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刑法學教義(總論)
- 書名:刑法學教義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1243154
- 作者:林亞剛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654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本書立法檔案與司法檔案縮略語
第一編刑法序說
第一章刑法概述
第一節刑法的概念和淵源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淵源
三、刑法的類型和表述
四、刑法的功能
五、刑法規範的不足
第二節刑法的基本原則
一、刑法基本原則的概念和界定
二、罪刑法定原則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四、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第三節近代刑法與刑罰的近代合理化
一、近代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發展
第四節刑法的解釋
一、刑法解釋的必要性
二、刑法解釋的分類
第五節刑法的用語
一、立法規定的用語
二、學理上個別用語
第二章刑法的效力範圍
第一節刑法的空間效力
一、刑法的空間效力
二、我國刑法空間效力的規定
第二節刑法的時間效力
一、刑法時間效力的概念
二、刑法的生效和失效
三、刑法的溯及力
第二編犯罪構成論
第三章犯罪及其要件
第一節犯罪的概念
一、犯罪觀與犯罪概念
二、犯罪的概念
三、犯罪的分類
第二節犯罪構成
一、犯罪構成概說
二、我國刑法中犯罪構成的概念
三、犯罪構成的結構和類型
四、犯罪構成要件的要素
五、犯罪構成的體系
第四章構成客觀必備要件
第一節客體
一、客體的概念和意義
二、客體的分類
三、直接客體理解和把握
第二節對象
一、犯罪對象的概念
二、犯罪對象在犯罪構成中的意義和作用
第三節危害行為
一、行為的學說
二、我國刑法中的行為分類
三、危害行為
四、危害行為的形式
五、不純正不作為犯作為義務來源的範圍
六、作為犯與不作為犯在刑法中的規定
七、“持有”的法律屬性
八、危害行為與思想的界限
第四節犯罪主體
一、犯罪主體的概念
二、自然人主體
三、單位主體
第五節危害結果
一、危害結果的概念及種類
二、危害結果的地位與意義
第六節因果關係
一、因果關係概說
一、大陸法系因果關係的學說
一、我國刑法中的因果關係理論
第七節時間、地點和方法
一、時間
一、地點
一、方法
第五章構成主管必備要件
第一節責任能力
一、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
一、刑事責任能力的程度和劃分
第二節罪過
一、罪過界定及其要素
一、罪過的認定
第三節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學說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二、犯罪故意的心理結構
四、犯罪故意的法定類型
五、刑法理論上犯罪故意的其他分類
六、犯罪故意的認定
第四節過失
一、犯罪過失的概念
一、犯罪過失的構造
三、注意義務
四、注意能力
五、注意義務與注意能力的關係
六、過失的法定類型
七、過失的理論分類
八、允許的危險和危險的分配
九、信賴原則在過失犯罪中的套用
十、過於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
第五節動機與目的
一、犯罪目的
二、犯罪動機
三、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的關係
第六章違法阻卻事由
第一節違法阻卻事由概述
一、違法阻卻事由的概念
二、違法阻卻事由的理論依據
第二節正當防衛
一、正當防衛概念
二、一般正當防衛
三、特殊防衛
四、警察正當防衛
第三節緊急避險
一、緊急避險的概念
二、緊急避險的條件
三、避險過當及其刑事責任
四、避險失敗的責任
第四節其他違法阻卻事由
一、不可抗力
二、義務衝突
三、被害人承諾
四、推定承諾
五、法令行為
六、正當業務行為
七、自救行為
八、自損行為
九、勞資爭議
第七章責任阻卻和減輕事由
第一節責任阻卻和減輕事由概述
一、責任阻卻和減輕事由的概念
二、責任的本質
三、責任原則與責任阻卻與減輕
第二節年齡
一、刑事責任年齡的概念和意義
二、刑事責任年齡的立法規定
三、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的範圍
第三節精神障礙及重要生理功能缺陷
一、精神障礙的概念
二、精神障礙對刑事責任能力的影響
三、影響刑事責任能力的重要生理功能缺陷
第四節認識錯誤
一、刑法上的認識錯誤的概念及存在的範圍
二、法律認識錯誤
三、事實認識錯誤
第五節期待可能性
一、期待可能性的意義
二、期待可能性的標準
三、意外事件
四、不可非難的社會行為
第六節原因自由行為
一、原因自由行為的意義
二、醉酒人的責任能力
……
第三編犯罪形態論
第四編刑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