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譯為《進攻列寧格勒》是由亞歷山大·布拉費斯基執導的戰爭電影,加布里埃爾·伯恩等參加演出,2009年在俄羅斯上映。
《列寧格勒襲擊》講述1941年的列寧格勒,俊俏的蘇聯女警察及其戰友們與德軍、間諜、奸細、竊賊的戰爭,美麗的英國女記者、前蘇聯白軍將軍之女的乖舛遭遇。
該片有其真實一面,但基本上不懂列寧格勒人勇敢頑強堅守創造奇蹟的根本原因。某種程度玷污了俄羅斯民族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列寧格勒襲擊
- 外文名:Attack On Leningrad/Leningrad
- 其它譯名:進攻列寧格勒/列寧格勒
- 製片地區:俄羅斯,英國
- 導演:亞歷山大·布拉弗斯基
- 類型:劇情/戰爭
- 片長:110分鐘
- 上映時間:2009年1月21日 俄羅斯
- 對白語言:俄語/英語
演員表,劇情,列寧格勒戰役,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Parker | 加布里埃爾·伯恩 | ---- |
Keyt | 米拉·索維諾 | ---- |
Omelchenko | 米哈伊爾·葉夫列莫夫 | ---- |
Nina Tsvetkova | 奧爾嘉·蘇圖洛娃 | ---- |
劇情
1941年的列寧格勒,俊俏的蘇聯女警察及其戰友們與德軍、間諜、奸細、竊賊的戰爭,美麗的英國女記者、前蘇聯白軍將軍之女的乖舛遭遇,飽受飢餓折磨的蘇聯軍民的生存狀態,被稱為“生命之路”的拉多加湖冰上運輸線的開闢……出於愛國心和使命感,兩位女主人公最後都選擇了留在“死亡之城”……影片涉及蘇聯政府賦予工人階級的崇高地位和特殊待遇。視角獨特,氣氛緊張,情節鬆散,畫面壓抑由加布里埃爾·伯恩(Gabriel Byrne)、美裔國際影壇美女米拉·索維諾(Mira Sorvino)、米哈伊爾·葉夫列莫夫(Mikhail Yefremov)、俄羅斯影壇美女奧爾嘉·蘇圖洛娃(Olga Sutulova)等主演……
史載列寧格勒於1941年9月8日陷入三面受敵困境,“英雄城”軍民於1941年11月22日奇蹟般地在位於列寧格勒東北部的拉多加湖上開闢了一條冰上運輸線,該運輸線在1943年1月18日列寧格勒初步解圍之前一直是“英雄城”軍民賴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
列寧格勒戰役
列寧格勒原名聖彼得堡,是彼得大帝於1703年建立的俄國“歐洲之窗”,200多年來一直是遼闊的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也是十月革命發源地,1924年更名為列寧格勒,有蘇聯第二首都之稱。它是蘇聯最大的工業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樞紐,共有十條鐵路線貫穿其間,其中十月鐵路線把列寧格勒同莫斯科和蘇聯其他些經濟地區聯結在一起。同時,它還是波羅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是蘇聯的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的重要基地。
