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簡管薊馬,黑褐色至黑色,略具光澤;前足脛節和跗節黃色;觸角第1、2節黑褐色,第3節黃色;翅透明,鬃黃灰色,尖。頭長大於寬,口錐寬平截。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水稻稻簡管薊馬
- 界:動物界
- 目:纓翅目
- 科:管薊馬科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水稻稻簡管薊馬
學名 Haplothrips aculeatus (Febricius)。別名薏苡薊馬。分布在全國各地。
寄主 水稻、薏苡、玉米、英白、小麥、高粱、苜蓿、棘豆及禾本科水生蔬菜。
為害特點 成、若蟲為害水稻、意茁、英白等禾本科作物的幼嫩部位,吸食汁液,葉片上出現無數白色斑點或產生水漬狀黃斑,嚴重的內葉不能展開,嫩梢乾縮,籽粒乾癟,影響產量和品質。
形態特徵
雌成蟲體長1.4—1.7mm;觸角8節,第3節明顯地不對稱,具一個感覺錐,第4節具4個感覺錐。前胸橫向,前財節內側具齒;翅發達,中部收縮,呈鞋底形,無脈,有5—7根間插纓。腹部2—7節背板兩側各有一對向內彎曲的粗鬃,第10節管狀,肛鬃長於管的1.3倍。第9背板端側鬃明顯短於管。雄成蟲較雌蟲小而窄,前足腿節擴大,前跗節具三角形大齒。卵腎形,長約o.3mm,初產白色,稍透明,後變黃色。
生活習性
山西年生7—9代,貴州8代,世代重疊,稻管薊馬在廣東無明顯的越冬現象,早稻秧田和本田偶見發生,但數量很少。在江蘇以成蟲在稻樁、樹皮下、落葉或雜草中越冬,第二年春暖後開始活動,4月初為害麥苗,造成麥葉捲縮發黃,5月中旬,小麥孕穗及開花期為害最烈,水稻播種後轉移為害水稻。稻管薊馬在稻田的發生數量,以穗部多於葉部,早稻穗期又重於晚稻穗期。在早稻穗期侵入為害的薊馬,一般以稻管薊馬為主,約占80%。稻管薊馬常成對或3、5隻成蟲棲息於葉片基部葉耳處,卵多產於葉片卷尖內。一般一個卷尖內有卵1—2粒,多的達6粒,散產。若蟲和蛹多潛伏於卷葉內,以在葉尖附近居多。成蟲活潑,稍受驚即飛散。陽光盛時,多隱藏在稻株莖部葉鞘內或卷葉內,黃昏或陰天多外出。
防治方法
(1)春季徹底清除田邊雜草,減少越冬蟲口基數,加強田間管理,減輕為害。(2)薊馬為害高峰初期噴灑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於心葉。此外,還可選用10%吡蟲琳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40%七星保乳油600-800倍液、2.5%保得乳油2000-2500倍液、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每667m2用有效成分2g、44%多蟲清乳油每667m2用30ml,對水60kg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