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治的理想》是2016年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逄錦溫、杜國強、徐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刑事法治的理想
- 作者:逄錦溫、杜國強、徐立
- 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 頁數:664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0915390
- 字數:736千字
《刑事法治的理想》是2016年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逄錦溫、杜國強、徐立。
《刑事法治的理想》是2016年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逄錦溫、杜國強、徐立。內容簡介本書是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李希慧教授執教三十年紀念文集。書中收錄李希慧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在刑事法理論研究和刑事司法實踐經驗的成果,涉...
刑事司法合理性的尺度在其價值,這一價值的核心和靈魂就是正義。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法治的社會必須要有法律,法律應該是良法,是體現“正義”的法律。刑事司法正是以其價值的合理性,才具有了跨越時空的意義;也正因為其價值取向的合理性,才使它有別於人治以及其他的社會控制系統。正義的基礎在於嚴格規則,只有...
儘管正義的含義十分廣泛,並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含義不盡相同, 但有一點毋容置疑,就是當刑事政策主體在推出一項刑事政策時,他總是認為是正義的,是為實現其正義的目標服務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任何統治階級和統治者都在追求一種"形式正義",而不可能是明知非正義仍去追求它。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民主法治的...
《刑事法治的基本立場》是200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道通。內容簡介 我國現代刑法學研究,從1979年刑法頒布以來,正好歷時三十年,三十而立,不僅對於一個學科來說三十年也應當迎來成熟的季節。可以說,我國刑法理論是伴隨著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的發展而不斷成長的,是跟著刑事法治水平的提升而不斷深化的...
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總的來說就是法治包括實質意義上的法治和形式意義上的法治,也就是強調兩者的統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
一、判例法體制與刑事判例機制 (一)判例效力的流變:英格蘭司法史的一個微觀視角 (二)司法的“立法”化:一個英格蘭國家治理的巨觀視角 (三)刑事判例機制背後的法治思想 (四)小結 二、成文法刑事判例機制的內生性:以“立法理性”為中心 (一)成文法判例機制形成的思想基礎:法的絕對觀念 (二)法的...
2.2.3正義性原則——刑事法治的根本追求 2.3關於法定刑設定的原則之小結 2.4法定刑的設定依據探析——以犯罪客體的功能為支點的展開 2.4.1犯罪客體之概念界定 2.4.2犯罪客體功能之辨析 2.4.3小結 第3章關於我國受賄罪法定刑的反思 3.1關於對受賄罪處罰基礎及處罰標準的反思 3.1.1受賄罪與貪污罪犯罪...
當前,在刑事司法領域,一些執法人員還存在著重打擊犯罪、輕人權保障的觀念,習慣於有罪推定,忽視刑事司法的人權保障功能。因此,我們必須著力提倡打擊與保護並重的觀念,增強以人為本、文明執法的意識。根本要求 法律權威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任何社會的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都要求有一定的權威,而法治社會的政府權威...
(二)刑事判例機制的延伸功能 第三章 司法的巨觀樣態與微觀機理:刑事判例機制的歷史解讀 一、判例法體制與刑事判例機制 (一)判例效力的流變:英格蘭司法史的一個微觀視角 (二)司法的“立法”化:一個英格蘭國家治理的巨觀視角 (三)刑事判例機制背後的法治思想 (四)小結 二、成文法刑事判例機制的內生性:...
二、價值基礎:共同的刑事法治理想與追求 三、利益基礎:人類社會共同利益的一致性 第二節 刑法國際化的外在因素 一、經濟因素:市場經濟的普遍確立與經濟全球化運動 二、政治因素:民主政治改革 三、社會因素:犯罪活動的日益國際化 四、其他因素:刑法文化的交流、比較刑法學的發展、有關國際組織的努力 第三節 ...
第三章 刑事司法民主之現實要求:和諧社會的價值訴求 第一節 和諧社會的理想與現實 第二節 傳統和諧觀與司法民主 第三節 社會正義與司法民主 第四節 裁判的可接受性與司法民主 第四章 刑事司法民主之理論支點 第一節 人民主權論 第二節 人本主義論 第三節 權利本位論 第四節 分權制衡論 第五節 法治論 分...
本書就嚴打刑事政策產生確立、實踐發展、比較借鑑和轉型新生等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分析研究,系統闡述了嚴打刑事政策作為中國主體性法治成果的理論構造和實踐特徵,基於回應當下中國乃至世界治理犯罪的需要,探索構建了嚴打刑事政策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理想圖景。作者介紹 賈東軍,祖籍河北易縣,1956...
再從國家刑事訴訟諸權力的價值取向來看,公正和效率一直是國家權力運行所要追求的首要價值取向。任何法治國家的權力運行都是為了體現公正和效率這個目標。體現公正,包括實體上的公正和程式上的公正,具體到刑事訴訟活動而言,體現實體公正就是要有效地懲治和遏制犯罪,維護社會基本秩序,保障社會的安定和團結;體現程式公正...
然而,中國刑辯律師面臨的執業困境,又令人時感悲觀,很多優秀的刑事辯護律師因此淡出刑辯。這不僅是中國律師的悲哀,也是中國法制進程中的不幸。但生命不息,理想不棄,刑事辯護的獨特魅力,仍然吸引著很多律師不惜將其定為終生的奮鬥事。“哪怕只能推動刑事法治前行半毫米,都是我們對中國法治進步的點滴貢獻。”懷揣...