在希特勒的對蘇戰略中,最初是以奪取列寧格勒為主要目標,這樣即可以取得整個波羅的海的控制權,並與芬蘭軍隊會合。此外。瑞典的鐵礦沙才能暢通無阻地供應德國。希特勒對德軍將領們說:“彼得堡自然應該先占領,而且要毀滅它,占領和毀滅這個城市,不僅可以取得巨大的戰略利益,讓德國嚴嚴釘死彼得大帝打開的“歐洲之窗”,把波羅的海變成德國的內海,而且通過占領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搖籃,還能瓦解敵人的反抗意志,摧毀他們的士氣。”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發布第21號訓令,即“巴巴羅薩”計畫。該計畫將進攻蘇聯的德軍編成北方、中央和南方3個集團軍群。其中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從東普魯士出發,消滅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的蘇軍部隊,爾後同芬軍協同,於1941年7月21日之前攻占列寧格勒。希特勒還宣稱,屆時他要前往列寧格勒冬宮廣場檢閱軍隊,在列寧格勒阿斯托里亞飯店舉行盛大的祝捷宴會。
北方集團軍群由勒布元帥指揮,下轄屈西勒爾上將的第18集團軍、布歇上將的第16集團軍和赫普納上將的第4裝甲兵團,共22個步兵師、3個裝甲師和3個摩托化師。其中,第4裝甲兵團下轄曼施泰因上將的第56裝甲軍(轄1個裝甲師、1個摩托化師、1個步兵師)、萊因哈特上將的第41裝甲軍(轄2個裝甲師、1個摩托化師、1個步兵師),以及黨衛軍“骷髏”摩托化師。
蘇軍擔任列寧格勒防禦任務的是西北、北方2個方面軍,共5個集團軍,37個步兵師,9個騎兵師和10個裝甲旅,由西北方向總司令伏羅希洛夫元帥指揮。其中,西北方面軍轄有第8、第11和第27三個集團軍,由庫茲涅佐夫上將指揮,部署在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境內,屏障列寧格勒;北方方面軍轄有第42、第23兩個集團軍,由米爾茲可夫上將指揮,部署在列寧格勒北面拉多加湖東西兩側,對芬軍作戰。
1941年6月22日,北方集團軍群在勒布元帥指揮下,以赫普納第4裝甲兵團為中路,屈西勒爾第18集團軍為左翼,布歇第16集團軍為右翼,在第1航空隊支援下,從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爾斯—普斯可夫—列寧格勒總方向實施進攻。勒布給第4裝甲兵團的先期任務是完整地奪取陶格夫匹爾斯城外西德維納河上的兩座大橋,占領陶格夫匹爾斯。為此,曼施泰因的第56裝甲軍和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展開了進軍賽跑。曼施泰因率第56裝甲軍甩開左右兩翼,單刀直入,4天內一口氣沖了320公里,其第8裝甲師於6月26日最先抵達陶格夫匹爾斯城外。該師師長布蘭登堡讓德軍士兵利用繳獲來的4輛蘇軍汽車,裝扮成後撤的蘇軍傷兵,瞞天過海,騙過蘇軍守橋部隊,完整地奪獲了西德維納河上的兩座大橋,使北方集團軍群主力順利渡過寬闊的西德維納河,攻占了陶格夫匹爾斯城。
陶格夫匹爾斯的失守,使普斯科夫—列寧格勒一線因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德軍面前。史達林再也按捺不住憤怒,下令了撤消了庫茲涅佐夫上將的西北方面軍司令員職務,由第8集團軍司令索賓尼科夫少將接任,並任命瓦圖京中將為方面軍參謀長。但是,蘇軍新指揮機構仍無法扭轉戰局,德軍就像潮水般繼續向蘇軍衝來,處於被動中的蘇軍不僅沒有還手之力,而且連招架之功都沒有。7月1日,德軍占領拉脫維亞首都里加。7月4日,德軍突破了蘇軍在拉脫維亞—俄羅斯邊界的防線,接著又於7月9日占領了蘇軍棄守的普斯科夫,打開了通往列寧格勒的大門。列寧格勒北面芬蘭一側的芬軍東南、卡累利阿2個集團軍,也於6月底分別在彼德羅扎沃茨克和維堡方向,對蘇軍北方方面軍發起猛烈的進攻。列寧格勒已經處於德芬兩軍的南北夾擊之中。
氣急敗壞的史達林打電話給西北方向總司令伏羅希洛夫元帥,責問道:“普斯科夫怎么丟了?你們打算撤到哪裡?撤到北冰洋去嗎?”伏羅希洛夫表示:“史達林同志,我清楚我的職責,我會不遺力去完成黨和人民對我的囑託。”
