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桿菌的皮膚感染

概述,症狀體徵,治療方案,

概述

龜分枝桿菌:多形態桿菌,長而細或短而粗,也曾報導有類球菌類型,直徑0.5微米。不到 5天的幼齡培養抗酸性強,然後開始發育不抗酸的類型。菌落光滑、潮濕、有光澤,不產色或呈乳脂淡黃色。時常培育3周后,偶爾見到粗糙菌落。在原始描述,此菌只在小鼠、大田鼠、豚鼠和家兔內產生暫短的病變;腹腔注射與小鼠,只有有限的病理現象。新近的協作研究報告揭露靜脈注射與小鼠引起脾、肝、肺和腎的巨觀病變。曾在人膝部潤滑液組織內產生病理變化和臀肌區的類膿腫病變。偶爾分離自痰液;也見於土壤。用吸收血清表明此種在血清學上和化學上有別於其他關係密切的快生長菌。龜分枝桿菌屬快速生長群分枝桿菌,其生物學特性與偶遇分枝桿菌類似,為自然界腐物寄生菌,可引起皮膚及全身性感染。

症狀體徵

1、全身性感染
如肺部感染、甲狀腺炎、心內膜炎、縱隔炎及骨髓炎等。發生在免疫缺陷者或某些外科手術(如瓣膜置換、冠狀動脈分流、腎移植等)後的患者,可引起播散性感染,死亡率很高。
2、皮膚感染
常發生於皮膚外傷或污染的注射後,病菌入侵部位出現慢性無痛性皮下膿腫,臨床上頗似脂膜炎。多數不累及附近淋巴結。一般經9~18個月後可自愈。

治療方案

本病病原菌對大多數抗生素耐藥,故本病無有效抗生素治療。全身性感染者主要依靠支持療法。皮膚感染通常有自限性。膿腫切開引流,小損害切除可縮短癒合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