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體制創新

出版體制創新

出版體制創新是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意識形態規律和出版業自身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以調整出版結構為主線和核心,以轉變運行機制為動力和突破口,以變革管理體制為重要保障,對不適應出版生產力發展的出版體制進行根本性、全局性、可持續性的調整,是一場解決出版生產力和出版體制之間矛盾,使出版業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出版生產力的深刻體製革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出版體制創新
  • 外文名:Publishing system innovation
特點介紹,原則,

特點介紹

作為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出版體制創新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具有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雙層屬性。體制創新不僅僅是經濟體制層面的變革,也包括政治體制層面的變革。這是由社會主義出版工作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出版業是黨領導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肩負著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傳播一切有益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科學文化知識,豐富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它植根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由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所決定,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徵。從反映社會主義經濟的層面看,出版業具有產業屬性;從服務於社會主義政治的層面看,出版業又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因此,作為反映並服務於出版業諸要素及其發展規律的出版體制也就具有雙層屬性,即與產業屬性相適應的經濟體制屬性和由意識形態屬性所決定的政治體制屬性。相應地,體制創新兼具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雙層屬性,這是我們推進出版改革的重要依據。其經濟體制改革的屬性,要求我們在構建新的出版經濟體制時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大膽調整出版結構,轉變微觀運行機制,以對內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對外與國際出版體制接軌;其政治體制改革的屬性,要求我們在涉及意識形態上層建築的各個環節時,不能簡單地提“以市場為導向”。必須堅持正確的出版導向,服從服務於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構建黨管意識形態的政治導控機制,確保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
二、是對不適應出版生產力發展的舊出版體制的辯證否定。出版生產力與出版體制之間的矛盾是貫穿於出版創新過程的基本矛盾。體制創新的實質就是出版生產力與出版體制這一基本矛盾在動態發展中的解決和矛盾的突破,是對舊出版體制的革命性否定和對新出版體制的創造性建構,是既克服又保留。從掃除生產力發展障礙的角度,從出版體制的重新構建,從由此引起的出版領域變化的深刻性和廣泛性來看,體制創新無疑是一場新的深刻的革命。既然如此,對原有的出版體制就應當辯證地對待,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應全盤拋棄。比如,在創新發行體制、組建發行集團的過程中,不能對新華書店全盤否定,經過長期發展起來的具有光榮歷史的新華書店品牌不能丟,它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形成了雄厚的資金儲存、運輸實力,完整的征訂、發貨、結算網路,良好的企業形象,廣泛的讀者認同感,都是寶貴的無形資產,要拋棄的應是目前社店之間那種鬆散的、行政干預下的業務協作關係,從而在辯證否定的基礎上,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店社之間的緊密聯合,共同組建股份制公司或集團公司,形成新的發行體制。
三、是出版改革的核心,具有系統性的特點。出版創新是由觀念創新、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與體制創新是同等程度的範疇)、出版物創新、市場創新等構成的複雜系統,它們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其中,體制創新是出版創新的基礎和核心。所以要確保體制創新獲得成功,就必須堅持系統的觀念,以觀念創新為先導、技術創新為手段、體制創新為核心、出版物創新為指向,各項創新相互配合,共同推進。從更大一級的系統來看,包括出版體制在內的文化體制同社會的經濟、政治體制之間也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因此,孤立地思考問題,體制創新不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環境中進行體制創新,必須把它置於國家改革發展的總坐標中來考察,需要各有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需要走出封閉的小圈子,樹立系統觀念和整體推進意識。
四、是出版改革中利益格局的調整和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體制創新的主要內容是調整出版結構、轉變運行機制、變革管理體制,表現為經濟關係和政治關係的綜合變革,但深藏於其後的則是利益關係,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調整。因為,體制創新就是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就是要打破地區分割、行業壁壘,打破市場準人限制,就是要革除計畫經濟體制下舊的利益格局,這就難免會遭到傳統觀念、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的抵制,會造成社會心理震動。因此,推進體制創新必須加強領導,堅持“穩中求進”的原則,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正確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把體制創新的速度、力度、效益和巨觀管理的可控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穩定、政治穩定、效益穩定和心理穩定中推進體制創新。

原則

第一,堅持正確導向與適應市場需求相統一的原則。調整出版結構、轉變運行機制主要是出版業經濟體制層面的變革,必須遵循市場法則,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發揮市場對出版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這是沒有異議的。但是,巨觀管理體制的創新主要是出版業政治體制層面的變革,是關係出版導向的重要環節,因此,絕不能簡單地提“以市場為導向”,必須如十五大報告所說“堅持黨性原則”,“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按照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要求,服從服務於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探索建立充分體現黨對意識形態工作要求,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能夠促進產業發展和事業繁榮的新管理體制,確保黨管意識形態不能變,黨的喉舌性質不能變,黨管幹部不能變,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不能變。當然,這不是說管理體制就可以固守計畫經濟體制下的陳舊模式,而是應當在堅持正確導向的前提下,面向市場,適應市場需求,遵循經濟規律出版產業自身發展的規律。
第二,堅持推進改革與加強巨觀管理相統一的原則。在體制創新過程中,要始終把推進改革的力度與巨觀管理的可控程度統一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黨和政府對新聞出版媒體的控制力,能控制到什麼程度,就改到什麼程度,反對走過場、搞形式主義和半途而廢的改革傾向,也要防止急於求成,畢其功於一役的“急躁病”,確保改得穩,改得實實在在。如在調整出版結構時必須穩妥進行,試點出版集團經有關部門批准,可按現代企業制度的原則組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吸納國有企事業單位參股,但要由集團控股。經批准,試點發行集團可吸收國有資本、非國有資本和境外資本參股,但須由集團的國有資本控股,確保國有經濟在出版產業的主體地位不變。對直接決定出版物內容的生產環節和不直接決定出版物內容的發行和印刷等流通環節,在改革的力度和開放的程度上區別對待。
第三,堅持“走出去”和確保民族出版產業的主導和主體地位相統一的原則。加入世貿組織對出版創新利大於弊,有利於學習借鑑先進的出版運作方式和管理經驗,有利於中國出版更快地走向世界,因此,我們在創新過程中要樹立寬廣的世界眼光,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但任何時候都要堅持立足國內、面向世界,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方針,探索建立能吸收人類先進文明成果,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抵禦“西化”“分化”,掌握對外開放主導權的開放機制,著力在“整合”和“造大船”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以增強競爭力。這不只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關係出版物市場的主導權能不能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