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謂語部分是連用的
動詞(有的後一個是形容詞),不屬於同一個
主語,前一個謂語的賓語同時又作為一個謂語的主語,等於一個動賓結構和
主謂結構連環在一起,當中沒有語音停頓,這樣的格式叫兼語式,其結構形式是“主語+謂語+兼語+謂語”。
逼供,逼的主語是審問者,供的主語是被捕者,同時又是逼的賓語
古代漢語中
古漢語中的兼語式結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使令類 使令兼語結構,在兼語前一般得有“使”、“令”之意的動詞充當謂語,兼語後的謂語及其賓語,常表示
主語對兼語的要求等。
例如:
1. 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皇
趙王會飲,令趙王
鼓瑟。 (《
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國史官走上前寫道:“某年某月某日,
秦王和趙王相會飲酒,秦王命令趙王彈瑟。
2.公使
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餚之戰》)
晉襄公派陽處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黃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船離岸了。
使令式兼語也有不用使令性動詞的。
如:
孫權立即派遣
魯肅前去。 這種格式的兼語有時可省略。
例如:
4.計末定,求人可使( )報秦者。 (《
廉頗藺相如列傳》) 商議還沒有決定下來,要找一個能夠派遣(他)去答覆秦國的人。
5.民悅之,使( )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 (《五蠹》) 人民愛戴他,就推舉(他)統治天下,稱他為有巢氏。
二、命名類 這類兼語格式,前一動詞一般是“謂”、“名”、“號”、“稱”等,後一動詞一般是“曰”、“為”等。
例如:
6.將軍
向寵,性行
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
出師表》) 向寵將軍,性格品德善良平正,熟悉精通軍事,以前曾經試用過,先帝稱讚他能幹,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擔任中部督。
7.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
游褒禪山記》) 唐朝慧褒和尚最初在山麓建築廬舍定居下來,而且死後葬在那裡;因為這個緣故,從那以後稱呼它叫“褒禪山”。
“命名式”的句中兼語有時也可省略,
如:
8.林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 )
蟹殼青。 (《促織》) 村裡有個好事的年輕人,馴養著一隻蟋蟀,自己叫(它)為“蟹殼青”。
三、“以……為……”類 “以”屬於動詞,“以……為……”含有“致使”之意,與現代漢語的“拿 (用)……當作……”或“把……當作……”相當,這時,“以……為……”屬於兼語式。
例如:
10.遂以
周瑜、
程普為
左右督,將兵與備併力逆操;以
魯肅為贊軍校尉,
助畫方略。 (《赤壁之戰》) 於是(
孫權)用周瑜、程普當正副統帥,率領軍隊同劉備聯合起來迎擊曹操,用魯肅當參謀長,幫助謀劃作戰的方針策略。
這種格式的兼語結構,“兼語”有時可以省略,
例如:
11.夫
顓臾,昔者先王以( )為
東蒙主。 (《
論語·季氏》) 顓臾,從前周天子讓(他)作主祭
東蒙山神的人。
四、“拜……為……”類 文言中的“拜……為……”類兼語結構,前一動詞一般是“拜”、“立”、“封”、“遷”、“留”等,後一動詞一定是“為……”。
例如:
12.相如既歸,
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回到
趙國後,趙王認為他是一個才能的大夫,出使諸侯國家能不被欺辱,便提升相如做上大夫。
13.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十天不回來,就請讓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的念頭。
這種兼語結構,兼語有時省略,有時省略後一動詞”為”
.例如:
14.以相如功大,拜( )為上卿。 (《廉頗藺相如列傳》) 因為相如功勞大,拜(相如)為上卿。
15.安帝雅聞衡善
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 )為太史令。 (《
張衡傳》) 安帝平素聽說張衡擅長術數方面的學問,特地派公車征詔他,任命他做郎中,又升遷(他)做太史令。
五、“有”、“無”類 “有”、“無”類兼語結構,兼語前固定為動詞“有”或“無“,兼語後為其它動詞。
例如:
16.鄰人京城氏之
孀妻有遺男
始齔,跳往助之。 (《
愚公移山》) 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剛七八歲,也蹦跳著前去幫助他們。
17.且籍與江東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
項羽本紀》) 我率領
江東父老的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進軍,現在竟沒有一個人回來,即使江東父兄同情我做王,我有什麼面目見他們呢?
六、“有……者”類 文言中有用“有……者”構成的兼語式,動詞“有”的賓語又作後邊成分的
主語,這類兼語式中“有”字引進一個新提出的人或事物,“者”字通常用來表示提頓。
例如:
18.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
捕蛇者說》) 有個姓蔣的,享有這種(捕蛇抵稅)好處已三代了。 19.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
前赤壁賦》) 有個吹筒簫的客人,倚歌聲吹筒簫應和。
七、原因類 原因式的兼語結構,兼語前後沒有固定的詞語,但兼語後的謂語(動詞或形容詞)是兼語前謂語的原因或理由,此種情況不常見。
例如:
20.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南村的孩子們欺我年老無力,忍心當面搶劫像盜賊。
現代漢語中
一、
使令類 前一個謂語常常是含有“使令”意思的動詞,後一個謂語表明前一個謂語的目的或結果。前一個謂語常用“叫”、“讓”、“請”、“使”、“派”、“命令”等,
例如:
21.你叫他進來。(“他”為“叫”的賓語,為“進來”的主語。)
22.校長請你去談談情況。(“你”為“請”的賓語,為“去”的主語。)
23.這小姑娘讓我坐在爐前的小凳子上。(“我”為“讓”的賓語,為“坐”的主語
此外,也有許多句子前一個謂語是“叫”、“讓”、“使”、“請”等以外的動詞組成的。
例如:
24.校長吩咐大家照顧他。
二、稱謂類 前後謂語都是表示稱謂的,前一個謂語常用“稱”、“叫”等動詞,後一個謂語一般說來都是“做”、“是”、“為”等
一類動詞。
例如:
26.人們稱他為“當代雷鋒”。
有時這類兼語式中後一個謂語也用名詞充當。
例如:
三、舉薦類 前一個謂語通常是“選”、“選舉”、“推薦”、“推選”等。
例如:
29.學校推薦他到師大推舉。
30.老師們推舉校長去。
31.張老師介紹小王入了黨。
四、愛憎類 此類結構的特點是前一個謂語多是有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動的動詞。如果不是表示心理活動的,也是含有獎懲意義的動詞,後一個謂語表明前一個謂語的原因。
例如:
32.謝謝你們幫助我。
33.他怪我想得不周到。
34.王老師喜歡他誠實。
35.大家責備他不守信用。
五、有無類 前一個謂語一般是“有”、“沒有”等動詞,表示存在或消失,從而進行陳述。
例如:
36.工廠有人要鬧事。
37.有幾個學生在操場上練單槓。
38.寢室里沒有同學講小話了。
六、數量補充類 後一個謂語表明數量,補充作說明。
例如:
39.每畝產糧九百八十斤。
40.李總務為學校節約人民幣五十八元。 這裡的數量詞和前面的名詞間沒有語音停頓,同時又能對它進行陳述,故應看作是後一個謂語,而不看作
定語後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