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評論2007(第21卷)

刑事法評論2007(第21卷)

《刑事法評論2007(第21卷)》是2007年12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興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刑事法評論2007(第21卷)
  • 作者:陳興良
  • 出版時間:2007年12月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633 頁
  • ISBN:9787301132449
  • 定價:6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刑事法評論2007(第21卷)》為《刑事法評論》第21卷,將“共同犯罪研究”作為一個主打欄目,對海峽兩岸及美國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理論進行了深度探討。陳子平的《論共犯之獨立性與從屬性》一文,結合大陸法系以及台灣地區立法例,對共犯的獨立性與從屬性之關係作了十分詳盡的研究。在“死刑研究”欄目中,德國學者海因茨·舍許的《死刑的被害人學視角》一文,提出了抑制被害人要求以死刑形式進行毀滅性報復的破壞性願望,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在“罪刑法定研究”欄目中,何慶仁的《罪刑法定十年》一文,描述了罪刑法定原則近十年間在我國司法中的命運。在“刑事程式研究”欄目中,朱桐輝的《績效考核與刑事司法環境之辯》和韋漢克的《論刑事訴訟中的當庭宣判》兩篇文章的風格完全不同,但結論都同樣引人思考。在“犯罪學研究”欄目中,重點推出《“中國犯罪學基礎理論高峰論壇”實錄》,這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反映犯罪學高學術水平的一次會議。在“域外傳譯”欄目中,美國學者達博的《積極的一般預防與法益理論》一文乃是不同法系之間的思想碰撞,對我國刑法學研究頗有啟迪。在“專題研究”欄目中,劉樹德的《刑法類型的政治分析》一文採用政治學分析方法對刑法類型作了探討,具有相當意義。劉大群的《國際法上的國家刑事責任問題》一文是本卷的壓軸之作,作者在參與前南國際法庭審判之餘,辛勤著述並有獨到見解,實為難能可貴。

作者簡介

陳興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與刑法哲學,提倡一種超越刑法法條之上的終極性思辨即刑法哲學的探討,以及刑事一體化的法學研究模式。
學術兼職: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獄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等職。
學術成果:個人專著《刑法哲學》、《刑法疏議》、《刑法適用總論》、《本體刑法學》、《規範刑法學》、《死刑備忘錄》等十餘部,以及《當代中國刑法新理念》、《當代中國刑法新視界》、《當代中國刑法新境域》、《當代中國刑法新徑路》等八部論文集。合著《刑法學原理》等六部;合譯《英國刑法導論》等五部;主編《刑法全書》等三十餘部;擔任《刑事法評論》、《刑事法判解》等多種刑事法叢書主編;另參撰《新中國刑法學研究綜述》等三十餘部;發表論文三百多篇。
學術榮譽:1997年入選國家教委首批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當選全國傑出中青年法學家,2001年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獎;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2004年入選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4年入選教育部文科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有六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007年榮獲美國法律社會學協會”國際學術獎”。

