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切切
- 外文名:earnestly
- 拼音:qiè qiè
- 注音:ㄑㄧㄝ ㄑㄧㄝ
- 詞性:象聲詞
基本解釋
- [urgently]∶急切;急迫。
何至切切如此。 - [worried]∶哀怨、憂傷貌。
心切切而內圮。 - [deep;profound]∶深切。
切切為恨。 - [be sure to]∶務必;必須。多用於書信。
切切不可忘記。 - [used at the end of regulations or a notice,expressing the notion of urging again and again]∶用在布告、條令等尾,表示再三告誡。
切切此布。
引證解釋
漢 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子胥知王好之,每入與語,遂有勇壯之氣,稍道其讎,而有切切之色。”
南朝 梁 江淹《傷愛子賦》:“形惸惸而外施,心切切而內圮。”
唐 韋夏卿《別張賈》詩:“切切別思纏,蕭蕭征騎煩。”
宋 梅堯臣《思歸賦》:“切切余懷,欲辭印綬。”
《紅樓夢》第二六回:“獨立墻角邊花蔭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
《後漢書·竇武傳》:“而詔書切切,猶以舅氏田宅為言。”
宋 梅堯臣《送韓六玉汝宰錢塘》詩:“今逾二十年,志願徒切切。”
明 李東陽《泊故城》詩:“同袍烏台彥,待我心切切。”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小年》:“主人切切挽留,不聞應答。”
宋 周煇《清波別志》卷中:“王荊公退居鐘山,切切以呂吉甫為恨。”
元 無名氏《凍蘇秦》第三折:“我想兄弟一別,早已三年光景,時常切切在心,未敢有忘。”
明 袁宏道《敘梅子馬王程稿》:“梅子讀其詩,又切切然痛恨知名之晚也。”
明 趙震《為李公師祭袁石寓憲副》:“公袁可立子嗚呼!公之首全睢城也,先大人切切為之傾注。”
清 俞樾《茶香室叢鈔·義居》:“自以身在季,不得專,切切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