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策 劃:源創圖書
出版時間:2017年6月出版
定 價:39.80元
I S B N:9787300243481
編輯推薦
真的教師,面對教育的困境,不能總是閉上雙眼;這一代教師必須面對現實,不放棄理想,有批判的勇氣,有理性的反思,非此不足以擔負教育重任……教育是“為了明天”的事業,教育工作者當有“前方”的意識,不會藉口“看透了”而放棄理想。回顧這十多年的“只管往前走”,確實很累,然而無悔。
——吳非
本書是作者繼《
不跪著教書》之後的第二本教育隨筆集,2006年出版後引發巨大反響,無數教師受到此書鼓舞,燃起教學勇氣。此次再版除訂正語句外,基本保留初版內容,為的是讓讀者觀察十年前的教育狀態,對比十年間教育生態的變化。本書所錄文章篇幅短小,一事一文,說理透徹,語言精練,情透紙背,啟人深思,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閱讀。
內容簡介
本書為語文教育專家、雜文家吳非的教育隨筆和教育評論集。作者將教學與生活中遇到的種種教育問題形諸筆端,通過犀利的文筆和一針見血的文字,喚醒人們對教育本真的認知。本書文筆老練,促人深思,以醒世人,充分展現了一位資深教師、教育專家對中國教育現狀的真知灼見。他的眼光是教師的眼光,他的勇氣是教師的勇氣,他的力量是教師的力量。
作者簡介
精彩段落
中國的教育將往何處去?明天,誰來建設這個國家?這些問題,如果我們不思考,也許就沒有人去思考了。社會分配的不公、無所不在的金錢誘惑、教育領域的種種腐敗,正在腐蝕一個時代的教育;但是,這些卻很難腐蝕有靈魂的教師,因為他們是一群有信仰的、站直了的人。
中國人應當銘記教育守望者們在艱難困苦條件下的付出,沒有他們神聖莊嚴的工作,就無法鑄造國民雄健的魂魄,而一切發展也將化為烏有。人可以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從事真正的教育需要宗教般的執著精神。
魯迅說:“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這“是一件極困苦艱難的事”。正因我們面臨的也是 “極其困苦艱難的事”,所以我們只能朝前方走去。
走吧,走出光明來!
目錄
再版前言
自序
第一輯寂寞者依舊寂寞
前方是什麼?
從人到狼
第一滴污垢
不能讓兒童接觸殘忍
這些都不是小事
面對兒童的眼睛
拿什麼教育我們的學生?
今天的作文,明天的責任
高三:我們繼續閱讀
寂寞者依舊寂寞
節約是一種教養
第二輯你小時候是第幾名?
你小時候是第幾名?
“清華北大熱”的背後
假如真的取消高考……
不能讓學生學“作秀”
這個學生不肯簽名
他們在掃什麼?
吃你的饅頭去吧!
校服也有故事
由“推遲10分鐘”說起
艱難的鄉村教育
僅僅是一份試卷
小公主自己拎著包
論校長的教育使命
第三輯青蛙,想想你當蝌蚪的時候……
做一個能正常說話的人
有反思,才可能有發展
青蛙,想想你當蝌蚪的時候……
這也叫“地位”?
課改需要愛讀書的教師
在讀書上,老師不能不如老闆
如此教師,如此校長
謎 底
學校,你在教學生誠信嗎?
既動口,也動手
做名士,還是做教師?
第四輯沉重的話題
學生給教師上了一課
遍地“教育家”
過分的優待與顛倒的倫理
聞學生向學校索要獎金
麻木的教育新聞
“取消擇校費”能解決問題嗎?
媒體猜題有損考生利益
明天如何寫出版史
招生腐敗貽害青少年
學校也要評 “星級”?
欣聞取消“重點班”
如此“社會實踐”
談“中考狀元持刀搶劫”
我們周圍的“語文”
第五輯阿甘在跑
別再稱我們是春蠶,好嗎?
