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
塘前因古代住宅前有一池塘而得名,現鄉之轄區,宋時屬豐和鄉永安里,元時分屬一、二、三都,明清時,仍屬豐和鄉永安里。民國初屬東區,25年屬4區,27年分屬龍嶼、赤鯉鄉。建國後,1950年屬4區,1955年屬葛嶺區,1958年屬城關公社葛嶺管理區,1978年成立塘前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塘前鄉。1986年轄6個行政村,51個村民小組,二個木帆社,總人口3758人,其中芋坑村為少數民族村,188人。全鄉土地面積10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429畝,果園面積4800多畝。全鄉總人口為4929人,畲姓少數民族人口286人,耕地面積為4001.6畝,果園面積為12500多畝。塘前山多地少,山地面積占百分八十。
總人口 | 4694 |
男 | 2435 |
女 | 2259 |
家庭戶戶數 | 114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468 |
家庭戶男 | 2275 |
家庭戶女 | 2193 |
0-14歲(總) | 993 |
0-14歲男 | 518 |
0-14歲女 | 475 |
15-64歲(總) | 3270 |
15-64歲男 | 1704 |
15-64歲女 | 1566 |
65歲及以上(總) | 431 |
65歲及以上男 | 213 |
65歲及以上女 | 218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367 |
簡介
塘前鄉位於
福州市永泰縣東部,與
福清、
閩侯兩縣市交界,距縣城30公里,離福州40公里,是永泰通往福州的水陸咽喉之地。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10508.2畝,森林覆蓋率達79%,耕地面積4001.6畝,轄6個行政村、2個木帆社,共900多戶4929人,其中畲族人口40多戶200多人。該鄉山多地少,海拔低,屬亞熱季風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9.50℃,年降雨量1483.8畝。2004年農業總產值2196萬元,人均純收入3333元。
該鄉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經規劃開發後,已初具規模的有千江月農業觀光園景區、莒口龍山景區、官烈景區等,人文景觀有元朝潮洲總管王翰隱居時讀書處,以及福建省委舊址、東龍泉寺舊址、王家祠堂等。另有水主題公園、金瓜石景區等也正在逐步開發之中。
近年來,該鄉立足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規劃2000畝土地用於塘前工業走廊建設。2004年該鄉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鄉鎮企業總產值7500萬元,工業總產值3699萬元,財政總收入41.83萬元。
黨委書記:陳振欽 人大主席:許達 鄉長:汪秀錦
地理概況
塘前鄉轄區總面積100平方公里,
林地面積110508.2畝,森林覆蓋率達79%,
耕地面積4001.6畝,轄6個行政村、2個木帆社,共900多戶4929人,其中畲族人口40多戶200多人。塘前鄉山多地少,海拔低,屬亞熱季風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9.50℃,年降雨量1483.8畝。2004年農業總產值2196萬元,人均純收入3593元。
現鄉之轄區,宋時屬豐和鄉永安里,元時分屬二、三都,明、清時,仍屬豐和鄉永安里。民國初屬東區,25年屬4區,27年分屬龍嶼、赤鯉鄉。建國後,1950年屬4區,1955年屬葛嶺區,1958年屬城關公社葛嶺管理區,1978年成立塘前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塘前鄉。現下轄6個村,有51個村民小組,1002戶,4606人。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有耕地3429畝(其中水田2943畝)。
