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指的是在木質器物上雕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刻木
- 拼音:kè mù
- 性質:詞語
- 意義:多樣
刻木指的是在木質器物上雕刻。
刻木指的是在木質器物上雕刻。...... 1.在木質器物上雕刻。 漢 王充 《論衡·自然》:“宋 人或刻木為楮葉者,三年乃成。”2.指文字創製前在木板上刻劃圖...
畫地刻木是一個成語,拼音是huà dì kè mù,意思是指比喻進監獄,受審訊。...... 畫地刻木是一個成語,拼音是huà dì kè mù,意思是指比喻進監獄,受審訊...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
刻木山鄉2015年,根據臨澧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將九里鄉和官亭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刻木山鄉。新設立的刻木山鄉轄32個建制村,總面積121.71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44921...
臨澧縣官亭刻木山位於臨澧縣西北部,主峰海拔 503 米的刻木山,山形奇特,身臥西天,臉向東方,每當霧沉山麓,雲移峰飛之時,猶如西天如來佛。前山嶺脊迭降,後山...
《丁蘭刻木傳說》是2016年認證的第四批民間文學,起源於西漢,在中國江蘇省徐州市豐縣申報。...
刻木事親圖: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 刻木事親圖: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
刻木為鵠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è mù wéi hú,比喻仿效雖不逼真,但還相似。...... 刻木為鵠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è mù wéi hú,比喻仿效雖不逼真,但...
電影《丁蘭刻木》由常德華智動漫影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中共臨澧縣委、縣政府、湘潭大學藝術學院聯合出品,楊雲庭編劇。影片講述了中中華孝道的傳說故事。...
1949年前,基諾族無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以削竹、刻木記事。木刻用厚實、堅硬的竹片做成。一般村社都有八副木刻,一副叫值勤木刻,其餘七副是村社用來記賬的木刻。...
普洱地區西盟縣的佤族,歷史上沒有文字,留用木刻來記載天數、借貸、信件和工分。木刻一般用1.1—1.3厘米寬、10.5-11厘米長的竹片來刻,長短則視所需要刻的...
內容簡介紀錄片《刻木分水》以紅河縣阿扎河鄉普春為背景,通過對刻木分水從人文高度、哲學深度,科學、客觀地解讀,詮釋農耕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以當地農民日常生產生活...
刻木棒,苗族用以刻上原始表意符號的木棒。盛行於貴州東南部地區。有開親木及巫辭木二種。凡男女結親,則在開親木上刻有禮單,表明所索要的白銀、騾馬、水牛、...
一個家族決定哪一天過節後,計算出離過節還有幾天,如果以刻木記日,就在特製的木板上刻上幾格,每一格代表一天,然後剖為兩半,一半自己留著,一半送給客人。以後雙方...
刻木山國家石漠公園,位於臨澧縣西北部的刻木山鄉境內,2017年11月30日,通過國家評審。涉及刻木山鄉的岩龍村、青龍村、樟樹村、天星村、雙泉村、鳳興村、竹龍村...
刻道,貴州省施秉縣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苗族“刻道”即“刻木”,漢語譯為《苗族開親歌》,主要流傳於貴州省施秉縣楊柳塘鎮飛雲大峽谷的...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六:"郴州刺史王琚刻木為獺沉於水中取魚引首而出。蓋獺口中安餌為轉關以石縋之則沉。魚取其餌關即發口合則銜魚石發則浮出矣。"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