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山鐵皮石斛

冠豸山鐵皮石斛

冠豸山鐵皮石斛,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冠豸山鐵皮石斛鮮品表皮呈褐鐵色,成熟枝條具紫紅色斑點,葉鞘不完全包被形成明顯的環狀間隙,莖略彎垂,莖基底部粗壯;萼片段預告瓣淡黃金色;肉質堅實,易折斷,斷口平整;多膠多汁,纖維少,久嚼粘滯感強,口感香甜,味微甘;質地柔軟,加工楓斗色澤金黃,成品率高,咀嚼渣少,粘液豐富,氣味香。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冠豸山鐵皮石斛”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冠豸山鐵皮石斛
  • 產地名稱: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特產
  • 品質特點:表皮紫色、莖桿外表灰白、有黃紫銹點色縱紋等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046號
  • 批准時間:2013年12月30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特徵,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冠豸山鐵皮石斛鮮品表皮呈褐鐵色,成熟枝條具紫紅色斑點,葉鞘不完全包被形成明顯的環狀間隙,莖略彎垂,莖基底部粗壯;花期5-7月,萼片段預告瓣淡黃金色;肉質堅實,易折斷,斷口平整;多膠多汁,纖維少,久嚼粘滯感強,口感香甜,味微甘;質地柔軟,加工楓斗色澤金黃,成品率高,規格好,咀嚼渣少,粘液豐富,氣味香。
冠豸山鐵皮石斛

內在品質特徵

冠豸山鐵皮石斛多糖(以無水葡萄糖計)≥25%,甘露糖13%~38%,甘露糖與葡萄糖的峰面積比2.4~8.0,水分≤12.0%,總灰分≤6.0%。
冠豸山鐵皮石斛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冠豸山鐵皮石斛產地地域處於具有典型丹霞地貌特徵的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冠豸山,這裡山巒起伏、青山綠水、空氣清新,適宜蘭科植物生長,野生石斛資源豐富,山體母岩為砂礫岩、 紫色頁岩、雲母岩、鉀長石等,土壤富含硒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產地生態環境優越,具備發展品質獨特“冠豸山鐵皮石斛”生產的區域。
冠豸山鐵皮石斛

氣候情況

冠豸山屬中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夏長冬短,晝夜溫差、濕差大,雨量充沛,雨熱同期。年平均實照時數為1915.9小時,≥10℃年有效活動積溫為6492.9℃,年平均降雨量1833.9毫米,無霜期340天以上。這種氣候特點為冠豸山鐵皮石斛生長創造了優越的環境,年生長期達300天,物質積累豐富,加之丹霞地貌岩石富含豐富礦物質,造就了冠豸山鐵皮石斛的特異性。

歷史淵源

連城人開發利用石斛已有200多年歷史,清嘉慶、道光年間,連城民間已利用野生鮮石斛作涼茶退低燒、治喉痛、胃痛、止血排毒等。
清朝末年,揭樂鄉呂屋村的謝志濂到廣西百色開藥店行醫,他精於用針灸和鐵皮石斛懸壺濟世,治病救人。
冠豸山鐵皮石斛曾被道家經典《道藏》薦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是國家三級保護的珍稀植物。
2011年,冠豸山鐵皮石斛被國家列入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
2014年,連城啟動冠豸山鐵皮石斛回歸大自然活動。
2016年,總投資1.2億元的“萬畝林下鐵皮石斛種植養生基地”落戶連城縣塘前鄉。