塘前境內群峰疊翠、溪回澗曲,具有豐富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人文景觀有省委舊址、東龍泉寺、王家祠堂、莒口龍山堂等。塘前鄉近幾年一直致力於旅遊的發展,1996年,台商林幸婉小姐通過資助建設塘前大橋、換取土地的方式,投資600多萬元,在大樟村小雄景區,規劃開發了330畝千江月農業觀光園項目已對外營業。2000年,美籍華人楊能梁,捐贈100萬元重新修建位於官烈村內宋代古蹟東龍泉寺。2003年,縣委組織部發動全縣黨員踴躍捐款8萬多元,對省委舊址進行修繕,修繕後的省委機關舊址園內青松挺立,綠草滿地,景色別致。2004年5月,美籍台商蔡耀銘,通過縣政府舉辦公開招標拍賣競得大樟溪(牛斜至塘前大橋段)水域及兩岸16.8平方公里園區的經營權,投資1000美金開發建設大樟溪水主題公園項目。經過多年建設,塘前旅遊業開始升溫,呈現生機勃勃景象,在全鄉境內逐漸形成古榕公園——千江月——東龍泉寺——省委舊址為一線的紅色旅遊線路。
自然資源
塘前鄉地形以中低山為主,自西南向東北山嶺起伏,嵯峨直上,最高峰老盈山,海拔1532米,塘前鄉屬亞熱帶氣候,平均
氣溫為17.8℃,最高氣溫37℃,最低氣溫─4.4℃,無霜期300天,年降水量1580毫米。土壤主要有
紅壤、
黃壤、水稻田、草甸土。塘前鄉林木茂盛,植被以針葉林為主,主要有馬尾松、杉木、毛竹等,還有一定數量的闊葉林和雜木。塘前鄉現有1條塘前溪貫穿塘前鄉。鄉內有豐富的
花崗岩、
矽石、
稀土礦、磷土礦、
葉臘石、鉀長石等礦產資源。 塘前是永泰縣重要的旅遊景區,境內人文景觀豐富,張地村的老盈山原始森林令人流連忘返;迪坑的雲霄岩、一線天、九龍潭景區古樹參天,山峰險峻、奇特,屬
冠豸山風景區的重要要組成部分。2006年來,連城鴻和精細化工廠和連城縣華冠精密鑄造有限責任公司等規模以上企業相繼落戶塘前。農業方面,塘前、上琴、水源、迪坑以發展優質水稻、烤菸種植為主,內山片張地、
羅地村以發展
毛竹林生產、高優
蔬菜種植為主。
經濟建設
塘前鄉是以農業為主的農業鄉,塘前鄉土地總面積94.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38畝,其中水田6990畝,2001年糧食總產量4375噸,農業總產值2408萬元。有林地面積137430畝,是連城六大林區之一,現有林木蓄積量717554立方米。主要樹種為松木,其它還有杉木、雜木及部分紅松等。主要林產品有
松脂、油茶籽、
油桐子等,年產松脂600多噸,塘前地處山區,水源充足,但水域利用效率不高,大部分水面僅用於灌溉及日常用水,水面養殖少。 塘前鄉現有企業30家,從業人員1000餘人,年銷售收入0.8億元,已初步形成了四大工業經濟板塊。即以醫療衛生用品為龍頭,由佳榮化工、眾達化工等企業組成的醫療化工板塊;以佳富製衣為龍頭,由金利織布廠等企業組成的服裝紡織板塊;以宏泰米業、劉蘭香米業飼料為龍頭,由銀興棉織品公司、金田棉紡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組成的糧棉深加工板塊;以新宇建築公司為龍頭,由金星彩瓦、安居采瓦廠等9家企業組成的建築建材加工板塊。還有“郢城風”醬品譽滿全國。塘前鄉水土面積廣闊,有9湖18垸,耕地面積73280畝,農業人口42500多人。是國家優質糧基地,稻
鴨共育基地,萬畝魚蓮共生基地,萬畝精養魚基地,優質
棉3萬多畝,
土地肥沃,農業產品豐盛。塘前鄉
菜苔、
白鷺湖農家土雞、蘆背湖蓮藕等味道獨特,物美價廉,屬地方菜一奇。特別是白鷺牌大米系列,富含各種微量元素,是純綠色環保產品,暢銷全國。塘前鄉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之地,糧油魚蓮之鄉”。市場繁華,商品吞吐量大,是周邊三縣市一農場居民購銷集散地。有著優良的投資硬環境,實現了三個“村村通”,即:水泥公路村村通、有線電視村村通、程控電話村村通,照明無死角。塘前鄉有眾多的鄉土人才優勢。改革開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塘前鄉能人。現有上萬名縫紉車工、
木工、
瓦工、機電維修工、
廚師等技術工人,還有上百名事業紅紅火火的塘前鄉籍企業老闆,這都是塘前鄉的人才資源優勢。完善集鄉服務功能,樹立視窗形象,是塘前鄉加強兩個文明建設和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的具體體現。三年來,塘前鄉以水電、道路、電視、通信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大改觀。先後爭取
省、
州、
縣有關部門支持,投資700萬元興建了渡浪溝水庫及一級電站;籌資220萬元興建了一個日供水量達1萬噸的自來水廠。鄉內有連通華中大網5000千伏安輸電變電站,開通了程控電話、行動電話、數字機、
模擬機、
BP機,集鄉居民電話入戶率達48%,建成了永泰縣最大的廣播電視轉播網路,按照“樹青、路平、燈亮、地淨、溝通、水暢、公益設施完備”的要求,進行了集鄉道路改造,修建了3公里水泥路面和下水道,安裝了護欄桿和集鄉路燈。集鄉路面硬化率達到88%。
