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宋屬龍山鄉歸仁里。明清間屬北團里。民國34年屬仁里鄉李村保。1958年屬吳家公社,1959年屬靈地公社古坑管理區。1961年稱古坑公社。1970年古坑公社由古坑遷往李家村,經省政府批准取名李家公社。1984年稱李家鄉。1990年,轄李村、河背、鮮水、長灌、早禾排、吳家、古坑、羅坑8個行政村,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10103人。2000年常住人口8785人(五普)。
【郵編】365312【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423208:~201 210李村 ~202 220河背村 ~203 220鮮水村 ~204 220長灌村 ~205 220早禾排村 ~206 220吳家村 ~207 220古坑村 ~208 220羅坑村
自然地理
清流縣轄鄉。位於縣境最南端,東、南與連城縣塘前鄉相鄰,西接連城縣北團鄉,北鄰靈地鎮、賴坊鄉。常住人口7601人(2010年六普)。轄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李村,距縣城65千米。主要山峰有雙冠山,海拔809米。
氣候環境
境內氣候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屬濕潤氣候類型。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境內的溫、光、水、熱等條件較適宜種植果樹和苗木。
土地資源,李家盆地內,海拔在300-400米之間,境內地勢平坦,宜旱宜濕、土地肥沃,非常適宜水果、蔬菜、茶葉等作物的種植和發展特色養殖。境內成土母岩主要為四震旦系酸性岩,紅壤為該縣地帶性土壤亞類。境內山地資源豐富,紅壤、黃壤占很大比例,土層較深厚,土壤肥力中上,適宜種植業的發展。李家鄉是傳統農業大鄉,主要發展種養業,農業主導產業有水稻、烤菸、紅心地瓜、蜜雪梨、苗木花卉以及冷水性魚等。境內宜草宜牧山坡山地面積多達6000餘畝,適宜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觀光農業。
煤炭資源,清流縣長灌煤礦1982年建礦,井田是福建省閩西北地質大隊於1985年提交的長灌井田洋查地質報告。共含煤層、煤線22層,主要可採煤層有:3#煤層4#煤層及5#煤層,探明總儲量為477萬噸,其中工業儲量占總儲量54.93%。礦區總面積5.1022平方公里,由於能用平硐開採的淺部煤已采完,目前,礦井已進入採用斜井開採深部的煤,自1998年起承包給個體戶開採,開採標高為T-0水平-350水平,分四個採區採礦,年設計開採量6萬噸/年,探明可采儲量為264.6萬噸。
水利資源,境內有李家自來水廠1座,總供水規模1200立方米/天,能滿足境內生活及加工用水需求。農業生產用水可由琴源水庫(中型庫)、流水水庫、馬地水庫、文川溪和
鮮水村冷泉供給。
琴源水庫(中型水庫)位於李家鄉境內,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的中型水庫。壩址以上集雨面積2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2888萬立方米。總庫容1539.11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220萬立方米。枯水年(P=90%)可供水量2122.54萬立方米,設計灌區主要為李家、靈地及鄧家3個鄉(鎮),設計灌溉面積約2萬畝。可滿足境內重力流供水和自流灌溉;流水水庫(小一型水庫)位於
吳家村流水自然村流水溪游1.50公里處。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2平方公里。總庫容196萬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和防洪的工程,設計裝機容量0.06萬KW,年發電量200萬KW.h,灌溉水量227.5萬立方米,主體工程於1995年10月開工,工程尚未完工;馬地水庫(小二型水庫)位於吳家村的馬地自然村,壩址河床海拔高程為470.50米,控制流域面積為9.35平方公里,砌石單曲拱壩,總庫容25.13立方米,最大壩高18米,水庫壩頂高程(溢流堰)487.50米,相應庫容20.80萬立方米,死庫容2.20萬立方米;文川溪屬羅口溪支流,發源於連城縣,上游集雨面積448平方公里。
冷泉資源,鮮水冷泉是全國罕見、省內僅有的冷泉資源,冷泉水質及出水量為全省罕見的,水質清新,出水量大。水質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礦元素和微量元素;有天然的療養功能。鮮水塘冷泉出水總量:0.392立方米/秒,冷泉日出水總量:33868立方米。PH值7.6,總硬度132,四季水溫在18~22攝氏度,是養殖鱒、鱘、香魚等冷泉魚類的理想場所,同時,也是溫熱帶魚越冬場所。
交通概況
境內距離連城冠豸山機場20公里,距贛龍鐵路冠豸山火車站35公里,距省道204線10公里。隨著清流縣“以永寧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和建龍鐵路為主的交通骨架網,以兩條省道為依託,輻射農村公路網”的交通大格局逐步形成、完善,境內交通運輸體系將更加便捷。2006年全鄉各村高標準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目標。
基礎設施
境內溪流縱橫,適於種植水稻、烤菸、大豆、花生、甘薯、水果、茶葉等經濟作物和發展牛、羊、魚等,全鄉探明煤炭儲量達477萬噸, 水利資源蘊藏正逐年開發。李家鄉交通四通八達,縣道北沙線穿鄉而過,距省道建文線71公里,主要交通幹線在距20公里龍巖地區的連城縣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的輻射半徑之內,是清流縣通往廈門、廣東等沿海省市的重要交通要道,鄉內有萬門程控電話和日供水量1200萬噸的自來水廠,有500千瓦的小型電站3座,醫院1家,學校1所,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李家境內現有1條10kV架空線路,35kV變電站2座,可作為境內供電電源。境內供配電設施已經完善,無需增設供配電設施。供電條件良好。境內現有鄉(鎮)級郵政、電信所2家,程控電話直通國內外,固定電話和移動通訊網路覆蓋全境,郵政通信、特快專遞方便快捷。
經濟發展
譽為山區明珠清流縣的“內陸小平原”,李家草場曾被譽為“南方最大的天然天山草場”,發展定位:建設“中國冷泉第一村”、“閩台農業示範園”、“生態休閒旅遊鄉”。圍繞“夯實農業基礎、最佳化經濟結構、抓好項目建設、擴大外引內聯和改善人民生活”為工作目標,通過引進和發展青龍果菜公司、嘉德公司、景秀園林公司及昌升農副產品公司,培育了以蜜雪梨、冷水性魚、綠化苗木、紅心地瓜加工和原煤開採為主的主導產業,成為全縣乃至全市、全省都有影響的亮點項目,有效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正發展成為全國全省有較高知名度的生態農業觀光旅遊鄉鎮。
文化旅遊
五經魁,李家“五經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始於明朝正德年間,嘉靖初期,每年正月十四舞“五經魁”,“五經魁”扮演的五個歷史人物分別是雷震子,魁星,判官,天官和將軍。流傳有四百多年,其活動方式和內容豐富多彩,具有地方獨特風格。
2018年來,冷泉基礎設施建設有序進行:鋪設景觀道路614米,新建旅遊公廁1座;實施冷泉綠化景觀工程,種植荷花、菊花、馬鞭草等共90畝,香樟、銀杏等20餘顆;修繕李家克和公祖屋打造廉政教育文化基地;啟動冷泉游泳池、兒童戲水池、花海迷宮、真人CS森林基地、李氏大厝修繕、停車場等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