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表現繪畫方法融合了現象學的方法理論,揭示了繪畫藝術的基本涵義,在哲學沉思和視覺追問的兩個界面上,展現了作為一種繪畫的方法體系的指導性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具象表現繪畫文選
- 又名:具象表現繪畫文選
- 原版名稱:具象表現繪畫文選
- 裝幀:精裝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本書特點,目錄,序言,後記,
基本信息
·《具象表現繪畫文選》
·出版社: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09月
·ISBN:7810831224
·版本: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正文語種:中文
·叢書名:斷橋·藝術哲學文叢
內容簡介
我們希望:通過藝術現象學的研究,思索著的同代人從各個學科的角度,從哲學和藝術學的角度,展開積極地對話。
藝術現象學研究的任務並不在於形成某種狹義的固定學派,而在於為中國學術界建立一條多學科領域互相滲透、隨時傾聽思之召喚的學術道途。
這種對話所提供的整體文化的視野,將使我們洞察流變不居的事物,開啟一代人思想的力量,並由此來構築一個對於當代思想界和藝術界都具有意義的學術疆域。
畢竟畫家的實踐是一個獨特的界域,這一界域所提供的獨特的感悟,使得畫家在畫的自明之外,偶爾以話說畫時,有可能開啟某些不同這處。
作為現象學的思想與作為現象學的創作之間的關係問題,一般而言就是哲學與藝術的關係問題。習慣上我們一直願意從哲學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這恐怕是不夠的。《具象表現繪畫文選》應該提供出另一種思考方向,即:從藝術的角度理解哲學與藝術的關係。
《具象表現繪畫文選》所呈現的具有現象學思想傾向的具象表現繪畫也不能說是一個嚴密牢固的藝術流派,而不如說是現代藝術領域裡一種帶有共同精神旨趣的創作探索——即創作的可能性。
本書特點
1.編者選擇的這些畫家本身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談論著相同的的話題。
2.編者選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畫家自己的言說,另外百分之二十是世上僅有的傳記(例如塞尚的傳記等)。這些體現了與書中介紹的具象表現畫家實踐創作談中那種明顯的現象學式的藝術主張完全的一致性;一種“述而不作”的描述。
目錄
- 前言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附錄
- 後記
前言
第一部分:具象表現繪畫經典藝術家
一、塞尚
塞尚與加斯凱的對話
塞尚談話錄
塞尚晚年書信選
二、德朗
物畫論
三、莫蘭迪
喬吉奧·莫蘭迪
對莫蘭迪藝術的八個反思
四、賈克梅蒂
席爾維思特對賈克梅蒂的訪談
與喬治·夏爾波尼對話錄
致皮埃爾·馬蒂斯的信
一幅肖像的變化
第二部分:法國當代具象表現繪畫
一 阿里卡
皇家畫師委拉斯貴茲
賈克梅蒂:不可為而為之
繪畫中品質標準的失敗
素描應該是有生命的
源於觀察的素描
從祈禱到繪畫
二 雷蒙·馬松
雷蒙·馬松論藝術家
當代藝術,誰的藝術?何時的藝術?
三 森·山方
森·山方
從森·山方的《樓梯》談樓梯
看森·山方的畫作
四 司徒立
賈克梅蒂的絕對追尋
靜之吹拂
一次關於具象繪畫的對話
具象表現繪畫基本方法
第三部分:中國美術學院具象表現繪畫
架上話
讀畫與作畫手記
莫名的狀態
看與思
視覺之思
尋找體驗的真實
附錄:具象表現繪畫學術發展年表
後記
序言
畫與話——畫家的“雙語”
出一本具象表現傾向的畫家們的文選,幾乎是藝術現象學研究中心創建之時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出版文選,對於畫家來說,頗有些“越界”的感覺,但正是在江南悠遠綿長的文化氛圍之中,我們這些畫家,追隨70多年前創建國立藝術院的先師們的足跡,崇尚書卷埋頭、臨湖暢懷的風習。當我們與孫周興、陳嘉映諸君相遇之時,當我們有機會從人文學界直接傾聽到思想的聲音的時候,我們原先的那種思考的姿態變得更加清晰,首先想到出好這本文集的願望也就是自明的了。
現象學,是現代西方哲學中的一門具有廣泛影響的新學;也是八九十年代開始飄流在中國藝術界的一股清洌的思想氣息。最早期,梅洛·龐蒂的《眼與心》開始成為美院學生們的畫架旁常見的一本書,它向那些在藝途上渴望真理的眼睛和心靈,描敘了一條哲學與視覺藝術的可能的通道。1993年,司徒立先生應中國美院之邀來杭講學,提出具象表現繪畫方法論,向我們展示了現象學作為一種系統的思想體系和方法體系對於現代藝術創造的意義。當時,我們正經歷著數種思想上的衝擊和轉折:從剛剛開始的學院教學改革的思索之中,面對百年西方現代藝術運動的共時的衝擊;從架上繪畫多向拓展的摸索之中,面對當代藝術觀念形態的猝不及防的疊換;從傳統而深沉的救世精神的守持之中;面對全球境域中都市人群的種種精神的蟬變;從藝術家渴望與社會、與自然的氤氳淳化的相諧關係之中;面對數位化圖像時代的生存遷徙;藝術創造的因素變得越來越難以確定,如何更本源地面對藝術創造的問題是大家思考的核心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現象學對於人的意識活動的分析和描敘,尤其對意識現象的直觀面對的引領,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具象表現繪畫方法融合了現象學的方法理論,揭示了繪畫藝術的基本涵義,在哲學沉思和視覺追問的兩個界面上,展現了作為一種繪畫的方法體系的指導性意義。
後記
在我們這個時代里,各色“主義”和“學派”猶如過眼煙雲一般快速更替,而肇始於二十世紀初的現象學卻顯示出了極為難得的持久活力。歷經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考驗,現象學至今依然是世界人文學術領域裡最具影響力的思想方向之一。原因當然首先在現象學本身力倡“面向實事本身”的現象學自始就是一種“節制”和“歸真”的思想姿態,一種沉潛穩重的思想方式。另一方面,原因恐怕也在於現象學從來就不是一個僵固的“主義”或者排他的“學派”,而毋寧說是“思想的可能性”(海德格爾語)。
基於同樣的原因,本書所呈現的具有現象學思想傾向的“具象表現繪畫”也不能說是一個嚴密牢固的藝術流派,而不如說是現代藝術領域裡一種帶有共同精神旨趣的創作探索——即“創作的可能性”。
被我們列入本書中的國外(歐洲)藝術家共有八位,分為兩組。前四位(塞尚、德朗、莫蘭迪和賈克梅蒂)已經作古,故標為“經典”一組,以示紀念;後四位(阿里卡、雷蒙?馬松、森?山方和司徒立)是法國當代著名藝術家,可另成一組。不待說,本書的選擇體現著編者的認識,並未囊括全體,並沒有——自然也不可能——完全概括國際上自覺和不自覺的現象學藝術實踐。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所選八位藝術家中,並非每一位都深入研究過現象學哲學,都是現象學的“信徒”,甚至並非每一位都願意認同於“具象表現”這個命名(對於第一組裡的四位藝術家來說更是如此);但毫無疑問,他們以及他們的創作實踐都具有或隱或顯的現象學藝術思想傾向,而且相互之間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淵源關係,或處於相互影響、相互砥礪的關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