塘前鄉實施“開放強鄉、引資富鄉、藉資興鄉”戰略,抓招商引資,引進外資1200萬元。通過招商引資,先後引進了
惠集、
金海、農泰等6家民營企業,年可創產值近億元,為農民直接創收200萬元,增加財政收入100萬元。與此同時,塘前鄉還以爭創“閩天杯”為契機,著力加強文明城鄉建設和對內對外宣傳,樹立視窗形象,先後在集鄉開闢公益性廣告園地,興辦宣傳長廊,設定了6處醒目跨越公路的永久性公益宣傳牌、文明告示牌。國家、省、州、縣新聞界記者也紛紛到塘前鄉採訪,宣傳塘前鄉文明城鄉建設。
2009年,全鄉完成生產總值3.54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8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33億元);農業總產值675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122萬元,人均純收入5216元。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
一、農業基礎不斷增強
穩定糧食生產。我鄉積極落實縣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狠抓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發展農業。將糧食生產指導性計畫層層分解,落實到各村,全鄉完成糧食種植4400畝,糧食直補款按時足額發放到農民手中,把國家“三農政策”落實到位,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加快優質水果產業經營步伐。水果作為我鄉農業的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渠道,繼續保持穩定發展勢頭,水果種植面積保持在12000畝,以芋坑水果種植基地為龍頭,發揮輻射作用,帶動全鄉水果種植產業發展。在做好水果果樹品種改良、果農農技培訓等工作的同時重點抓好水果產業提檔升級,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品牌意識,積極打造塘前優質水果產業品牌,發展觀光旅遊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穩步發展畜牧水產業。充分利用當地果園地、山坡地,大力發展山羊養殖。大力發展蛋雞養殖業,蛋雞存欄3.5萬隻,年產雞蛋350噸;繼續扶持養鰻生產。鄉畜牧防疫站按照“加大投入,預防為主、強制免疫、確保質量”的指導思想,全面紮實推進動物強制免疫工作,應防牲畜免疫率達98%,耳標打掛率85%,免疫證發證及建檔率均達到100%,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促進了全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加大林業管理力度。進一步落實林業改革措施,完善林權證的發放制度,提高對生態林的管護力度,積極實施永福線塘前段綠化通道工程、福州後花園生態建設,推廣了“誰承包、誰栽種、誰管護、誰所有”的產權體制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植樹造林積極性,全年共新造林800多畝。繼續加強對森林防火的管理力度,落實工作責任制,加大對護林員的培訓工作,培養一支有素質的護林員隊伍。
二、工業、旅遊業穩步發展
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以最佳化服務推動工業發展。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發展,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發展思路,做好我鄉的整體規劃和工業布局,努力幫助和服務好企業,同時加快落地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千方百計做大工業總量。鄉領導經常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幫助業主解決困難,樹立發展信心。積極督促CHC二期節能燃料生產項目建設進度,現今已投入試產。落基山藥業已完成一棟廠房及辦公樓建設,正在進行生產線的安裝,近期可正式投產。加快福州永強新型建築材料廠的土地調整報批工作。同時,狠抓安全生產不放鬆,定期檢查企業安全生產情況,督促企業完善管理,改進安全設施,確保全全生產。我們始終堅持把引入無污染企業項目、千方百計做強工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通過轉變觀念、解放思想,以最佳化服務,推動全鄉工業生產進一步發展。
