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體系

凡爾賽體系

凡爾賽體系是指帝國主義在宰割戰敗國和相互妥協基礎上安排的戰後世界國際體系。

凡爾賽和約》簽訂以後,協約國又相繼同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和約。這些和約構成了對戰敗國領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體系。由於《凡爾賽和約》是其中的主要條約,因此由這些條約共同構成的體系被冠之以凡爾賽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凡爾賽體系
  • 外文名:Versailles System
  • 含義:一戰後建立的帝國主義和平體系。
簡介,作用,隱含矛盾,具體和約和內容,影響,

簡介

作用

首先,凡爾賽體系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
奧匈帝國解體:奧匈分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原奧匈帝國領土的一部分割給義大利,一部分歸還波蘭。德國的疆界重新劃分。
其次,凡爾賽體系改變了中東的政治格局。
奧斯曼帝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領地,只留有歐洲的伊斯坦堡和亞洲的小亞細亞,成為單一的民族國家。
再次,重新瓜分殖民地。
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奧斯曼帝國的屬地,由戰勝國以“委任統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總之,凡爾賽體系在英法占主導地位,懲治德國為首的戰敗國,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礎上,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維繫凡爾賽體系的國際機構是英法控制的國際聯盟

隱含矛盾

在這一體系下,戰勝國之間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國家與被壓迫國家,被壓迫民族之間的矛盾,不僅依然存在,而且繼續發展。

具體和約和內容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美、日等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和平體系。
1919年1月18日~1920年1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與戰敗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其間,協約國同德國於1919年6月28日簽訂了《協約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通稱《凡爾賽和約》。
和約關於對德和約部分規定:
①確定了戰後德國的新疆界。德國除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外,還向丹麥、波蘭以及新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割讓了大片領土。
②德國放棄其海外一切殖民地及領地。其中大部分以國際聯盟委任統治的形式為英、法、日所瓜分。如德屬太平洋赤道以北的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歸日本占有;赤道以南的紐幾內亞劃歸英國自治領澳大利亞,薩摩亞劃給紐西蘭;德屬西南非洲和東非坦噶尼喀歸英國;多哥和喀麥隆由英法兩國瓜分。
③限制德國的軍備及確定德國的戰爭賠款。
此外,協約國還同德國的盟國分別簽訂了和約。
1919年9月11日,協約國同奧地利簽訂了《聖日耳曼條約》,規定匈牙利脫離奧地利成為獨立國家,奧地利承認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獨立,禁止德奧合併
1919年11月27日,協約國與保加利亞簽訂了《訥伊條約》,保加利亞將大片領土分別割讓給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和希臘,並喪失通往愛琴海的出口;
1920年6月4日,協約國同匈牙利簽訂了《特里亞農條約》,匈牙利將約2/3的領土分別劃給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王國、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
1920年8月10日,協約國同土耳其素丹政府簽訂了《色佛爾條約》,喪失大約3/4的領土,其中大部分是在國聯委任統治的形式下成為英、法等國的殖民地或保護國
協約國同德國及其盟國締結的上述一系列和約,構成了帝國主義的凡爾賽體系。

影響

巴黎和會未能解決遠東及太平洋問題,美國為打擊日本獨霸中國的政策,削弱英國的海上霸權並拆散英日同盟,於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舉行華盛頓會議有美、英、日、中、法、意、比、葡、荷9國出席。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簽訂了《美、英、法、日關於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通稱《四國條約》,以取代英日同盟。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簽訂了《美、英、法、意、日五國關於限制海軍軍備條約》,通稱《五國海軍條約》,規定5國的主力艦總噸位比例為(美)5:(英)5:(日)3:(法)1.75:(意)1.75;航空母艦總噸位依次為13.5:13.5:8.1:6.6:6.6。同一天,出席會議的9國還簽署了有關中國問題的《九國關於中國事件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通稱《九國公約》,確定了美國提出的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政策的原則。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和補充。它最後完成了帝國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世界的重新瓜分,從而建立起戰後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世界新格局,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個體系,暫時維持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和平。但是,隨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政治危機的發展,以及帝國主義國家間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自30年代起,該體系被德、日、意法西斯國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徑所打破。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徹底崩潰。
所以,《凡爾賽和約》只是暫時性的削弱戰敗國勢力,為以後的報復埋下伏筆。同時,也確定了帝國主義在西亞、非洲等地區的統治地位。
二戰的引線
凡爾賽和約的出台,明碼標價的巨額戰爭賠款足以讓剛剛經歷戰火的德國崩潰。就連當時的英國首相勞合喬治也曾經親口透露玄機;“我們所起草的檔案,將為20年後的戰爭埋下伏筆!當你們把這樣的條件強加在德國人民的身上,這只能導致德國人要么不遵守條約,要么發動戰爭!”
對於德國人來說,接受條約無異於一個最可怕的選擇,當時的德國完全沒有能力承擔得起如此龐大的債務和割地的恥辱。整個德國都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他們真的履行條約,除非發生奇蹟,否則德國就是自尋死路!這時的德國經濟已經十分脆弱,即使德國人可以動用全部資金,也只可以償還戰爭賠款的冰山一角。並且還可能造成經濟崩潰。這種迦太基式的和平不可能維繫下去,所以德國人只能做一件事,違反條約!
就這樣,德國人的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並在納粹的鼓吹下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當這股力量壯大之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早已無法避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