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兵工精神(兵工精神)

人民兵工精神

兵工精神一般指本詞條

人民兵工精神,簡稱:兵工精神,是指歷代廣大兵工人“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和“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價值觀,共同構成具有兵工特質、體現傳統文化、反映時代價值的人民兵工精神內涵。

人民兵工是我們黨領導和創建的第一個軍事工業部門,1931年10月發端於江西官田,從誕生之日起就是黨領導的革命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代代兵工人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無私奉獻,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人民兵工精神”,始終是我們黨的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兵工在黨的領導下,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始終秉承“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歷經無數戰火的洗禮和磨練,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新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形成了人民兵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鮮明的精神風貌和優良傳統,與黨的精神特質一脈相承,是黨的精神在兵器事業的生動體現。從歷史和客觀的角度來說,人民兵工精神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中的偉大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民兵工精神
  • 簡稱兵工精神
  • 時間:1931年10月
  • 地點:江西官田
  • 代表人物:吳運鐸、倪志福、劉鼎、祝榆生
  • 崇高信仰:把一切獻給黨
  • 優良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
  • 價值觀念: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 主要傳承:歷代兵工人
  • 圖書讀本:《紅色基因》、《人民兵工精神》
孕育形成,精神內涵,價值地位,時代意義,

孕育形成

精神作為意識形態的表現,不是與生俱來的。“人民兵工精神”是一代代兵工人共同錘鍊、繼承、弘揚和發展的意識形態和價值理念,深深根植於我們黨領導的人民兵工事業的偉大歷史實踐中,有著其內在的思想理論基礎、革命實踐基礎和歷史文化淵源。縱觀人民兵工的創業史、奮鬥史、發展史,我們深刻體會到,毛澤東“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偉大思想使中國革命走上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是人民兵工精神孕育形成的理論源頭;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是人民兵工精神孕育形成的文化源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兵工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事業,是人民兵工精神孕育形成的實踐源頭。人民兵工精神的孕育形成,是我們黨領導的人民兵工事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深厚歷史積澱。
在星火燎原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業艱難百戰多”。1931年10月,中央軍委兵工廠在江西省興國縣官田村建立。那時的官田兵工廠技術力量缺乏、裝備設施落後,幹部和工人僅250餘人,全部家當只有4座打鐵爐和200多把銼刀、100多把老虎鉗,主要以手工修理槍械和復裝子彈為主。面對敵人封鎖、原材料匱乏、設備簡陋等困難,兵工戰士自力更生、白手起家,不靠天、不靠地,憑藉永不熄滅的革命熱情和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戰勝一個個難以想像的困難,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共修配步槍4萬多支、機槍2000多挺、迫擊炮100多門、山炮2門,生產子彈40多萬發、手榴彈6萬多發、地雷5000多個,有力支持了反“圍剿”鬥爭,“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中央紅軍長征中,官田兵工廠108名兵工戰士邊戰鬥、邊生產,最後只有7人倖存到達陝北。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根據毛澤東“每個兵工廠都要辦到自製彈藥、步槍、手榴彈等程度,使游擊戰爭無軍火缺乏之虞”的指示,各抗日根據地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創辦了太行山黃崖洞兵工廠(八路軍總部兵工廠)、“中國保爾”吳運鐸所在的新四軍兵工廠等一大批兵工廠。1941年9月,吳運鐸同志接到上級關於“前方等著炮彈,務請盡一切力量,提早修好”的命令,他立刻帶領同志們冒著生命危險,拆下各種敵人打過來的啞彈上的雷管,不料雷管在他手中爆炸,左眼被炸瞎,左手四指被炸斷。但傷痛不能摧毀革命意志,他傷愈後仍然不顧個人安危,“以創造性的勞動克服一切困難”,堅持研製和現場進行炮彈試驗,研製成功了槍榴筒、平射炮等多種武器,先後三次負傷,全身傷口達一百多處,被譽為“中國的保爾”。這個時期人民兵工的隊伍素質和製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經從以修配武器為主進入了修配和製造相結合的新階段,各種“邊區造”武器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光榮印記。