐富的內涵。2005年,紀丹蘋參與了全國文化部非遺保護工程培訓班在潮州市人民廣場文化長廊的剪紙現場演示;2010年,紀丹蘋參與了國家文化部主辦“我們的節日”全國百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展示活動;2014年,紀丹蘋參與了潮州市元宵節剪紙作品展覽,她的70多幅作品在展覽中展示。2014年8月5日,紀丹蘋被廣東省文化廳批准列入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饒寶蓮,女,1974年出生。1996年,饒寶蓮畢業於梅州師範學校,後在佛山蓓蕾藝術學校任美術老師,開始接觸剪紙。2003年,饒寶蓮舉辦了首次個人剪紙展;2012年,饒寶蓮作品《力爭上遊》獲“傳承與創新——工藝美術作品展”金獎;2013年,饒寶蓮作品《富貴祥和》獲廣東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金獎。2014年,饒寶蓮作品《梅蘭竹菊》金銅鑿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2017年4月5日,饒寶蓮被廣東省文化廳批准列入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剪紙(廣東剪紙)
饒寶蓮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12日,潮州市文化館(潮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汕頭市潮陽區文化館和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有限公司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剪紙(廣東剪紙)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剪紙(廣東剪紙)項目保護單位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潮州市文化館。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6年9月9日,廣東剪紙等技藝在台北舉辦的“守望精神家園——第三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上展示。
2019年6月7日至10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活動在廣州舉行,門票形象採用廣東剪紙特有的銅鑿剪紙技藝製作,作為重要紀念品推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