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為選拔“非常之才”而舉行的不定期非常規考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制科
制科考試一般指本詞條
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為選拔“非常之才”而舉行的不定期非常規考試。
制科考試是唐朝宋朝都有的一種特殊的考試制度。科舉考試每三年一次,而制科考試是不定期的。制科考試的程式比科舉考試要繁瑣。參加制科考試的人員由朝廷中的大臣...
即制舉,又稱大科、特科,封建王朝臨時設定的考試科目。目的在於選拔各種特殊人才。唐代制舉堪甚盛,至宋代,貢舉大為發展,而制科則趨於衰微,但作為一種科舉制度,仍...
為了實現古代仕人懷有的那份安邦定國的宏偉抱負,二人同時參加了吏部的制科考試,並且同時當上校書郎。雖是個閒官,倒也可自得其樂。飲酒賦詩賞花聽書,好個詩酒...
張說(yuè)(667年-731年),字道濟,一字說之,河南洛陽(河南洛陽)人,唐朝政治家、文學家。張說早年參加制科考試,策論為天下第一,歷任太子校書、左補闕、右史、...
建中元年(780年),舉賢良對策科及第,授右補闕,兼御史中丞,歷官金部郎中、山...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樊澤赴京城長安參加制科考試,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
試前,蘇軾上楊畋、富弼等人二十五篇《進策》、二十五篇《進論》。蘇軾所上策、論詞理俱佳,被推薦參加秘閣考試。其二嘉祐六年八月十七日,蘇軾在制科閣試中...
唐高宗麟德三年(666),他經劉祥道推薦,參加了制科考試。雖然對策非常圓滿,但朝廷只給了他一個“朝散郎”的閒職。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他為沛府修撰,其實是...
二十六歲參與制科考試,隊三等(此已為百餘年來最高),授大理評事,簽判鳳翔府,從此踏上仕途。蘇軾在鳳翔三年還京,差判登聞鼓院,又授直史館。因父蘇洵病故,...
嘉祐四年十月守喪期滿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11]四...
建中四年(782)李益在長安,再次參加制科考試,登第。徐松《登科記考》:“建中四年,李益、韋綬登拔萃科。”貞元十二年(798)到元和元年(806),李益到幽州劉濟...
而那次專科考試號稱為“直言極諫”,所以常常談今說古,考證評論是非,以求得...下文便作了闡述:“妄論利害,攙說得失,此正制科人習氣,譬之候鳥時蟲,自鳴...
他在參加制科考試時所寫的《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中,就鮮明地提出了“息兵革”的主張,認為天下要長治久安,非從“息兵革”入手不可。元稹公元810年(元和...
楊畋又舉蘇轍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同年,蘇轍與兄長蘇軾在東京懷遠驛讀書,準備制科考試。 [14] 蘇轍科舉風波 嘉祐六年(1061年)八月,蘇轍參與殿試。當時...
作者對此憂心忡忡,於嘉祐六年(1061年)借參加制科考試的機會,寫下了這篇政論文章。 [4] 教戰守策作品鑑賞 編輯 教戰守策文學賞析 ...
劉幽求在武則天聖歷年間參加制科考試,被任命為閬中縣尉,因受到刺史的輕視,棄官而去,後授朝邑縣尉。[1] 劉幽求擔任宰相 710年(景雲元年),韋皇后意欲篡位,毒死...
遠在洛陽的狄仁傑,又一次遭遇“生死簿”謎案,制科考試中考生離奇猝死;鴻臚寺卿周梁昆在賽寶大會上燒毀國之瑰寶,暴死現場……侍衛長沈槐的行為也愈發古怪,他的目的...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
姚遠利的匾額多是與中國古代科舉相關,而他收藏的第一塊匾“選舉孝廉方正”匾,正是科舉考試廢除之後,宣統元年(1909年)主持孝廉方正制科考試的官員黎殿元所立。“...
1061年(嘉祐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母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