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情

別情

《別情》是元代詞人王實甫1260年-1316年創作的作品,內容是描寫一個將軍思國思民的情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別情
  • 創作年代:1260年-1316年
  • 文學體裁:詞牌
  • 作者:王實甫
原文,注釋,鑑賞,作者,

原文

《別情》
我愛君不知,相告為時晚,思君已作他人婦,此悔怎堪消
我生君未生,識君我已老,日夜思君難見君,此別怎堪消?
思及恨太晚,早不相決絕?恨不相逢未嫁時,恨我太懦弱!
相見恨太晚,早見又如何?恨不相逢未嫁時,恨我情太多!

《別情》 ——《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王實甫
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
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
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今春,香肌瘦幾分?縷頻寬三寸。

注釋

醉臉醺醺:指桃花紅如酒醉的臉色。內閣:閨房。摟帶:疑當作縷帶,即腰帶。《西廂記》四本一折〔上馬嬌〕:“把縷帶兒解”。

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將軍思國思民的詩 ( 這是一首描寫閨中思婦懷人的曲子。) 全篇按寫法可劃為兩層。前六句為前一層,寫了女主人公面對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緒。句法對仗工整,每句後兩字疊用、以襯托情思之纏綿。 遠山近水, 楊柳桃花,香風暮雨無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視角由遠及近,由外及里的轉移,實質上是對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第二層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態。 前四句在寫法上是每句重複兩三字,有一唱三嘆之妙,說明主人公柔腸寸斷的相思之意。而這種日復一日折磨的結果就是玉肌消減、衣帶漸寬。末尾摹擬一個局外人的口吻詢問,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純情堅貞。 全曲大量運用疊字、 疊詞含情脈脈、如泣如訴,情致哀婉動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

王實甫,(1260年-1316年)。天一閣本《錄鬼簿》稱他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諸本《錄鬼簿》都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據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序》,可知王實甫於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明賈仲明增補《錄鬼簿》,有《凌波仙》詞吊王實甫:“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颩排劍戟,翠紅鄉雄赳赳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風月營”、“鶯花寨”、“翠紅鄉”,都代指元代官妓聚居的教坊、行院或上演雜劇的勾欄。顯然,王實甫是熟悉這些官妓生活的,因此擅長於寫“兒女風情”一類的戲。明陳所聞《北宮詞紀》收《商調集賢賓·退隱》套曲,署為王實甫作,其中有“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數支幹周遍又從頭”,可知其六十歲時已退隱不仕。但曲中又有“紅塵黃閣昔年羞”、“高抄起經綸大手”,則其又曾在京城任高官,似與雜劇作家王實甫並非一人。
王實甫著有雜劇十四種,現存《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三種。《破窯記》寫劉月娥呂蒙正悲歡離合的故事,有人懷疑不是王實甫的手筆。另有《販茶船》、《芙蓉亭》二種,各傳有曲文一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