兵工戰士們採用“土洋結合”的新辦法,利用從敵占區扒來的鐵軌製造槍枝、擲彈筒和迫擊炮等武器;利用陶瓷缸壇疊成缸塔製造硫酸、硝酸等火炸藥原料,成功製造出了單雙基無煙火藥和TNT炸藥;利用舊銅錢製造銅鋅合金板來生產全新槍彈;還創造性地將迫擊炮改造為平曲兩用,極大提高了部隊的攻堅能力。“把一切獻給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成為人民兵工的最響亮的戰鬥口號。八年抗戰中,人民兵工共生產手榴彈近450萬枚、地雷20多萬個、子彈780多萬發、槍榴彈32萬發、擲彈筒彈38萬發、炮彈29萬發、槍械1萬多支、迫擊炮和擲彈筒7200多門(具),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自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在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時期,人民兵工開始大發展,逐步建立起專業化生產、相互配套、品種齊全的戰時兵工生產體系。隨著解放戰爭的不斷勝利,人民兵工開始按專業化分工的原則調整布局並向工業化大生產過渡。各地兵工部門在“一切為了前線”的戰鬥口號下,開足馬力生產武器彈藥,為開展戰略大決戰、解放全中國提供了大量質量優良的武器裝備。僅淮海戰役,大連建新公司就提供了20多萬發炮彈。粟裕大將感慨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一是靠山東人民的小推車,二靠大連的大炮彈。”劉少奇稱讚“兵工生產是戰爭勝利的決定條件之一”,朱德稱讚“兵工工業是工人階級貢獻革命的偉大事業。” 1949年,周恩來同志指出,大規模戰爭,首先不能離開兵工生產,武器主要是敵人輸送給我們的,但彈藥還需要自己補充。我們依靠工人,在山上建設了兵工廠,幾千萬個手榴彈、幾百萬發迫擊炮彈、幾十萬發山野炮彈便這樣生產出來了,到下半年,我們的手榴彈、迫擊炮彈、山野炮彈和炸藥的生產數字已經超過國民黨反動派。
新中國成立之後,兵器工業迅速開始了大規模的國防建設,以“一五”時期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以及三線建設為標誌,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迅速完成了坦克裝甲車輛、火炮、彈箭、火炸藥、光電信息五大行業的建設,在國防科技工業中率先建成了門類齊全、專業配套、獨立完整的武器裝備研製生產體系,奠定了兵器工業在國防科技工業發展中的戰略基礎地位。新中國兵器工業體系的建成,為我國國防實力和國際地位的迅速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為抗美援朝戰爭和歷次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工人發明家倪志福,1953年創造發明了“倪志福鑽頭”,獲聯合國智慧財產權組織頒發的金質獎章和證書,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人民兵工主要奠基人之一的劉鼎,在新中國成立後積極為兵器工業的發展和建設構思出第一批遠景“藍圖”,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身陷囹圄,仍寫出了10多萬字的技術總結與建議手稿,無一字一句涉及個人遭遇和是非榮辱。
改革開放時期,兵器工業順應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大形勢,主動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布局,在貫徹軍民結合方針、實施“走出去”戰略中走在了國防科技工業前列。“三代坦克總設計師”祝榆生,30歲在迫擊炮排險中失去右臂,66歲時擔綱三代坦克總設計師,70歲身斷三根肋骨仍堅守科研陣地,87歲成為“兵器工業科技發展終身成就獎”的唯一獲得者。祝榆生身殘志堅、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深懷對黨的無限忠誠和深厚感情,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兵器科研事業。1991年9月15日,在人民兵工創建60周年之際,江澤民同志飽含深情地為人民兵工題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並深刻指出,“這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器工業堅持強軍首責,把提升軍隊裝備戰鬥力作為核心使命,圓滿完成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裝備保障等一系列重大任務,突破了一批重大核心關鍵技術,實現了兵器科技由戰術層面向戰略層面的突破,步入了與已開發國家同台競技和局部領域領跑並存的新階段,為推動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偉大的事業造就偉大的精神。在人民兵工的奮鬥歷程中,以“中國的保爾”吳運鐸、“工人發明家”倪志福、“獨臂總師”祝榆生等為代表的廣大兵工人,滿懷對黨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凝練形成了“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歷經一代又一代兵工人薪火相傳,這些光榮傳統已經成為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代表著對黨、對國家、對民族的絕對忠誠與責任擔當,深深烙印在每一個兵工人的心中,成為人民兵工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最寶貴精神財富。2016年8月,在建黨95周年和人民兵工創建85周年之際,中央組織部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紅色基因》一書,首次將“人民兵工精神”納入中國共產黨的系列精神之中,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中的偉大精神

