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酸梨子(Rosa roxbunghii)為薔薇科多年生落葉灌木繅絲花的果實,又名刺梨、山王果、刺莓果、佛朗果、茨梨、木梨子,刺鳳梨、送春歸、刺酸梨子、九頭鳥、文先果,是滋補健身的營養珍果,是一種稀有的果實。生於海拔500米-2500米的向陽山坡、溝谷、路旁及灌叢中,是貴州、鄂西山區、湘西、涼山、冕寧山區等地的天然野果,在貴州省和河南省開封市有大面積的人工種植。 刺梨的收穫期不足30天。刺梨為野生小灌木,4月至6月開粉紅色、紅色或深紅色的花,夏花秋實。果實多為扁圓球形,橫徑一般為2厘米至4厘米,8月至9月果實成熟,黃色,有時帶紅暈。果肉脆,成熟後有濃芳香味。果皮上密生小肉刺,俗稱之為“刺梨”。果實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被稱為“維C之王”。單寧500毫克至1000毫克;含酸1克左右;總糖量一般4克左右。
開展灌木,高1米-2.5米;葉有刺枝,奇數羽狀複葉,花淡紅或粉紅色,果面布滿毛刺,因而俗稱刺鳳梨。樹皮灰褐色,成片狀剝落;小枝圓柱形,斜向上升,有基部稍扁而成對皮刺。小葉9片-15片,連葉柄長5厘米-11厘米,小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稀倒卵形,長1厘米-2厘米,寬6毫米-12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銳鋸齒,兩面無毛,下面葉脈突起,網脈明顯,葉軸和葉柄有散生小皮刺;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離生部分呈鑽形,邊緣有腺毛。
花單生或2朵-3朵,生於短枝頂端,花直徑5厘米-6厘米;花梗短;小苞片2枚-3枚,卵形,邊緣有腺毛;萼片通常寬卵形,先端漸尖,有羽狀裂片,內面密被絨毛,外面密被針刺;花瓣重瓣至半重瓣,淡紅色或粉紅色,微香,倒卵形,外輪花瓣大,內輪較小;雄蕊多數著生在杯狀萼筒邊緣;心皮多數,著生在花托底部;花柱離生,被毛,不外伸,短於雄蕊。
果扁球形,直徑3厘米-4厘米,綠紅色,外面密生針刺;萼片宿存,直立。花期5月-7月,果期8月-10月[。
果實呈扁球形或圓錐形,稀紡錘形,直徑2厘米-4厘米。表面黃褐色,密被針刺,有的並具褐色斑點;先端常有黃褐色宿存的花萼5瓣,亦被披針刺。縱剖面觀:果肉黃白色;種子多數,著生於萼筒基部凸起的花托上,卵圓形,淺黃色,直徑約1.5毫米-3毫米,骨質。氣微香,味酸、澀、微甜。
刺梨
1.繅絲花灌木,高約1厘米-2.5厘米;樹皮灰褐色,成片狀剝落;小枝常有成對皮刺。羽狀複葉;小葉9片-15片,連葉柄長5厘米-11厘米;葉柄和葉軸疏生小皮刺;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小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厘米-2厘米,寬0.5厘米-1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銳鋸齒,兩面無毛。花兩性;花1朵-3朵生於短枝頂端;萼裂片5,通常寬卵形,兩面有絨毛,密生針刺;花直徑5厘米-6厘米;重瓣至半重瓣,外輪花瓣大,內輪較小,淡紅色或粉紅色,微芳香;雄蕊多數,著生在杯狀萼筒邊緣;心皮多數,花柱離生。果扁球形,直徑3厘米-4厘米,綠色,外面密生針刺,宿存的萼裂片直立。花期5月-7月,果期8月-10月。
2.本變型花為單瓣,粉紅色,直徑4厘米-6厘米。
刺梨:是雲貴高原及四川西部高原特有的野生資源,以貴州、湖南湘西為主產,雲南次之,四川西部涼山地區、川北地區也有分布,另外,重慶的潼南縣桂林鎮也有很長的繁殖歷史,至今仍廣泛分布山區中,被當地人稱為“刺李子”“刺鳳梨”。這一綠色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是對大自然無私饋贈的一個極大冷落。
分布情況和開發大致如下:
貴州的畢節、六盤水、銅仁是刺梨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安順現種植一各無籽刺梨,很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省會貴陽的周邊分布亦廣。可以說,刺梨在貴州作為藥食兩用品種已有很久的歷史。人們把它作為水果來吃,或者用於泡酒已成為習慣。到了每年的8月—9月產新季節,大街小巷都能看見有刺梨乾果和鮮果出售,並且有廠家把它視為“炎黃聖果”進行開發,生產成飲料進入超市。刺梨物美價廉。
河南開封從1993年開始在黃河故道地區種植刺梨,相較於西南種植區,刺梨收穫的季節提前一個月左右,在7-8月的三伏天收穫。是刺梨乾果的主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