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與繁榮

制度與繁榮

《制度與繁榮》是一本201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傳的圖書,作者是黃樹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制度與繁榮
  • 作者:黃樹東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5月
  • 定價:59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0-25493-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編輯推薦,精彩書摘,

內容簡介

看清中國經濟未來,
判斷地緣政治走向,
防止財富被洗劫。
讀懂這本書,未來就是透明的!
中國正以全新面貌邁向一個更強盛的時代。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戰略期,中國的最大優勢是什麼?面臨哪些風險和挑戰?應該如何應對?
本書從美國大選周期出現的社會現象入手,剖畫了美國面臨的困境、制度變遷以及背後少數資本精英的身影。美國相對衰退的歷史,就是一部財富高度集中的歷史。
本書通過揭示放任型市場經濟無法克服的難題,直陳中國復興路上五大潛在陷阱,並旗幟鮮明地提出“不選擇公平,繁榮將離我們遠去”。
本書再現了國際上少數利益集團和它們的代言人推動金融自由化驚心動魄的“陽謀”史。它們通過設定議題左右輿情推動決策,主導開發中國家頻繁發生金融危機,實現了國家間金融主權和財富的重新分配。有些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歷史,就是一部金融自由化的歷史。
隨著中國金融開放的擴大,風險也在上升。本書旨在警醒人們:中國不能有,也難以承受一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要為沒有硝煙的戰爭做好準備。
本書進一步指出,面對巨大的歷史機遇、多種內部風險及地緣政治風險,我們時代非常需要一個堅強的意志和權威,需要持續穩定的擔綱者。
對比了中國和美國,本書指出,只有“中國道路”才是中國最大的優勢。
本書為關心中國發展,希望在較長周期中創造和保護財富的廣大讀者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告誡。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歷史沒有終結
美國舊制度遭到突然襲擊——體制外對建制派的衝擊
青年和青年運動
從政策批判到制度批判
中下層在反對什麼?追求什麼?
第二章 歷史從這裡再出發
東方再出發
那不是理想彼岸——美國的內部危機
那不是理想彼岸——美國的外部危機
意識形態競爭
從“便車論”到“制度論”——歷史較量下的中國方案
第三章 相對貧困陷阱
市場經濟中,相對貧困是必然還是偶然?
市場經濟的第一次改造
市場經濟的第二次改造
為什麼相對貧困是長期趨勢?
第四章 低增長陷阱
不選擇公平,繁榮將離我們遠去
相對貧困如何製造低增長陷阱?
相對貧困下,減稅降利率是否奏效?
中美道路比較
2.87%,拒絕還是擁抱?
低增長的內生危機
歐洲如何突圍低增長的困局?——殖民地和戰爭
美國如何突圍低增長的困局?——土地和移民
誰是最大的地主?
土地公有是中國的制度紅利
用中國道路破解低增長難題
第五章 中等收入陷阱
什麼制度導致中等收入陷阱?
勞動生產率提高同人均 GDP 下降可以同時發生
美國是如何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
美國的反思和轉型
羅斯福帶領美國經濟轉型
政府主導防止金融危機
出口導向經濟體轉型期的風險
中國要多長時間跨過中等收入階段?
第六章 泡沫市場經濟陷阱
金融的多事之秋
泡沫市場經濟
泡沫市場經濟的理論和成本
泡沫市場經濟的制度設計
貨幣政策的傳統功能為什麼失效?
如何恢復傳統貨幣政策的效力?
誰是經濟的引擎 ? ——財富和權力的再次轉移
經濟的債務化——債務如何綁架央行(美聯儲)?
紙上財富如何變現?——中國不做接盤俠
泡沫經濟的巨大危害
空心化是如何變成美股 DNA 的?
央行被空心化綁架
中等收入階段的財政和金融選擇
第七章 外部金融風險陷阱
中國要防止“金融殖民主義”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危機
金融自由化和中等收入階段
金融自由化的誤區和真相
資本賬戶開放與國際地緣政治風險
資本賬戶開放的現實與理論相反
金融前哨戰:資本大量流出的衝擊
對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再質疑
第八章 金融自由化的風險
金融如何為經濟服務?
誰在發行貨幣?——債務和貨幣發行的關係
債務推動經濟能力下降的真實原因
是哪種主權信用在推動貨幣發行?
脆弱的商業銀行——開發中國家金融改革的教訓
為什麼金融自由化必然走向危機?
明斯基時刻
“農村包圍城市”和金融穩定的兩塊基石
美聯儲的縮表記錄
制止金融自由化
第九章 從歷史角度再看中美
中國制度是符合邏輯的選擇
中國夢是薪火相傳的歷史選擇
中國經濟成長的真實故事
美國政府和市場的真正關係
美國學派如何對《國富論》說“不”?
第十章 各色經濟學理論
“自閉經濟學”
原教旨市場理論意識形態化
市場浪漫主義
下滴理論
“馬和麻雀”理論
“先富起來”是一種“下滴理論”嗎?
經濟學中的分配問題
為什麼政府干預是必要的?
發展經濟學的缺陷
第十一章 細說流行口號
口號 1:從投資驅動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轉型
口號 2:中國要從“後工業化”角度考慮問題
口號 3:堅決化解過剩產能
口號 4:政府不要干預市場
開放可能導致巨觀經濟政策邊際效應下降
飯碗要端在自己手裡
減稅不如增加投資
國有企業可以成為“過剩調節器”
市場 + 創新,政府和企業要當雙司機
改革要考量成本效益分配
改革的邊際效益在下降,經濟政策也更加吃重
印度和中國:龍象之爭是制度之爭
第十二章 中國再贏三十年
新中國的新時代
最大的風險已經過去
雙輪驅動,財政為主,進口替代,農民升級
多一份信心,少一份風險
歷史的張力
後 記

