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王家峪村

前王家峪村隸屬萊城區高莊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以南12公里,馬嘴山南麓,新甫河西岸。東與紀家莊、藺家莊相鄰,西和田家莊、野店村隔山相對,南與蓮花山相望。現有耕地160畝,山坡地180畝,113戶,423人。據《王氏譜》記載,清初王姓由高家窪遷此建村,因址在馬嘴山前峪中,冠以姓氏,名王家峪。因重名,改稱前王家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王家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高莊街道
  • 郵政區碼:271100
康熙萊蕪縣誌》載:“故事保·王家峪”。民國初年屬於萊蕪縣第3區(汶南區);1939年到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新甫縣,前王家峪村屬新甫縣;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制,前王家峪村劃歸萊蕪縣汶南區;1958年10月歸南冶人民公社;1959年2月南冶人民公社撤銷,隸屬高莊人民公社;1960年4月劃歸顏莊人民公社;1964年5月,又劃歸高莊人民公社;1984年撤公社改為辦事處;1985年10月撤處並鄉分鎮,前王家峪劃歸南冶鎮;2001年合併鄉鎮,隸屬高莊街道辦事處。
前王峪村是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史。解放前,許多仁人志士積極參加革命鬥爭,英雄事跡至今廣為流傳。1936年,劉子仁經在泰安師範讀書的藺子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前王家峪村第一名黨員。抗日戰爭爆發後,洪濤、黎玉、趙傑在徂徠山一帶建立地方黨組織,王醒被任命為新甫縣縣政委,谷前任組織委員,劉子仁負責財政工作,董維任區長。 當時新甫縣縣政府就設在前王家峪村陳家院內,縣政府工作人員常住前王家峪村,開展各項工作。經劉子仁等人介紹,亓海光、閆長增、閆長吉、黃慶義、張秀英、亓翠玉、藺恆貴等人陸續加入黨組織,秘密活動,開展工作,並建立了農救會組織,積極參加抗日活動,前王家峪村成為“抗日先進村”。王升學、閆緒成加入地方武裝組織,抗擊日軍,1942年,王升學光榮犧牲,閆緒成光榮負傷。
解放戰爭時期,前王家峪村更是支前的先進村、模範村。在黨員帶領下,婦女納鞋底、做軍裝支援前線。青壯年村民亓逢科等人踴躍支前,送衣送糧,跟隨部隊押解俘虜。亓海光、閆緒恆、亓逢山積極參軍,轉戰南北。劉子仁1947年南下浙江金華地區開展剿匪工作,解放後任浙江金華地區工業局局長。亓逢儒經劉子仁介紹,在新泰參加革命工作,後南下上海並任上海鋁製品廠負責人。前王家峪村的前輩們為祖國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
前王家峪村村民有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解放戰爭時,國民黨一部暫駐藺家莊村,一國民黨士兵帶著一顆手榴彈,隻身一人躥至前王家峪村滋事,專找青年婦女圖謀不規。一王老太勸說阻止,被打傷。這一國民黨士兵又從農戶家搶抓一隻雞,找人給他殺雞煮雞。晚上他酒足飯飽後睡下了。等他睡熟後,氣憤極了的幾個村民,有拿繩子勒緊他的脖子的,有拿钁頭猛砸他的身體的,很快處死了這個國民黨士兵。還有一國民黨士兵,企圖來抓丁,有幾位村民與其周旋應付,另有村民去藺家莊武工隊報信,武工隊員迅速來村將其帶至石廟村山上處死。
另外,1953年有1人赴朝鮮作戰,1965年1人赴越作戰,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併合影留念。
前王家峪人比較重視教育。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村里就辦過識字班。自1958年至1982年,村里斷斷續續自辦了半天班、夜校及國小,先後有9名教師在村辦學校任教。自1983年起與藺家莊村、紀家莊村、劉家林村合辦國小。現在基本普及了學前教育、九年制義務教育。自恢復高考後,已有專科畢業生3人,3人正在讀本科,有兩人已讀完研究生。
解放前,前王家峪村非常貧窮,有好多人家討荒要飯。有的下山西,水土不服落下一身殘疾。解放後,前王家峪村發生了深刻變化。建國初期,人們走上了合作化集體化道路,成立了互助組、初級社,後來加入了高級社,人民公社。人們互助協作,團結奮鬥,向大自然進軍,與天斗、與地斗,興修水利。1964年,在村南修建一水池。1968年至1969年,村民齊上陣奮戰兩年,修建了一座蓄水60萬方的水庫,結束了嚴重缺水的局面,大部分可耕地變成了穩產田。麥子、玉米等作物單產大幅度提高,並開始種植蔬菜。村民以地瓜面煎餅、地瓜面窩頭為主食,以鹹菜為主菜的生活結束了,雪白的饅頭、金黃的玉米面煎餅、新鮮的蔬菜成為村民的家常便飯,那種過年過節才吃到白面的現象一去不復返了,人們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在支部村委的領導下,又開始了整平土地的戰鬥,對高低不平坡度較大的地塊,進行削高填低,使之平整便於灌溉,加之進行科學種田,合理密植間作、合理施肥,糧食畝產進一步提高。後來鄰近幾個村與該村又合修了兩扇門水庫,水渠飛架村東,更便利了土地的灌溉,1996年村里又打了一眼大口井,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
現在多數青壯年或外出打工,或經商,或搞運輸,村民收入不斷提高。2000年,村里又修了一段長2華里的水泥路,便利了農產品的外銷運輸。村民的住房條件在不斷改善,家家戶戶住上了瓦房,彩電、電話等正在逐步進入每個家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