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大氣層,彈道飛彈彈頭、返回式太空飛行器的返回器等再入體由外層空間再入地球稠密大氣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再入大氣層
- 定義:彈道飛彈彈頭、返回式太空飛行器的返回器等再入體由外層空間再入地球稠密大氣層
再入大氣層,彈道飛彈彈頭、返回式太空飛行器的返回器等再入體由外層空間再入地球稠密大氣層。
再入大氣層,彈道飛彈彈頭、返回式太空飛行器的返回器等再入體由外層空間再入地球稠密大氣層。解釋再入體再入地球稠密大氣層的過程中急劇減速,超高速飛行的再入體前產生激波層,被壓縮和加熱的熾熱氣體與再入體表面產生強烈的摩擦和對流換熱...
返回艙在再入大氣層的過程中,作用在返回艙上的空氣對返回艙產生壓力,這些壓力可以合成一個對返回艙任何一點的一個力和一個力矩。但是在返回艙上有這樣一個點,對該點求合力時只有力而沒有力矩,這個點就叫氣動力中心。為了使飛船...
再入是指某物體從地面進入大氣層以外空間飛行後,又重新返回大氣層內的過程。此種物體稱為再入體,如飛彈、回收的衛星、飛船返回艙等。空間飛行體以高超音速再入大氣層時,與大氣層相互作用,將出現一種在真空中自由飛行時所沒有的現象,...
進入大氣層模擬就是對太空飛行器進入目標星的大氣層的模擬。太空飛行器進入技術 按太空飛行器所要到達的目標星,分別有金星進入、火星進入和地球進入等,地球進入又稱再入。有人把在月球上或其他無大氣行星上的著陸技術也歸入進入技術。背景 太空飛行器...
對於受控再入的太空飛行器而言,一般再入方式可以分為彈道式再入、半彈道式再入和升力式再入。半彈道式再入又稱彈道升力式再入,是指升阻比不大於0.5的返回器在再入地球稠密大氣層時通過滾動控制調整升力方向的再入方式。控制原理 半彈道...
彈頭再入是指彈頭重新返回地球稠密大氣層的過程。地球稠密大氣層界限的高度一般定為海拔80一120km,此高度又稱再入高度。近代的彈道式飛彈都設計成為可分離的。當飛彈飛行到主動段終點、發動機關機後,彈頭與彈體自動分離,其後,彈頭、彈...
高速飛行器從外層空間再入大氣層時,其速度很大,地球軌道飛行器和其他星球探測器,如月球探測器,再入速度約為第一、第二宇宙速度,洲際彈道飛彈彈頭的再入速度為7km/s左右。再入時飛行器具有很高初始動能,同時在地球引力場中,還具有...
彈頭再入氣動特性,彈道飛彈高速再入大氣層時,由於激波的壓縮加熱及頭部與周圍空氣的摩擦加熱所表現出的一些特殊性能。主要包括空氣動力特性、氣動熱特性和氣動物理特性。為了使再入彈頭在惡劣的熱環境下不致燒壞,必須採取燒蝕防熱等有效的...
根據太空飛行器再入大氣層返回地面的方式,分為以下幾類:彈道式再入姿態 採用旋成體外形、大頭朝前的返回器,這種返回器的壓力中心位於質心之後,且在返回器的縱軸上。在再入地球稠密大氣層的過程中,彈道式再入的返回器通過控制返回器繞...
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於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正式終止數據服務;於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氣層,銷毀部分器件。天宮一號發射入軌,先後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飛船完成多次空間交會對接,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
在宇航領域是指當飛行物體(如飛彈、太空飛行器等)再入大氣層時在熱流作用下,由熱化學和機械過程引起固體表面的質量遷移現象。衛星和宇宙飛行器殼體均有防熱燒蝕材料。當回收衛星進入大氣層時,由於空氣力學的加熱,其表面溫度可達幾千度的...
宇宙飛船(space craft,spaceship),是一種運送航天員、貨物到達太空並安全返回的太空飛行器。宇宙飛船可分為一次性使用與可重複使用兩種類型。用運載火箭把飛船送入地球衛星軌道運行,然後再入大氣層。飛船上除有一般人造衛星基本系統設備外,...