積極打造生態品牌,促進旅遊業提升。按照旅遊興縣的思路和建設生態旅遊縣的目標,認真做好鄉村旅遊總體規劃,充分利用資源、地理優勢,積極推介旅遊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規劃赤里金瓜石景區,嶺頭旗山、芋坑裡休閒觀光農業景區。做好大樟溪休閒娛樂項目的後續開發工作,幫助千江月觀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打開市場,做好項目的宣傳工作,為景區的有序發展,提供服務。積極落實縣委203省道風情大道建設規劃,清理風情大道沿線違規碼頭及違規建築物,加強沿線巡查,落實旅遊風情大道各項工作。同時,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搞好鄉村規劃,對重點地段和部位進行綠化美化,最佳化鄉村人居環境。
社會事業
塘前鄉根據《福州市人口計生委關於開展流動人口計畫生育清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塘前鄉於2008年4月下旬至6月下旬開展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大清查活動。 塘前鄉組織拉網式清查,廣泛開展有關流動人口計生法規和生殖健康宣傳。塘前鄉認真做好流動育齡婦女登記管理和信息通報、反饋工作。對流入、流出對象要及時予以登記,並錄入“福建省流動人口育齡婦女信息系統”。對未持《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未落實長效節育措施、已經懷孕的對象要及時提交“中國流動人口信息交換平台”進行通報,同時要做好信息交換平台的信息反饋工作。對流出重點對象要加強跟蹤管理,及時落實各項管理措施。
塘前鄉認真做好《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的辦理和審驗工作。對流出未辦《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或過期的對象,要督促其辦證。對流入持證對象要及時予以審驗;對符合現居住地辦證條件的對象,要及時予以辦理臨時《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對其它未持證對象要催促其限期補辦。認真做好流動人口“雙查”工作,及時落實各項“四術”措施。對流動人口“雙查”對象,要督促其進行“雙查”。對長效避孕節育措施拖欠對象,要想方設法動員其在現居住地落實一項安全有效的
避孕節育措施。對
政策外懷孕對象,要及時幫助其落實補救措施。認真做好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契約(協定)的簽訂工作。要及時與轄區內的用工單位、出租(借)房主以及物業管理企業簽訂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契約(協定)。對拒不簽訂的,要做好調查取證工作,根據《福州市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辦法》二十二條規定進行必要的處罰。認真做好流動人口社會撫養費的徵收工作。發現流動人口政策外生育的,及時通報其戶籍地計生部門,協商徵收事宜。
旅遊
塘前鄉調研旅遊工作。鄉領導察看了準備開發的金瓜山景區以及正在開發建設的莒溪景區。金瓜山海拔800多米,位於赤里村,與福清一都交界,由於山上一塊巨石形似南瓜而得名。在前往金瓜山的途中,
縣委書記勇了解了金瓜山的有關情況,要求塘前鄉和有關部門要做好景區開發的前期準備工作,明確區域劃分,國土資源部門要協調好景區沿線的採石場有序開採,不要破壞了沿途景觀。 自從1996年成功引進
台商開發千江月觀光農業後,塘前鄉的旅遊業取得了明顯突破。2004年開始,
大樟溪休閒娛樂區的部分項目在塘前鄉落地。今年到目前為止,塘前鄉共接待遊客5萬多人次,營業收入150多萬元,200多農戶被安排到景區就業。莒溪景區是由大樟溪休閒娛樂發展有限
公司經營的,目前攀岩、彩彈射擊場、餐館等項目有的已經投入使用,有的還在建設中。黃忠勇要求莒溪景區的建設進度要加快,塘前鄉和有關部門要積極幫助開發商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大樟溪娛樂項目和塘前鄉的旅遊開發順利進行。
人口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