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中多環芳烴芴的生物毒性分析

再生水中多環芳烴芴的生物毒性分析,是一項實驗。

簡介,實驗,研究結果,

簡介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針對再生水中所含的微量污染物,在回用過程中是否會存在的潛在生態安全問題,從毒理學的角度進行考察試驗,為再生水的廣泛使用提供一定的科學基礎。 本試驗首先對某市A、B二個再生水廠出水進行檢測,結果表明,其中含有未被降解的多環芳烴萘、芴、菲。結合當今國內外研究進展,三者中芴的生物毒性研究較少,因此選用芴作為受試污染物,斑馬魚及其胚胎為試驗受體。

實驗

進行如下實驗(1)芴對斑馬魚成魚的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2)芴在斑馬魚成魚體內的富集情況;(3)芴對斑馬魚胚胎髮育的毒性影響;並對其毒性作用機理進行了探討。

研究結果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急性毒性試驗表明,芴屬於高毒物質,其對成體斑馬魚96h的LC50為3.66mg/L,安全濃度為1.11mg/L。結合魚類所表現出的症狀與芴的分子結構,初步判斷芴的毒性機理屬於非極性麻痹作用。 亞急性毒性試驗表明,芴會嚴重影響斑馬魚抗氧化酶系統,主要表現為斑馬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過氧化氫酶(Catalase,CAT)活性隨暴露時間的延長,均呈現先激活升高后抑制降低的趨勢。SOD的活性激活峰隨染毒溶液濃度減小而先後出現在染毒後的12h至24h。CAT的敏感性比SOD差,其活性激活峰出現時間滯後於SOD活性激活峰,滯後時間隨染毒溶液濃度減小而增大。 富集試驗表明,芴會在斑馬魚體內富集。試驗中的生物富集係數與試驗濃度相關,富集係數隨染毒溶液濃度降低而增高,最大富集係數為58.0。這表明芴較易於生物體內富集,會對水生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胚胎試驗表明,斑馬魚胚胎相較於成體斑馬魚具有更高的耐受性,其對胚胎與成體48h LC50分別為6.01mg/L,4.073mg/L。芴對斑馬魚胚胎的主要毒性作用時間為受精後的前10小時,主要作用器官為心臟組織器官,最敏感毒性症狀表現為斑馬魚胚胎心率被顯著抑制。各項敏感性指標依次為心率異常>心包囊腫24h無主動運動卵黃囊腫發育阻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