作者簡介

經濟學碩士,東伊利諾依州大學經濟學碩士,德克薩斯州阿靈頓分校信息管理碩士,CFA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當過知青,20世紀80年代投身中國經濟改革,90年代留學美國,後在華爾街從事金融投資二十餘年,親歷2008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以來,在《紅旗文稿》《人民論壇》《中國經濟導報》等媒體發表了幾十篇文章,接受過央視等媒體釆訪,著有《大囯興衰》和《中國,你要警惕》

編輯推薦

為什麼美國地緣政治戰略變化不是短期衝動行為?
為什麼不選擇公平,繁榮將離我們遠去?
為什麼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必然遭遇低增長?
在什麼條件下創新和中等收入陷阱可能並存?
當代市場經濟如何泡沫化?
金融怎樣變成地緣政治的工具?
為什麼資產債務不平衡不匹配增加了中國金融體系的危機偏好?
如何探索低風險的增長方式?
中國經濟未來地緣政治走向金融財富安全
讀懂這本書,未來就是透明的!

精彩書摘

革命是書寫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的主題。
世界革命大致以100年為一個周期,比如 17 世紀末的“光榮革命”,18 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20 世紀初的“十月革命”。英國的權利法案、法國的巴士底監獄、俄羅斯的冬宮,作為革命的符號,變成了人類歷史上的巨大地標。被限制的王權,被打碎的王冠,被砸爛的舊制度,被揭竿而起的下層民眾建立的新制度,被革命滌盪的舊統治者和被裹挾的無辜者,都濃縮在這些符號裡面。只要你認真審視這些符號,那些波瀾壯闊的歷史,那些刀與劍,血與火,死亡和新生,復辟和反覆辟,舊制度的輓歌和新制度的樂章就會撲面而來。
革命是新紀元。每一次革命都以狂飆突進的力量震盪著其後 100 年左右的歷史,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其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塑造它的走向。每一場革命都是一連串事件催生的結果。它有如林間的松濤,低沉地從遠方走來最後形成震盪天地的狂飆;它又如原野上的颶風,悄然地起於青萍之末最後聚成摧枯拉朽的怒潮。愛德華 · 羅倫茲(Edward Lorenz)最先提出了“蝴蝶效應”這個概念。在條件具備的時候,最初的一點微小的變化,可能產生巨大的後果。某個地方的一隻美麗的蝴蝶在幾個星期以前不經意地用薄如輕紗的翅膀輕輕扇動了一下周圍的空氣,可能導致萬里以外某個地方的龍捲風。
現在離“十月革命”大約又是 100 年了。
當前資本主義體系內出現了中下層對現存建制的全面反叛。這種反叛不再是西方建制派中許多有遠見的人士所擔憂的海底下的暗潮,而是逐漸澎湃起來的巨浪。它不僅衝擊著大西洋的海岸,也衝擊著太平洋的海岸。西方的現存道路遇到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挑戰。這場反抗運動猶如起伏的波濤,跌宕洶湧的洪流。它蕩滌著西方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震盪著過去幾十年構建的世界資本主義體系,衝擊著二戰以後西方體系賴以生存的基礎,甚至席捲著西方賴以橫行天下的價值體系。
這無疑是對舊制度的一個突然襲擊。
在有的國家,一部分民眾,為批判的精神而激動,高喊著批判的口號,要打