精神內涵

精神的實質說到底就是信仰。在中國革命戰爭血與火的洗禮中,以“中國的保爾”吳運鐸為代表的廣大兵工戰士,以滿懷對黨的無限忠誠與熱愛,抒寫出“把一切獻給黨”的真摯情懷,喚起了人民兵工對革命信仰忠貞追求的共鳴。從此,“把一切獻給黨”深深根植在廣大兵工人的理想信仰之中。應該說,“把一切獻給黨”是人民兵工忠誠於黨、忠誠於革命事業崇高信仰的真摯表達,是人民兵工的精神核心和脊樑,是人民兵工世代傳承的紅色基因。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是從全局高度和歷史角度,對人民兵工發展史所展現的精神形態的凝練概括,體現了黨對人民兵工歷史貢獻的高度肯定,也深刻詮釋了人民兵工鮮明的精神風貌和優良傳統,是“把一切獻給黨”精神核心的生動體現。自力更生,是人民兵工的一貫方針;艱苦奮鬥,是人民兵工的革命本色;開拓進取,是人民兵工的豪邁氣概;無私奉獻,是人民兵工的崇高境界。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作為新時期兵器工業的核心價值觀,是人民兵工精神歷史傳承和時代體現,是人民兵工神聖的使命擔當。把服務服從黨和國家事業大局作為一切工作的前提,從黨和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出發,以服務國家國防安全,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為己任,是兵器工業改革發展的基本準則,也是履行好“固國防”、“保增長”、“促和諧”的光榮使命。
因此,“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和“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價值觀,共同構成具有兵工特質、體現傳統文化、反映時代價值的人民兵工精神內涵,既是人民兵工篳路藍縷的歷史寫照,更是兵器工業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根”和“魂”。

