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認

再認

再認(recognition),是指過去經驗或識記過的事物再次呈現在面前時仍能確認和辨認出來的過程。是識記和保持過程的結果,也是識記和保持成績的量度。再認的速度和確定性,取決於對原事物記憶的鞏固程度和當前事物與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相似程度。可分為完全再認和不完全再認兩種。前者指對當前事物全面確定的再認;後者指對當前呈現的事物僅有熟悉之感。動物學習實驗發現,動物在大多數情況下經過學習能夠區分兩個範疇的刺激,如辨別客體、地點或個體的特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再認
  • 外文名:recognition
  • 定義:記憶的一個基本過程
  • 影響因素:時間間隔,主體的身心狀態
  • 實驗:心理學家用來測驗記憶的效果
  • 拼音:zai ren
  • 類似辭彙:重現
概述,影響因素,

概述

對曾經感知過的事物再度感知的時候,覺得熟悉,認得它是從前感知過的,叫做再認。和重現一樣,再認也是記憶的一種表現。再認一直被實驗心理學家用來測驗人類記憶的效果。實驗通常是這樣做的:先讓被試者學習一張詞表,學完後讓他看另一張詞表,其中有的詞是學過的,有的則是新詞,讓他指出哪些詞是學過的,哪些是新的,由此就可測出他再認的成績。學習的項目可以是單詞或語句,也可以是無意義音節或圖畫等。
再認和重現雖是不同的記憶過程。但二者卻有密切的聯繫,例如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再認不只是一個“決定"的過程,同時也包含“搜尋”的過程(這在再認發生困難時表現得最明顯),也就是搜尋在記憶中保持的那個項目,以便進行比較、辨別或核對。這種搜尋和重現中的搜尋是類似的。有的心理學家認為重現包含著再認過程,因為重現時必須再認所重現出來的項目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就要繼續回憶。直到回憶出正確的項目時為止。
一般說來,再認比重現的成績要好得多。例如E.M.阿奇利斯曾用無意義音節等做實驗,發現再認的分數都超過了重現的分數。
再認有不同的速度和準確性,也常常出現再認錯誤或者完全不能再認的情況。這些都是再認的成績問題。影響再認成績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識記與保持是否良好;其次是當前事物與感知過的有關事物相同與相似的程度。如果完全相同(即是原來的事物),則再認當然比較容易;但如果不是原事物而只是相似,則情況就會恰恰相反,即越相似則再認越困難,甚至發生錯誤,這是因為細微的差異難於被識別。

影響因素

(1)對原有材料識記和保持的鞏固程度。識記越充分,保持越牢固,再認就越快、越準確。反之則容易發生再認困難或錯誤;
(2)時間間隔。識記和再認之間間隔的時間越短,再認的效果越好;
(3)以前經歷過的事物及其環境條件的變化程度。如果當前呈現的事物與以前識記的事物相似程度高,或者識記時的環境條件變化不大,則容易再認,否則難以再認;
(4)主體的身心狀態。再認者的思維活動積極主動,或者以事物存在著期待心理,則再認容易。另外,具有獨立性個性特徵的人比具有依存性個性特徵的人再認迅速、準確。在此處,尤其是要強調情緒的調整對於再認有很重要的意義,在認知學習的過程中,具有正負情緒條件下記憶時再認率提高,且在記憶時,具有正負情緒配對的物體記憶起來要高於中性物體再認率要高。
(5)外界的干預性因素可能對再認有一定的影響,如特殊的聲音、背景音樂,處在此情此景之下的知識,知識連同背景環境一起被聯想時,會喚起熟悉性再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