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工經所杜瑩芬認為,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我國商品出口、產業和企業將產生深刻影響。
稅率調整
因此,此次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必然會抑制我國商品的出口。在商品出口結構沒有實質性改變的情況下,出口總額會下降。
結構升級
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國際市場對非熟練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需求業已趨於飽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進口國消費者對此類商品的質量預期越來越高,有些產品的質量預期已非一般熟練勞動力所能達到。尤其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過度競爭格局已經使得東亞國家處於“與鄰爭食”的狀態之中,這種過度競爭使得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大幅度下跌,並屢屢招致反傾銷指控。並且,附加值低的產品既使出口了,所獲利潤也極低。那種單純為了換取外匯就是賠本也要出口的政策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外匯稀缺的條件下是可以的,但是根據央行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到2003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已經達到3465億美元,這種單純為出口的做法而出口已經沒有必要。
在世界經濟論壇2003年10月30日公布的2003-2004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中國的增長競爭力排名由去年的第38位下滑至今年的第44位,商業競爭力排名同比由第38位後移至第46位。其中技術指數名列第65位,改變單純模仿而不重創新,提高技術的競爭力是我國面臨的一大問題。對我國企業來說,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是當務之急。目前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提供了條件,反過來,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也必將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促進我國供給與需求質量的提高。從長遠來看,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必然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推進作用。
外貿改革
對外貿流通企業來說,外貿流通企業的利潤率遠遠低於生產企業。因此,外貿流通企業對退稅率下降的反應要敏感得多。由於退稅率下降導致的利潤率下降,作為中間流通環節,理論上可以通過向供應商壓價和向客戶提價的方式來抵消。但是,經過多年來的外貿體制改革,我國外貿經營門檻大幅降低,獲得進出口自營權的生產企業快速增長,生產企業、海外進口商和批發商的選擇範圍都大大增加,外貿流通企業對上下游的要價能力越來越低,供銷兩頭擠壓將使外貿企業面臨更大的生存難題。外貿企業面臨的困境迫使其促進與生產企業的更好溝通。提高生產企業通過代理制擴大出口的積極性,將有助於我國外貿代理制的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