圖書目錄

主編絮語/陳興良
共同犯罪研究
論共犯之獨立性與從屬性/陳子平
一、問題之提出
二、德國、日本與台灣地區之共犯立法例
三、共犯獨立性說與共犯從屬性說
四、實行從屬性(從屬性之有無)
五、要素從屬性(從屬性之程度)
六、結語
共同正犯:承繼性與重合性——高海明綁架、郭永杭非法拘禁案的法理分析/陳興良
一、案情及訴訟過程
二、罪名分析
三、共犯關係:承繼性
四、共犯關係:重合性
五、結語
論間接正犯概念內涵的演變/蔡聖偉
一、前言
二、間接正犯概念的形成緣由
三、間接正犯概念於現代犯罪論中的應有風貌
四、間接正犯概念的擴張:正犯後的正犯
五、結語
論教唆犯的性質/張明楷
一、前提:共犯人的分類
二、二重性說:難以接受的學說
三、獨立性說:缺乏實質根據的觀點
四、從屬性說:本文的立場
共犯論中的行為無價值與結果無價值/閻二鵬
一、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初探
二、共犯處罰根據論
三、共犯從屬性說與共犯獨立性說
四、共犯本質論——犯罪共同說與行為共同說
五、簡短的結論
論美國刑法上的共犯——以《模範刑法典》為中心的考察/江溯
一、共犯類型:從普通法到《模範刑法典》
二、為自身行為承擔責任的人
三、在法律上為他人行為承擔責任的人(上)
四、在法律上為他人行為承擔責任的人(下)
死刑研究
死刑的被害人學視角
死刑緩期執行和死刑立即執行的量刑依據——以故意殺人罪為例的實證分析/歐陽玉靜
一、研究對象與樣本及研究方法的選擇
二、實證檢驗
三、規範死緩適用的路徑
四、結語:死緩事實上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刑種
論美國的死刑情節及對中國的啟示——以死刑適用標準統一化為視角/於佳佳
一、死刑合憲性與死刑情節
二、死刑情節的具體內容
三、死刑情節與訴訟程式的推進
四、中國死刑適用司法標準的統一化
罪刑法定研究
罪刑法定十年/何慶仁
一、罪刑法定:新舊刑法之間
二、尋找罪刑法定:十大爭議
三、走出罪刑法定:十大事件
四、回到罪刑法定:代結語
成文法制度下罪刑法定原則的確證與強化——刑事案例指導制度與中國刑事法治建設/楊磊
一、問題的提出
二、刑事案例指導制度的制度定位
三、刑事案例指導制度的制度意義
四、刑事案例指導制度的制度建構
刑事程式研究
績效考核與刑事司法環境之辯——G省x縣檢察院、司法局歸來所思/朱桐輝
一、經過和一些交待
二、公安機關的績效考核
三、檢察機關的績效考核
四、其他幾個值得思考的情況
五、寧可呆在看守所——司法現狀及司法的社會環境
六、績效考核問題剖析
論刑事訴訟中的當庭宣判/韋漢克
一、引言
二、當庭宣判在中國的過去與現在
三、大陸法系的當庭宣判及其理論依據
四、英美法系的當庭宣判及其理論依據
五、對兩大法系宣判制度的總結
六、對可能的反證的分析
七、對當庭宣判可能存在的制度便利的分析
八、對我國當庭宣判障礙的思考
九、有關整理案件庭審的審理方式的構想
十、結語
犯罪學研究
“中國犯罪學基礎理論高峰論壇”實錄/王牧等
再論犯罪學研究的路徑選擇——以中國犯罪學研究為視角/嚴勵
一、中國犯罪學研究路徑的局限性
二、中國犯罪學研究的基本路徑
三、中國犯罪學的突圍途徑
四、中國犯罪學實現路徑的幾個關鍵點
犯罪的巨觀經濟原因分析/郭東
一、一般經濟因素與犯罪
二、我國主要巨觀經濟因素與犯罪的實證分析
三、經濟管理制度與犯罪
四、經濟形態與犯罪
刑法學人
老而彌新:儲槐植教授學術印象/陳興良
域外傳譯
積極的一般預防與法益理論——一個美國入眼裡的德國刑法學的兩個重要成就/(美)馬庫斯·德克·達博文楊萌 譯徐久生校
全球語境下的刑罰反思/[英]韋恩·莫里森文劉仁文張曉艷譯
一、一個懲罰或非懲罰的世界:哪個地區,誰來控制,怎樣分析
二、現代性的基礎:托馬斯·霍布斯的例子以及巨大分歧的開端
三、全球意識下刑罰的重塑,或放棄
四、結論:關於福柯觀點的評論和全方位探討問題的藝術專題研究
刑法類型的政治分析/劉樹德
一、憲政刑法與非憲政刑法
二、法治刑法與非法治刑法
三、自由刑法與威權刑法
非犯罪化與中國刑法/賈學勝
一、非犯罪化簡史
二、非犯罪化的概念
三、非犯罪化的思想淵源和理論根據
四、非犯罪化的價值
五、非犯罪化的範圍和方式
六、中國刑法的非犯罪化問題
正當化事由體系地位初探——以對犯罪構成的體系性思考為切入/陳檬
一、本文的方法論:體系性研究方法
二、域外學說之介紹:正當化事由體系地位的研究史
三、法外根據之闡釋:研究正當化事由體系地位的方法論探源
四、本土資源之梳理:中國國內學者關於正當化事由體系地位的研究
五、中國刑法之定位:構成要件位階關係與建立後的正當化事由的體系地位
六、本文研究之歸宿:探討正當化事由體系地位的意義
七、結語
論正當防衛中的不法侵害——在現實刑法語境下客觀不法的提出/許強
一、不法侵害初解
二、不法侵害的判斷
三、不法侵害與違法性
四、客觀不法之提倡及本文小結
英美刑事證明責任的分配標準評析/張吉喜
一、英國的刑事證明責任分配標準
二、美國的刑事證明責任分配標準
三、英美刑事證明責任分配標準之比較
四、英美刑事證明責任分配標準之評價
國際法上的國家刑事責任問題/劉大群
一、國家刑事責任問題的歷史沿革
二、國際法委員會對國家責任問題的編纂
三、學術界有關國家刑事責任爭論的幾個問題
四、國際公約的有關規定
五、國際法院的案例
《刑事法評論》徵稿啟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