裝有核戰鬥部的飛彈。又稱“彈道飛彈的有效載荷”。位於彈道飛彈的前端部,是在飛行過程中與彈體分離並再入大氣層的部分,故英、美等國稱之為“再入飛行器”。它利用所裝的核戰鬥部適時產生核爆炸,對目標實施大規模殺傷破壞。核彈頭...
2024年1月12日,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將於近期擇機受控再入大氣 層。2024年1月19日20時37分,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研製歷程 歷史背景 進入21世紀,世界上已有的空間貨運飛船主要包括俄羅斯的“進步號”...
對於直接進入大氣密度較大的行星,例如金星,產生的熱流要比再入地球大氣層時增加50%~100%,防熱問題十分嚴重。解決氣動加熱的辦法之一是把太空飛行器設計為鈍頭的外形。這樣,太空飛行器在大氣層中運動時會產生很強的脫體激波,耗掉氣動加熱的...
黑障是發生在大氣層的一種特有現象。當衛星、航天飛船、洲際飛彈等空間飛行器以很高的速度再入大氣層返回地球時,在一定高度和一定時間內與地面通信聯絡會嚴重失效,甚至完全中斷,這就是黑障。分布 黑障區大約出現在地球上空35到80KM的...
再偏航調姿90度並制動進入返回軌道,在高度降為145千米時,推進艙與返回艙分離。返回艙再入大氣層,穿越“黑障區”後進入主著陸場上空,按程式開傘減速,下降至地面約1米左右時,著陸緩衝發動機點火工作。2003年10月16日5時56分,飛船...
太空飛行器返回方法是為太空飛行器在飛行軌道上完成指定任務後安全地返回地面著陸或回收所採取的技術和方法。它在返回地面的過程中,一般要經歷四個階段,即離軌、過渡、再入大氣層和著陸。由於太空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太快,在返回過程中必須解決兩大...
這種雙層隔熱板概念在1920年由羅伯特·戈達德提出,他說:"流星進入大氣層的速度高達每秒30英里,但內部依然寒冷. 因此, 假如再返回物的表面覆蓋一層抗高溫(不易變質及難熔解)的物質後再用一層不太會導熱的耐高溫物質,這樣物體表面就不...
隨後,飛行器開始再入大氣層,並在這一過程中用所攜帶的300多個感測器收集有關溫度、壓力、負荷、空氣熱動力等方面數據。飛行器在飛越地球大半圈後,藉助降落傘下降,成功按計畫濺落在太平洋中加拉帕戈斯群島以西海域。飛行器經打撈回收後...
載人飛船完成預定任務後,載有航天員的返回艙要返回地球,整個返回過程需要經過制動離軌、自由下降、再入大氣層和著陸4個階段。制動離軌段 飛船通過調姿、制動、減速,從原飛行軌道進入返回軌道的階段稱制動離軌段。返回前,飛船首先要...
太空梭軌道器是太空梭系統中進行軌道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它可由火箭發射升空,也可靠自身攜帶的火箭發動機或加助推器升空,進入近地軌道後完成各種軌道飛行任務,然後再入大氣層,可作機動飛行,滑翔返回機場,水平著陸,經過短期維護後重複...
彈道式返回軌道。太空飛行器脫離運行軌道進入返回軌道後,在再入大氣層時只受阻力作用而不產生升力,因而速度快,空氣動力過載大,落點無法調整和控制,可能產生較大的落點偏差。美蘇早期的飛船和我國的返回式衛星採用這種返回軌道。半彈道式...
將於近期擇機受控再入大氣層,貨運飛船絕大部分器件將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少量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 域。歷史沿革 空間站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869年,當時Everett Hale為《大西洋月刊》撰寫了一則關於“用磚搭建的月球...
再入姿態 太空飛行器在再入過程中受到的外力是重力和氣動力。再入姿態動力學的基礎是空氣動力學。太空飛行器在再入大氣層時一般要求有穩定的攻角和側滑角。初再入時,實際攻角相對於其平均值(配平攻角)的振盪幅值逐漸減小。隨著高度的下降,...
精確控制制動方向和制動火箭的衝量可以使太空飛行器轉入的過渡軌道介於再入走廊的上下界之間,保證太空飛行器安全再入大氣層。對於沒有再入機動能力的太空飛行器,為了減小制動火箭推力方向偏差的影響,通常在太空飛行器建立制動姿態後使它繞自身縱軸旋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