伏羅希洛夫緊急動員百萬列寧格勒居民夜以繼日地圍繞列寧格勒構築了三道防線,其中最外面的以盧加城為中心,南起伊爾門湖西岸希姆斯克,沿盧加河一字擺開,北至盧加河出海口金吉謝普,全長約300公里的盧加防線,並在這條防線上部署了4個步兵師和3個民兵師。考慮到北部方向芬軍戰鬥力相對較弱,伏羅希洛夫又從北方方面軍調出6個師又1個旅,加強盧加河一線的防禦。
北方集團軍群占領普斯科夫後,其主力以萊因哈特第41裝甲軍為先導,繼續沿盧加—列寧格勒軸線進擊;曼施泰因第56裝甲軍則向東迂迴,進攻楚多沃,以求切斷列寧格勒與莫斯科的聯繫。蘇軍在盧加防線上拚死抵抗,並向孤軍向東迂迴的曼施泰因第56裝甲軍的側面發動了一個強大的攻擊,將其逐回。
北方集團軍群受阻於盧加河畔,使希特勒7月21日前拿下列寧格勒的計畫破產了。7月19日,希特勒發布第33號訓令,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的霍特第3裝甲兵團向北轉進,切斷列寧格勒—莫斯科之間的交通線,並協助北方集團軍群進攻列寧格勒。7月21日,希特勒乘專列來到普斯科夫,在車上召見了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勒布。希特勒嚴厲斥責這個已經65歲的老元帥說:“我給你兩個集團軍、1個航空隊,給你占領布爾什維克第二首都的機會和光榮,但你卻在一條俄國老百姓臨時組織的防線面前停止了自己的步伐,這簡直是給你自己丟臉,你太讓我失望了!”希特勒命令勒布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在最近幾天內拿下列寧格勒。最後,希特勒說:“至於對彼得堡的善後處理問題,我們一定不能仁慈,要讓每一個俄國人嚇得發抖!我們要把舊世界毫無意義的法律、舊世界的猶太—基督教的傳統踩在腳下。我們不需要俄國,既不需要敵對的俄國,也不需要友好的俄國,我們只需要一片東方的土地。所以我們決不接受無論是彼得堡,還是莫斯科的投降。你們必須使它們化為烏有,化為灰塵,讓它們在地球上消失。”
於是,老勒布重新調整了兵力部署:以萊因哈特第41裝甲軍和屈西勒爾第18集團軍組成北突擊集團,從盧加河下游突破防線,經加特契進攻列寧格勒;以曼施泰因第56裝甲軍(缺第8裝甲師,新增1個黨衛軍警察師)組成西突擊集團,從盧加河中游進攻盧加,牽制蘇軍主力,爾後沿盧加—列寧格勒公路進擊列寧格勒;以布歇第16集團軍和中央集團軍群霍特第3裝甲兵團之第57裝甲軍組成南突擊集團,從盧加河上游突破防線,爾後轉向東北方向,進攻楚多沃,切斷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鐵路線,從東面包圍列寧格勒。
8月8日,北路德軍率先從盧加河下游向金吉謝普地區發起猛攻,至8月13日突破金吉謝普防線,占領莫洛斯科維策車站,切斷了列寧格勒至金吉謝普的鐵路和公路線;南路德軍南於8月11日從盧加河上游向希姆斯克地區發起進攻,至8月15日突破蘇軍第一道防線,占領諾夫哥羅德,隨後向東北方向的楚多沃挺進,並以部分兵力準備越過沃爾霍夫河,占領提赫文;中路曼施泰因第56裝甲軍於8月10日時向盧加發起攻擊,雖然受挫,但牽制了蘇軍3個師的兵力。8月15日,曼施泰因奉命將任務交與第50軍接管,率第56裝甲軍南進,支援南路德軍。與此同時,列寧格勒北面的芬軍東南集團軍也以3個師的兵力向拉多加湖逼進,芬軍卡累利阿集團軍則向卡累利阿地峽的蘇第23集團軍發起進攻。
德軍以每天2公里的速度向前推進。8月21日,南路德軍占領楚多沃,切斷了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鐵路。8月底,北路德軍進至距列寧格勒城南僅20公里的斯盧茨克—科爾平諾地區。9月8日,南路德軍到達列寧格勒城東面拉多加湖南岸,占領施呂瑟爾堡,切斷了列寧格勒與外界聯繫的最後一條陸路交通線,將列寧格勒三面包圍,只有拉多加湖一邊可以與外地保持水上和空中的聯繫。在勒布元帥看來,列寧格勒已經垂手可得。而在伏羅希洛夫元帥看來,列寧格勒已經沒有希望了,他甚至跑到前線去,希望被德國人打死。