羽絨被與桶裝油
“跨”與“奔”
阿甘在跑
局長“被送到人大”
“嗯、啊、嘛、呀”,學生不宜
先生,你怎樣說話
“小教二級”的喜劇
論“三小一好”
現在輪上糟蹋博士
禮多人也怕
“父利其然”是禍根
細節是個魔鬼
是慈善,還是偽善?
第六輯出沒風波里
“不是愛風塵,又被風塵誤” ——南京教育界的一場風波
有關“高考之痛”討論的一些感想
我對課改充滿信心
什麼是“人民滿意的教育”?
再版前言
《前方是什麼》是我的第二本教育隨筆集,2006年在吳法源兄的鼓勵下整理出版。此前《不跪著教書》出版引發的討論和反響,讓我意識到作為教師的教育觀察與評論所具有的特別價值,也因此看到無數和我一樣的教師在思考職業生命的意義。長期立在講台邊,或許更能清晰地從具體現象入手認識教育的艱難,而面對困境,也就不能沒有一個鮮明的態度。畢竟,在文明社會,選擇一個職業,未必僅為餬口。如果教師不珍惜職業名譽,對教育境況沒有深刻的個人反思,他的教學也許不會有什麼價值。
去年曾有讀者翻這本書,問“新寫的?”我告訴他,是2006年出版的,遂引發一番感慨:“前方”究竟在何方?教育怎么沒有往前走,還在原地徘徊?學校的教育行為究竟要不要遵守社會準則?
進步是緩慢的,也只能是緩慢的;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厚重,也因此顯出沉重。作為個體的人,可以掙斷鎖鏈自由奔跑,而身為教師,似乎只能負軛前行,即使一步一喘息,也難有一釋重負的決心。我當然也疑惑,中國社會對教師職業的認識何以總是那么奇特麻木。當年親歷教育觀論爭,發現人與時代的惶恐,雖然經濟迅猛發展,而文化教育的健康發展非常緩慢,應試教育以前所未有的烈度衝擊教育常識,民粹口號甚囂塵上,各類教育法規形同虛設,超量作業,頻繁考試,瘋狂家教,惡性補習,封閉式管控,構成了反常識、反人道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只追求升學率,無視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改革開放時代,教育不可能沒有絲毫進步,比如所謂“硬體”得到改善,社會重視教育的現代化,雖然存在短缺,教育投入規模一直在增加,也許如時論所言,是人們對教育的期許過高,而更多地關注教育帶來的“利益”了。因為這樣的文化,就不免潮起潮落,不免“倒灌”“逆流”,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倒退”。教育生態遭破壞,教育常識被顛覆,似乎並沒有引起業界的足夠警惕,倒是有人對倒行逆施推波助瀾。如魯迅在《習慣與改革》中所說,“改革一兩,反動十斤”,不幸成為事實。審視當年,我對教育現象的慎重批評,被一些人視作危言聳聽;十多年過去,那些負面現象非但沒被遏制,而且有所惡化: 一些學校不但敢於顛覆常識,也毫無道德底線;某些“教育商”以“教育家”的面目包裝,把教育當作賺錢生意,欺世盜名,在騙取勞動者血汗的同時,也用荒謬的“教育”把他們的子女教成非人。
無論如何,一個時代的教育必然會對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一如能從當今的教育困境,觀察到幾十年前錯誤教育埋下的禍根。我想,真的教師,面對教育的困境,不能總是閉上雙眼;這一代教師必須面對現實,不放棄理想,有批判的勇氣,有理性的反思,非此不足以擔負教育重任。
教育是“為了明天”的事業,教育工作者當有“前方”的意識,不會藉口“看透了”而放棄理想。此次再版除訂正個別字句,不做大的改動,為的是讓讀者觀察十年前的教育狀態。回顧這十多年的“只管往前走”,確實很累,然而無悔。我無猛志,惟存恆心。雖無力大步前奔,但我確信是在前行而非倒退,能做多少算多少,不懈怠,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做了,庶幾無憾矣。
我從不恐懼孤立,我只擔心自己不夠獨立。
吳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