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石記,此拓僅存三石,缺第一石,各家著錄及《金石萃編》錄文亦均為三石趙魏、顧千里、瞿鏞藏拓。
刻石記,此拓僅存三石,缺第一石,各家著錄及《金石萃編》錄文亦均為三石趙魏、顧千里、瞿鏞藏拓。
“會稽刻石”是秦始皇巡遊會稽(在今浙江紹興)時,為了祭奠大禹,宣揚功德,而命丞相李斯手書銘文,刻石記功的石碑。李斯所寫的這篇銘文即題為《會稽刻石》,後來被...
現藏刻石為石灰岩石質,色黝黑,紋理徹,高129厘米,寬67.5厘米,厚37厘米。刻辭殘存13行,86字。其中首行2字,二行5字,三行7字,四、五、六、七行各8字,厚...
李斯為之書《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和《嶧山刻石》,記述所謂秦始皇“器械一量,同書文字”與“功蓋五帝,澤及牛馬”的殊功。二世元年,秦二世東行郡縣,於...
刻石記,此拓僅存三石,缺第一石,各家著錄及《金石萃編》錄文亦均為三石趙魏、顧千里、瞿鏞藏拓。...
魏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以北魏為最精,大體可分為碑刻、墓誌、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此時書法是一種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封燕然山銘》是東漢永元元年(公元89年),將軍竇憲率領漢軍及南匈奴、東胡烏桓、西戎氐羌大敗北匈奴之後,在燕然山(今蒙古境內的杭愛山)南麓勒石記功,由隨軍...
一來刻石記功,二來有統一文字之目的。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韓相張良來茬縣(今張夏)會見婁敬,秘商刺殺秦始皇事宜。西漢(前220——25年)泰山郡茌縣,...
據此有學者認為,禹、湯、周成王等也來泰山封禪,皆有刻石記功之舉,然至今沒有任何實物佐證。但是無論怎么說,除《石鼓文》,泰山上的秦《泰山刻石》和《琅琊台...
彭祖述微刻石頭記後記(14張) 彭祖述的此部石書,自1993年起正式奏刀,於2002年初完成,藝術地再現了《石頭記》(即《紅樓夢》)這部中國古典名著。紅學...
唐朝功臣練何舉行刻石記功 編輯 李世民贊同,即派遣練何帶領敏捷士兵登上沖桿的頂端,點燃西南城樓。(《唐書》記載:時間是貞觀十九年五月甲申日)。傾刻間,熊熊烈火...
廣義上的會稽大山包括紹興縣、諸暨市、嵊州市、東陽市境內會稽山脈的主體部分。《史記》記載,秦始皇東巡會稽時,在頂峰龍頭崗命丞相李斯刻石記功。...
在中嶽嵩山刻石記功,封禪泰山顯示至尊,可以擴展洪大的德澤,宣揚榮耀的名聲,承受豐厚的福祿,來潤澤百姓。盛大啊這件事。這是天下的雄偉景象,帝王的巨大功業,不能...
第二年正月三十日,王陽明到開先寺(即今秀峰寺),刻石記功。記功碑上稱頌皇帝的“皇威神武”“親統六師臨討,遂俘宸濠以歸。”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陽明也隱隱...
清代《新修嶽麓書院志》也說:“泉出石中,甘冽絕倫,嘗有白鶴守之,刻石記其上”。故稱為白鶴泉。在白鶴泉的南側,山形險峻,絕壁懸崖,中有一斷裂的巨石,古人稱...
為慶祝勝利,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上積土增山,舉行祭天封禮,又在姑衍山(狼居背山附近)舉行祭地禪禮,並登臨瀚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刻石記功,然後凱旋還朝。霍去病...
大連長興島,古時名為長生島。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先後五次大巡遊,刻石記功,炫耀聲威,並於公元前二百一十九年,派方士徐福到東海求仙,尋求長生不老之方。...
(史書又稱遼州)遂破之,有功回朝,於貞觀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之譽,賜姓練,封...
除了上述文人寫繪的詩文書畫外,在桐君山南面臨江的陡崖峭壁還鐫有一些古代的書法刻石記文,其中除某 桐君山石碑 些經年久遠,每多剝離殘損,但仍可辨明其時代者外...
公元645年(觀十九年)十月唐太宗東征高麗班師回朝入臨渝關後,在“次漢武台,刻石記功”時,唐太宗李世民以“精練軍戎”之譽,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三世恩榮世襲...
岱宗神妃碧霞元君,厥有行宮,崇於茲山;靈宮有年,梁棟朽壞。武進李君,作宮五載,年穀屢登,民無疫疾。縣民吳芳春,以私錢若干,卜擇吉日,役工興理。刻石記焉...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由村民郭克文獻出地基,楊玉斯帶領著全莊村民建草房三間,以為公用,並刻石銘記“茅屋三間合莊建造。以作義學,以作紅白二事待客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