生產情況

2013年,冠豸山鐵皮石斛總保護土地面積2100平方公里,人工種植面積2300畝,鮮品年總產量920噸。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冠豸山鐵皮石斛”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冠豸山鐵皮石斛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冠豸山鐵皮石斛地域保護範圍包括:連城縣轄區內的蓮峰鎮北團鎮姑田鎮文亨鎮莒溪鎮朋口鎮東部、新泉鎮東部、廟前鎮東部、林坊鄉曲溪鄉賴源鄉宣和鄉東部、隔川鄉羅坊鄉大部、四堡鄉東南部、揭樂鄉塘前鄉,8鎮、9鄉。介於東經116°32'14"~116°36'38",北緯25°20'23"~25°52′48"之間。東至賴源鄉,西至宣和鄉,南至莒溪鎮,北至四堡鄉。東西最寬57公里,南北最長66公里。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3-03-1293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
符合NY/T391《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技術條件》的要求,選擇自然植被豐富,空氣清新,水源清潔的良好生態環境作冠豸山鐵皮石斛的生產基地。
2、品種選擇
冠豸山鐵皮石斛。
3、種植方式
分為地栽、盆栽、架栽、樹栽等;商品性冠豸山鐵皮石斛以地栽、架栽為主,種苗繁育以組織培養、扦插繁殖為主。
4、生產控制
“冠豸山鐵皮石斛”生產的全過程,包括生產基地選擇、基質配方及其處理,栽種、管理、收穫等。其中,生產管理的農業投入品有肥料與農藥,將嚴格按照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和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執行,同時,做好生產過程記錄檔案,即在“冠豸山鐵皮石斛”生產過程中,各項農事活動,農業投入品的購買、使用情況,產品的加工與銷售情況,將嚴格進行記錄造冊,建立“冠豸山鐵皮石斛”生產質量可追溯制度。生產過程應符合《冠豸山鐵皮石斛生產技術規範》要求。如實記錄生產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收穫日期、質量檢測情況、加工情況、銷售情況、溫濕調控情況,生產記錄應保存2年。
5、產品採收加工
①採收:冠豸山鐵皮石斛在每年春末植株萌芽前(11月至次年2月)採收,有采舊留新和全草採收兩種方式。實行采舊留新的,採收時剪下2年以上的地上部分莖枝,留下嫩莖讓其繼續生長。
②加工:將剪下的鐵皮石斛鮮品去除雜質、根、花序梗、剝去葉鞘,短條留用,長條切成7~10厘米的短段,放入沸水略燙,撈出晾乾後放入簸箕,底下放一盆炭火60℃以下低溫烘乾,含水量11﹪,表面至棕黃色即可。後將其用手工捲曲,再用稻草桿綑紮使其捲曲緊密,不至散開,形態均勻美觀。新鮮的原料經過手工作坊捲曲、綑紮、炙烤烘乾,就製成了“楓斗”。

專用標誌使用

1、標誌管理:標誌的使用和印製由登記證書持有人(連城縣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統一管理。生產者在使用上須向持有人提出申請,持有人經過對使用者實際情況確認無誤,並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後方可發放和批准印製。
2、監督管理:由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協作負責標識使用的監督管理。並引導企業爭創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建立以品牌為基礎的公平競爭環境。
3、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冠豸山鐵皮石斛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冠豸山鐵皮石斛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冠豸山鐵皮石斛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歷史文化

清朝嘉慶年間,連城冠豸山下謝凝道、謝邦基父子皆飽讀詩書,同為進士,頗具才名。謝凝道曾任廣西梧州知府、雲南迤西兵備道等職。兒子謝邦基,與民族英雄林則徐同科上榜,銓選為甘肅隴西知縣,後調廣東海康、海陽、安定等地知縣。由於與林則徐趣味相投,兩人成為莫逆之交。
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謝邦基父親謝凝道60大壽,林則徐專程趕往連城為謝凝道賀壽。林則徐一路勞頓,到連城後,又馬不停蹄的趕往冠豸山,直接到冠豸山東山草堂拜謁謝凝道。謝家用冠豸山石斛瘦肉湯等名菜招待林則徐。喝了石斛瘦肉湯後,林則徐感到疲勞盡解,心曠神怡,頓時來了雅興,於是命人準備筆墨紙硯,他屏氣凝神,逼走龍蛇,一揮而就,寫下了“江左風流”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謝氏父子把它製成牌匾,至今還掛在東山草堂的正廳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