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泊子村

前泊子村位於海陽市西部,地處東經120°54′,北緯36°48′。西與萊陽市大夼鄉接壤,北與大泊子村相鄰,南與西董格莊相連,東與後河山村隔河相望,隸屬小紀鎮,距鎮政府駐地10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約50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泊子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海陽市
  • 人口:401人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概況

清初,紀德文從本縣紀家店遷來,建村於大泊子村南,命名小泊子村。因村民嫌“小”字不佳,1977年更名前泊子村。 前泊子村位於海陽市西部,地處東經120°54′,北緯36°48′。西與萊陽市大夼鄉接壤,北與大泊子村相鄰,南與西董格莊相連,東與後河山村隔河相望,隸屬小紀鎮,距鎮政府駐地10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約5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芋頭、蘋果等。 2002年,全村133戶,401人,有紀、張、王等3姓,均為漢族,其中張姓人口較多。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小泊子國小。1948年,成立小泊子完小。1978年,村出資改建校舍,教學設施逐步改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者36人。有10多名教師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50公斤,靠吃糠、咽菜維持生活。解放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1975年,糧食已基本能自給自足。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200餘元,有各種運輸車輛37輛,機車10餘輛,電話、彩電、電冰櫃、洗衣機400餘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破爛不堪,蚊蠅成群,疾病流行,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建國後,居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破爛不堪的草房換成瓦房。1993年後,村集體出資,村民出工,統一修建了街道,並建橋1座,方便了河兩岸村民的日常生活。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8平方米。 集體福利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村民的福利也獲提高。2000年,全村安裝有線電視,吃上了自來水。2002年,全村有電話50餘部。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3年,建立黨支部,張成文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領導下,村成立了互助組,進行了鋤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支前隊,支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8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26名。曾有張月奎、王洪法、紀孟才、張月祥、紀玉泮、張希秋、張瑞敏、張志軍、張成明、薛淑梅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設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有張宗武、紀玉書、張月祥、張清花、紀玉泮、張希山、王洪法、紀孟才、張志明、紀仁禮、張志成、張瑞敏、張洪亭、張元高、紀仁禮、張志軍、薛淑梅。1999年4月,張志軍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5月,薛淑梅當選村委會主任。

地圖信息

地址: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