倒建制派的權威,簇擁著和他們喊著同樣批判口號的政治人物,衝進了曾經被少數精英壟斷的議政廳,登上了權力的寶座。洋溢著批判精神的廣大中下層,從四面八方一次又一次地湧入傳統的政治集會,把它們變為一個又一個批判大會;他們無視精英的警告,不顧主流媒體的輕視,不理失敗的預言,把對現存制度的批判辦成了一個又一個節日的盛典。在參加了桑德斯的集會以後,有人如此感嘆: 自從蘇聯解體以後,還是第一次看到中下層自發發起的這種節日般的盛典。
加入這股洪流的中下層和被一部分中下層推向政治舞台的人物,他們有意無意地都在創造著歷史,或者說歷史在通過他們創造自己。
這場運動為什麼會發生呢?
1980年是當代資本主義的分水嶺。通過“民主”選出的政府,同極少數上層精英結成同盟,開始用權力公開地瓜分社會財富。舊制度的幽靈開始到處遊蕩,資本主義的經濟關係在復古。它們用現代的服裝掩蓋起它們陳腐的私利,開始把經過改造的資本主義再拖回到那個快要死亡的年代。結果,“不是社會獲得了新的結果”,而是資本主義在向其原始的形態倒退。中下層在經濟關係上幾乎倒退到了羅斯福“新政”以前。中下層終於發現,除了那些海市蜃樓般的諾言外,他們收穫的只有貧困的鎖鏈和鎖鏈般的貧困。中下層總是希望幾年一次的政治周期能給他們帶來奇蹟。但是,在權力和資本結盟的當代“神聖羅馬帝國”中,掌握著資本權力和媒體的少數精英,拿著有名無實的“民主”,循環往復地在政治過程中為自己的財富貼現。中下層在這個貼現過程中則愈益貧困。
中下層開始反叛了。
世界範圍內的反叛運動,自大衰退以來,此起彼伏,接連不斷。阿拉伯之春,智利學生運動,南歐的工人運動,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茶黨運動,英國的脫歐運動,美國 2016 年選舉過程中的左右民眾運動,等等,等等。每一場運動都激情四射,五花八門。但是,它們之間貫穿著一條共同的主線:反對貧富懸殊。參加者是貧富懸殊的犧牲品,反對的是現有的制度。“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世界資本主義面臨這樣一個節點:它處於大危機之中,它的世界體系在開始離散。
在這樣的舞台背景下,上演了美國的選舉周期。不管建制派在劇本、角色、燈光、布局上做了什麼樣的安排,桑德斯和特朗普這兩個主角依然橫空出世。
一個是底層內平民,一個是體制外精英;
一個終身為中下層奮鬥,特立獨行,一個終身在商場上馳騁,政治素人;
一個以社會主義號召中下層,一個以美國拯救者激勵追隨者;
一個喊出了政治革命的口號,一個要打倒華盛頓的建制派。
社會主義的倡導者凝聚成了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在美國歷史上是小機率事件;現存制度的激烈批判者吸引了無數堅定的支持者,在美國歷史上也不多見。
他們的每一場集會都有無數的人從四面八方湧來,匯集成長長的人流,要花幾個小時才能進入會場。他們都是民眾運動的大師。在集會上,他們同支持者形成的巨大的精神磁場,將他們和這些底層人民牢牢地系在一起;他們似乎是作為底層人民的喉舌,準確地講出了人們無從表達的意願。他們不假修飾直指問題的核心,他們毫不留情地批判現有制度。熱淚盈眶如痴如醉的追隨者發現這次他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代表,變革好像就可以從這裡開始。他們代表著兩個不同的中下層。他們和自己的追隨者以自己的行動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從這個角度看,他們似乎是美國的陳勝吳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