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前跗節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
- 英文名:pretarsus
是胸足最末端的構造,除原尾目、部分彈尾目、部分全變態類昆蟲幼蟲的前跗節還保留著單一爪的原始狀態外,大部分昆蟲的前跗節發生了不同形式的變化。一般昆蟲的...
前跗節蓋屬於生物學的範疇...... 前跗節蓋屬於生物學的範疇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2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百科ROBOT...
後足跗節1-4有基白環,跗節5全白或大部白色。前脛腹面有淡色縱條;中脛後面具淡色鱗。前跗節1-2有基白環或白斑;後跗節1-4有寬基白環,節5全白。...
特化形成,上顎退化或消失;完全變態;體和翅密被鱗片和毛;翅二對,膜質,各有一個封閉的中室,翅上被有鱗毛,組成特殊的斑紋,在分類上常用到;跗節6節;無尾須;...
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河北、山西等地,雌蟲體長17.5-20.5毫米,寬5-7.5毫米。頭黑色,複眼間有紅褐色橫斑。雄蟲;體較雌蟲小。前跗節基部3節膨大,...
雄蟲前跗節稍膨大,前、中足跗節1—4節腹面有粘毛 [1] 。中華婪步甲生活習性 編輯 捕食紅蜘蛛、蚜蟲等昆蟲,但也能取食小麥、大麥、燕麥及黍類作物的種子。...
水稻稻簡管薊馬,黑褐色至黑色,略具光澤;前足脛節和跗節黃色;觸角第1、2節黑褐色,第3節黃色;翅透明,鬃黃灰色,尖。頭長大於寬,口錐寬平截。...
攀緣足跗節只有1節,前跗節為一大形鉤狀的爪,脛節肥大,外緣有一指狀突起...... 攀緣足跗節只有1節,前跗節為一大形鉤狀的爪,脛節肥大,外緣有一指狀突起 ...
又叫把握足、攀懸足、攀登足、攀援足等各節較短粗,脛節端部具1指狀突,與跗節及呈彎爪狀的前跗節構成一個鉗狀構造,能牢牢夾住人、畜的毛髮等。如虱類的...
雄蟲前足跗節第1~3節扁平寬闊,成為吸盤,具有吸附作用,用於在交配時吸著在雌蟲背上,為抱握足。龍虱幼蟲及成蟲均為水棲,捕食小魚、蝦、蝌蚪等水生小動物,產卵...
又叫、攀懸足、攀登足、攀握足等各節較短粗,脛節端部具1指狀突,與跗節及呈彎爪狀的前跗節構成一個鉗狀構造,能牢牢夾住人、畜、的毛髮與樹枝等垂直或者...
足短;前脛節清潔距靠近腹緣,雄性中脛節腹緣無凹陷;跗節背面有幾根剛毛,無溝,雄性的前跗節第1-3節比雌性略寬,後胸前側片長較寬大得多,且窄第6腹板每側...
翅:前翅有3個褐色的帶狀橫斑;徑脈端段明顯比基段長。 足:前足第1跗節約與第4跗節等長;第3跗節成鉤狀;變大爪有1個亞端齒和12個葉狀突排成一行;前跗節...
額溝不向後外方伸達複眼;觸角自第3節中部後被毛;下唇須亞端節里緣有毛3根或更多。鞘翅第9行距毛穴連成一行。雄蟲前跗節腹面粘毛排成2列,後跗節第1節較...
觸肢分6節:基節、轉節、腿節、脛節、掌節(有一不動指,又稱上鉗指)和可動指(下鉗指)。步足分7節:基節、轉節、腿節、膝節、脛節、跗節和前跗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