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腹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二。具有逐積化滯之功效。主治多食生冷燔炙之物,或難化之品,食積於腸,閉結而不得出,燥屎存於腹內作痛,手按之痛甚者。症見大便秘結,脘腹脹滿,疼痛拒按,噯腐吞酸,嘔惡不食,舌紅苔黃膩少津,脈弦滑。
基本介紹
- 名稱:利腹湯《辨證錄》
- 出處:《辨證錄》卷二
- 功用:逐積化滯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大黃三錢(9g),當歸五錢(15g),枳殼、山楂、麥芽、厚朴、甘草各一錢(各3g),桃仁十粒。
用法用量
水煎服。一劑即通,腹亦不痛矣。
功用
逐積化滯。
主治
多食生冷燔炙之物,或難化之品,食積於腸,閉結而不得出,燥屎存於腹內作痛,手按之痛甚者。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飲食積滯,郁而化熱,灼傷陰血,腸道失潤,燥熱內結者。治當瀉熱攻積,養血潤腸,消食導滯。方以大黃為君,攻下積滯,瀉熱通便,通暢腑氣。當歸養血潤燥,枳殼、厚朴下氣破積,消脹除滿,合而為臣。佐以桃仁潤腸通便;山楂消食化滯;麥芽消食和中。甘草為使,益氣和中調藥。全方配伍,共收瀉熱潤腸,消食導滯之功。
運用
診斷要點:大便秘結,脘腹脹滿,疼痛拒按,噯腐吞酸,嘔惡不食,舌紅苔黃膩少津,脈弦滑。
重要文獻摘要
《傅山醫學全集》:“人有多食生冷燔炙之物,或難化之品,存於腹內作痛,手按之而痛甚者,此食積於腸,閉結而不得出,有燥屎之故也。法宜逐積化滯,非下之不可。然而下多亡陰,不可不防夫人能食者,陽旺也,能食而不能化者,陰衰也。使陽旺之人,何物不能消化,焉有停住大腸之理,必陰血不能潤於大陽,陽火焚爍而作祟,遂致大腸熬乾,留食結為燥屎而不下矣。及至燥屎不下,則陰陽不通,變成腹痛之楚。治宜於滋陰之中,而佐以祛逐之味,則陰不傷而食又下也。方宜用逐穢丹:當歸尾五錢,大黃三錢,甘草一錢,枳實一鐘,???丹皮三錢,水煎服。一劑而燥屎下,腹痛頓除,不必用二劑也。此方用大黃、枳實以逐穢,加入當歸,丹皮以補血生陰,攻補兼施,復何患於亡陰哉。眉批:傷食之人,亦有未成燥屎而即作痛者,治法更宜消食。能食不能化,分陰陽,何其明顯。此症用利腹湯亦甚效:大黃三錢,當歸五錢,枳殼、山楂、麥芽、厚朴、甘草各一錢,桃仁十粒,水煎服。一劑即通,腹亦不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