(三)刑事申訴的理想歸宿:具有可接受性的糾紛解決 第七章 權利意識的勃興與司法的民主化 一、權利意識與刑事申訴 (一)權利本位:現代法的基本精神 (二)刑事申訴權:一種合法的反抗權 二、司法民主與刑事申訴 (一)司法民主化:現代法治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參與、公開、監督:刑事申訴程式的民主化 第八章 價值...
就刑事法治而言,無論是立法還是司法,最主要的就是要堅持罪刑法定原則、罪刑平等原則和罪刑相適應原則。此處僅以罪刑相適應原則為例作些分析。按照羅爾斯的觀點,“法治含有類似情況類似處理的準則”。參見[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修訂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頁。1997年刑法規定的罪刑相...
第三節法治安全與刑法/ 0 第二章刑法的方法問題/ 0 第一節刑法方法理論的若干基本問題/ 0 第二節法學專業翻譯的幾個問題/ 0 第三節刑法研究中的謀略和朋友/ 第三章刑法的原則問題/ 第一節罪刑法定的歷史發展及其習慣性國際法性質/ 第二節革命刑法的概念與進步/ 第三節刑法的輔助原則與謙抑原則的概念/ 第...
對於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協定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從寬處理。基本簡介 刑事和解在西方被稱之為“加害人與被害人的和解”(victim-offender reconciliation,簡稱VOR)。我國有學者認為刑事和解最早產生於我國,樊崇義教授認為,“中國博大精深的和合思想就蘊含著和諧司法的理念,這種理念較之恢復性...
(四) 對刑事司法人文精神的倡導 樊崇義認為,法治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敬。法律應實踐出這樣的人文理想:每一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和關懷,無論他是誰,無論他做過些什麼,無論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收入、階級、地位、職業或其他特點。法治的理想,就是去創造和...
相對而言被告方居於弱勢地位。於是,獲得律師幫助權就成了矯正公訴方與被告方之間固有不平等地位的重要武器。如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刑事訴訟法中都在不同程度上賦予了特定被告人要求法院為其指定辯護律師的權利,確立獲得律師幫助權不僅豐富了正當程式的內涵,也是構建法治社會所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
法定犯罪與事實犯罪是從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兩個不同角度而對犯罪概念所作的區分。所謂法定犯罪是指已經立法者價值評判而上升為法律明文規定的犯罪;事實犯罪是指具有實質危害性但尚未進入立法者視野的行為,是待犯罪化的行為或者準犯罪。理想的法治刑法要求法定犯罪與事實犯罪相一致,這是在總體上對刑事立法的要求。體現...
二、價值基礎:共同的刑事法治理想與追求 三、利益基礎:人類社會共同利益的一致性 第二節 刑法國際化的外在因素 一、經濟因素:市場經濟的普遍確立與經濟全球化運動 二、政治因素:民主政治改革 三、社會因素:犯罪活動的日益國際化 四、其他因素:刑法文化的交流、比較刑法學的發展、有關國際組織的努力 第三節 ...
刑事司法系統不是超然的仲裁機構,它肩負著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使命。誠然,就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我們應該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在司法活動中保護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權利措施。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在1999年新年伊始公開要求各級檢察人員在刑事案件調查過程中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時候必須先告知對方依法所享有的各項權利...
劉礪兵,男,現任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 庭長。他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紮實工作,出色完成了審判任務,實現了案件質效雙優、人民滿意的良好效果,榮立2012年度個人三等功。 立場堅定,樹立正確理念。劉礪兵同志自覺學習並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擔任助理審判員以來,他注重將“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
先生的精神財富,他的民主法治特別是刑事法治思想、自由獨立的科學精神、偉大的人格與恢宏的氣度,如果能夠被我們年輕一代繼承下去,他就還活在我們中間。為了能夠留住先生,我在資料甚為匱乏、師母也於2012年5月去世、諸多知情的當事人均年事已高甚至作古的情況下,傾注大量心血完成了這部傳記。記得當江蘇人民出版社與...
這種刑事程式必然是野蠻專橫的,而不可能是民主的、法治化的。其次,確立沉默權制度是我國履行國際法義務的需要。沉默權是國際公認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作為人而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之一,我國政府簽署的《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3項規定,任何受到刑事指控的人有權“不被強迫自證其罪或供認罪行”,這就...
“這次改革邁出的步子很大,方向上也正是朝著理想的法治圖景去走。”蘇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思萱告訴記者,“司法體制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法院改革,法院改革也將引領和帶動其他的改革。”人事管理改革:以一線法官為中心 法院人事管理改革是“四五”改革綱要的第一大看點。法官不是“官”,而是裁判者。但長期以來,...
他對刑事政策科學新體系、恐怖主義犯罪理論、有組織犯罪理論的研究,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他的學術視野不限於刑法,甚至還包括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對極“左”思想的批判所寫的文章,如《關於黑格爾學說評價的幾個問題》《重溫劉少奇同志關於法制建設的論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
研究領域為刑事程式、司法、檢察、獄治、憲政、制度正義與社會變遷。學術著述有專著《刑事審判對象理論》《最高法院研究》及譯著《公正審判:歐洲刑事訴訟傳統與歐洲人權法院》、研究報告《程式理想的發生——新中國刑事程式觀念變遷研究》等,並主編《法治主義與司法治理》《理解植根於實踐的法律》《欲求與回應:“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