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簡介
冰川是由降落在雪線以上的大量積雪在重力和巨大壓力下形成。具有一定形狀和運動著的,較長時間存在於地球
寒冷地區的天然冰體。
這種冰體不同於一般天然或人工凍結的冰,它能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動,如同緩慢流動的河流一樣,所以起名叫冰川。
冰川形成
冰川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冰川冰是由降落到極地或高山地區的雪轉變而來的。雪的晶體逐步圓化變為粒雪,使積雪的密度逐漸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們之間的緊密度不斷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擠壓,緊密地鑲嵌在一起,其間的孔隙不斷縮小。當集合體的密度達到約0.84克/立方厘米時,顆粒之間便沒有空隙,而變得不可滲透。這就是從雪粒到冰川凍的轉化過程。
冰川冰最初形成時是乳白色的,經過漫長的歲月,在重力和外界壓力作用下冰川冰變得更加緻密堅硬。裡面的氣泡也逐漸減少,慢慢地變成晶瑩透徹,帶有藍色的水晶一樣的老冰川冰。
冰川類型
根據冰川的形態和分布特點,可分為大陸冰川和
山嶽冰川兩大類。大陸冰川又叫冰被,它是冰川中的“巨人”多在兩極地區。大陸冰川不受地形的影響,由於冰體深厚巨大,使得地面的高低起伏都被掩蓋在整個冰川之下,表面呈凸起狀,中間高,四周低。如格陵蘭冰川整個面積為165萬平方公里,占格陵蘭總面積的90%,中心最大厚度達1860米,邊緣僅45米。這類冰川在世界冰川中所占面積最廣,其中又以南極的大陸冰川為最大。山嶽冰川發育于山地,形態常受地形的影響,比大陸冰川小得多。它們有的蜿蜒千里,靜臥幽谷;有的氣勢磅礴,如瀑布直瀉而下;尤其是那些冰川上的冰塔、冰洞,千姿百態,形態各異。
冰川的作用
冰川像一個固體水庫,儲存看大量的淡水,可以用來開發乾旱地區,改造沙漠,發展農業生產。因此,人們常把冰川融水比喻成綠洲的命脈。冰川像一個固體水庫,儲存著大量的淡水,可以用來開發乾旱地區,改造沙漠,發展農業生產。然而冰川如果全部融化,那么海平面將上升80~90米,地球上所有的沿海平原都將變成汪洋大海。有人說,沒有祁連山冰川就沒有河西走廊。這裡,降雨量遠低於蒸發量,它的水源就是祁連山冰川。祁連山冰川一年融化的72.6億立方米水,匯成河西走廊的生命線。祁連山的冰川、融雪,是維繫河西440萬人民、750萬頭牲畜、70萬頃耕地、120萬頃可耕荒地、幾百個工礦企業的命脈所在。甘肅農業大學的專家測算,祁連山冰川創造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每年約為15億元人民幣。冰川更是大河的源頭,冰川融水涓涓細流,匯百川成滔滔江河,奔瀉千里構成我國主要的水系,哺育偉大的民族。萬里長江的源頭就發源在唐古拉山格拉丹冬雪山。
冰川的變化趨勢及影響
由於全球氣候逐漸變暖,世界各地冰川的面積和體積都有明顯的減少,有些甚至消失。這種現象在低、中緯度的地方尤其顯著。非洲肯亞山冰川失去了92%,而西班牙在1980年時有27條冰川,迄今為止減少至13條。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在過去一個世紀已失去了一半的冰川。2003年入夏以來,席捲歐洲各國的熱浪使當地的氣溫接近或超過了歷史記錄。在瑞士,3900米高的費爾佩克斯雪山山頂的氣溫達到了5攝氏度,那裡冰川的厚度下降到了近150年來的最低點。
冰川的融化,會帶來的影響:海平面上升、全球氣候改變明顯、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冰川氣候改變的原因
一方面是全球氣溫變暖,另外一方面是人為因素。我國學者對祁連山冰川研究後提出,冰川退縮除了自然氣候因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人類活動的增加。由於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使氣候變暖,加劇了冰川的萎縮,從而改變了冰川區域的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