形勢十分嚴峻。蘇最高統帥大本營決定組建列寧格勒方面軍,由原大本營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大將出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9月9日晚,史達林緊急召見朱可夫,對他說:“你到列寧格勒去,接替伏羅希洛夫指揮方面軍和波羅的海艦隊。”9月10日清晨,朱可夫帶著助手霍津中將、費久寧斯基少將和科科佩夫少將飛抵列寧格勒。此時,伏羅希洛夫等人正在開會,討論一旦守不住列寧格勒,應採取什麼措施。朱可夫立即提出,必需堅決保衛列寧格勒,直到最後一人。隨後朱可夫對方面軍進行了改組,費久寧斯基任副司令員,霍津為參謀長,並當場撤換了第42集團軍司令員伊凡諾夫少將和第8集團軍司令員謝爾巴可夫少將的職務。朱可夫又同助手們連夜制定了一份城防計畫:從市區防空部隊撤出部分高射炮,將其配置在列寧格勒最危險的地域,對德軍坦克實施直射;以波羅的海艦隊的全部艦炮支援烏里茨克—普爾可沃高地的第42集團軍;在各主要方向上建立縱深梯次防禦,布設地雷、設定電網;從卡累利阿地峽抽調第23集團軍部分兵力支援第42集團軍,加強烏里茨克地區的防禦;以波羅的海艦隊水兵和軍事院校學生組建5到6個步兵旅。
德軍於9月9日上午開始從南面向列寧格勒發起正面強攻,主攻方向為該城西南的烏里茨克和正南的普爾可沃高地。10日,德軍在蘇軍第3近衛民兵師的防地上撕開了一個缺口。11日,德軍占領杜德戈夫,次日又占領紅村,向烏里茨克推進。9月13日,德軍突破蘇軍的防禦,占領了索斯諾夫卡、芬蘭科伊洛沃,逼進烏里茨克。朱可夫意識到列寧格勒的防禦已到了最緊要的關頭,決定將方面軍最後一個預備隊步兵第10師投入戰鬥。14日,步兵第10師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對敵實施迅猛突擊。德軍沒想到蘇軍會突然發起反擊,一時大亂,被迫放棄了索斯諾夫卡和芬蘭科伊洛沃,蘇軍恢復了原來的態勢。
對勒布來說,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為希特勒將作戰重點轉到了莫斯科軸線上。9月6日,希特勒發布了第35號訓令,代號“颱風”行動,確定10月2日發起莫斯科會戰。希特勒要求勒布迅速同在卡累利阿地峽的芬軍建立聯繫,合圍在列寧格勒的蘇軍集團,以便最遲在9月15日為德軍在中路的進攻創造條件,到那時,赫普納第4裝甲兵團和一部分空軍將調歸包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15日之前如果不能攻下列寧格勒,勒布將更沒有能力去攻占列寧格勒。為此,勒布致電總參謀部,要求準許他推遲四五天再將裝甲兵團交給中央集團軍群,同時,他信誓旦旦地保證,他將在幾天內占領列寧格勒。勒布的請求得到同意,準許他推遲4天。總參謀長哈爾德在命令的最後特別加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許多事情和許多人的前途將由這4天決定。”勒布明白,這許多人中也有他自己。
9月16日,勒布尋找蘇軍防禦的薄弱部位,指揮德軍從蘇軍第42集團軍和第55集團軍結合部突入蘇軍防禦,攻占了列寧格勒以南18公里的普希城,向左迂迴列寧格勒正南的普爾可沃高地,向右迂迴東南的科爾皮諾。然而,在蘇軍的頑強抵抗下,德軍的進攻速度就向蝸牛爬行一樣慢,其推進速度從7月份的每天5公里下降到9月一個月的不到2公里。而距希特勒規定的時間只有一天了。勒布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作最後一搏。19日,德軍進攻達到高潮。德軍步兵在坦克掩護下向普爾可沃高地等處發起猛攻,炮兵對列寧格勒實施連續17個小時的轟擊,航空兵出動近300架次的飛機對該城進行了6個波次的轟炸。但是,列寧格勒軍民頂住了德軍的最後攻擊,挫敗了勒布的最後一搏。
此後,德北方集團軍群的精銳部隊被逐步調離,赫普納第4裝甲兵團和原中央集團軍群的霍特第3裝甲兵團之第57裝甲軍均被調往莫斯科方向,不久,第18航空軍也轉給第2航空隊,德軍再也無力發動全線進攻,雙方陣地逐漸穩定了下來。但是,雙方之間的圍困和反圍困鬥爭還遠遠沒有結束。德軍對列寧格勒實行嚴密封鎖,不斷炮擊和轟炸該城。希特勒宣稱:“我軍的目的在於包圍這個城市,用炮擊和連續不斷的空中轟炸,把它夷為平地。把這個城市接管過來的任何要求,將不預考慮,因為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應他們食物的問題,不能由我們也不應該由我們解決。在一場爭取生存的戰爭中,我們對這樣一個大城市的人口連一部分也不想保留。”
然而,炸彈可摧毀列寧格勒人的家園,但摧毀不了他們的堅強鬥志,嚴寒和飢餓也不能。在1941年冬季那段最艱難的日子裡,列寧格勒人奇蹟般地在拉多加湖冰面上開闢了一道冰上公路,通過這條與外界聯繫的唯一“生命之路”,運進糧食,運出傷員,從而戰勝了嚴寒和飢餓的威脅,挫敗了德軍困死列寧格勒人的企圖。
1942年12月8日,蘇軍最高統帥部下達了突破列寧格勒封鎖的作戰命令。參戰的蘇軍突擊部隊有:列寧格勒方面軍所屬的第61集團軍,司令杜哈諾夫中將;沃爾霍夫方面軍所屬的第2突擊集團軍,司令羅曼諾夫中將。突圍點選在拉多加湖南岸的施呂瑟爾堡地區。日期定為1943年1月1日(由於天氣不好,推遲到1月12日),戰役代號稱“火花”。
1943年1月12日9時30分,蘇軍集中2000門大炮和迫擊炮向施呂瑟爾堡地域內的德軍陣地進行了2個小時的猛烈炮火打擊,隨後蘇61集團軍和第2突擊集團軍分別從南面和北面發起進攻,經過7天激戰,突破德軍陣地縱深14公里。1月18日,列寧格勒和沃爾霍夫兩個方面軍在1號和5號工人村勝利會師,從而突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長達17個月的圍困。
1944年1月,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對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的德軍實施一次殲滅性打擊,以徹底將這一地區的德軍逐出去。這也是史稱史達林式“十次打擊”中的第一次。擔任作戰任務的是戈沃羅夫大將指揮的列寧格勒方面軍、梅列茨可夫大將指揮的沃爾霍夫方面軍和波波夫大將指揮的波羅的海第二方面軍。
1944年1月14日,蘇軍3個方面軍向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的德軍發起大規模進攻,到1月27日,蘇軍向西和西南方向挺進150至200公里,殲滅德軍2個師,擊潰23個師,收復紅村、烏里茨克、普希金、諾夫哥羅德和盧加等城市,打通了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鐵路線,使列寧格勒從德軍的長期圍困中徹底解脫出來在。當天,英雄城市列寧格勒以20響禮炮歡慶他們的勝利。
列寧格勒被圍困時間長達900天,共有64.2萬人餓死和凍死,2.1萬人死於德軍的空襲和炮擊,但英雄的列寧格勒人民不屈不撓,艱苦奮戰,挫敗了德軍占領列寧格勒的戰略目標,並把強大的德北方集團軍群始終緊緊地拖住在蘇聯西北戰場上,從而有力地支援了蘇軍在其他戰場的的勝利。美國軍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料片中評價列寧格勒戰役說:“一個將軍可以贏得一次戰役的勝利,但是,只有人民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英國的《旗幟晚報》也稱頌道:“列寧格勒的抵抗乃是人類在經受不可思議的考驗中取得輝煌勝利的一個榜樣。在世界歷史上也許再也不能找到某種類似列寧格勒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