價值地位

人民兵工精神是人民兵工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不竭動力。人民兵工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工人階級貢獻革命的偉大事業”,人民兵工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歷史性貢獻,決定了人民兵工精神及其價值影響不僅僅是行業的,更是國家的、民族的、人民的。
人民兵工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實踐結晶。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的偉大精神,塑造了千秋萬代的民族之魂,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主流精神,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人民兵工發源於星火燎原的中央革命蘇區,成長於艱苦卓絕的敵後抗日烽火和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爭,壯大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建設和改革時期,孕育形成了“把一切獻給黨”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傳統,彰顯了中華民族追求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民族自尊,彰顯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把一切獻給黨”的捨生忘死的民族大義,彰顯了艱苦奮鬥、百折不撓、勤儉持家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傳承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綿綿血脈,蘊含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力量,是中華民族精神在人民兵工偉大事業的傳承和發展,是中華民族精神在人民兵工偉大事業的寶貴結晶。“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人民兵工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在中國兵工事業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奮鬥歷程,錘鍊形成了一系列彰顯黨的性質、反映民族精神、體現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偉大精神,塑造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女排精神等不同歷史時期鮮明的精神風貌,集中凝練了徹底革命、艱苦奮鬥、犧牲奉獻、實事求是、自力更生、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改革創新、廉潔自律、和平發展10個方面的精神特質,形成了我們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強大的政治優勢,是我們黨立黨興黨之基、管黨治黨之魂。人民兵工的誕生,是中國革命武裝奪取政權條件下的偉大創舉,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重要論斷最忠實的踐行者。在血雨腥風的戰爭環境和艱苦卓絕的軍事鬥爭中,“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為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的發展壯大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堅強保證,被周恩來稱讚為“是勝利的決定條件之一”。在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人民兵工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在支撐國防軍隊建設、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骨幹中堅作用,是黨和國家最可依賴、最可依靠的“國之重器”。“把一切獻給黨”是黨的徹底革命精神的最生動寫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是黨的偉大精神在人民兵工事業中的最直接體現。人民兵工精神是黨的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紅色基因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人民兵工精神是強軍報國精神的歷史發端。人民兵工是我們黨最早領導和創新的第一個軍事工業部門,是我國現代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的基礎和搖籃。八十多年來,國防科技工業已由新中國成立前的以兵工為主發展成為今天覆蓋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電子等行業的大國防,人民兵工精神也隨之在各條戰線得到傳承與發揚光大,相繼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軍工報國、甘於奉獻,為國爭光、勇攀高峰”的軍工精神,以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攀高峰”的“兩彈一星”精神;“自力更生、創新圖強、協同作戰、頑強拼搏”的預警機精神等各具行業特色的軍工精神圖譜,樹立起一座座璀璨的精神豐碑,成為引領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被譽為“中國兵工之魂”的人民兵工精神,也必將在我國軍事工業現代化發展偉大進程中閃爍出最耀眼的光輝。

時代意義

人民兵工精神的產生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但人民兵工精神的價值,是超越時空、永續長存的。新時代弘揚人民兵工精神,不僅是當代兵工人的歷史責任,更是對開創兵器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弘揚人民兵工精神,就是要堅守“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仰,把忠誠於黨作為引領兵器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前進的牢固根基。信仰是精神的靈魂。從革命戰爭年代走來的人民兵工,滿懷對黨的無限忠誠與熱愛,抒寫出“把一切獻給黨”的豪邁情懷,喚起了廣大兵工人對革命信仰忠貞追求的共鳴。從此,“把一切獻給黨”深深紮根在兵工人的理想信念之中,成為人民兵工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脈和紅色基因。兵器事業是黨的事業,兵工企業是黨領導的國有企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新時代大力弘揚人民兵工精神,首要的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堅定“把一切獻給黨”的革命信念,堅守對黨保持絕對忠誠、思想政治絕對過硬、作風意志絕對頑強的政治風範,把忠誠於黨、忠誠於兵器事業的崇高信仰,貫徹到開創兵器事業新局面改革實踐中,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特別是牢固樹立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任何考驗下,都始終聽黨的話、跟黨走,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絕不讓黨的領導遊離於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之外,絕不把黨的領導虛置化,絕不把黨在國有企業的政治基礎和組織基礎抽空,堅決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兵器工業得到全面、準確的貫徹執行。
弘揚人民兵工精神,就是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光榮傳統,以必勝的精神風貌應對國際競爭和轉型升級的挑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全面概況了人民兵工創業發展的精神風貌,生動詮釋了“把一切獻給黨”的精神實質,是人民兵工一次又一次戰勝困難、克敵制勝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也是今天兵器事業蓬勃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偉大理想變成活生生的現實,源於優良作風的保證。沒有優良作風的保證,我們的事業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複雜嚴峻,企業面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和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應對困難和挑戰,需要我們大力弘揚人民兵工精神,發揚自力更生的創業品格,恪守艱苦奮鬥的革命本色,展現開拓進取的豪邁氣概,秉持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聚焦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迎難而上、實幹擔當、逆勢圖強,抓創新、推改革、轉方式、調結構,深入推動軍品科研生產、技術創新、國際化經營、全面深化改革、結構調整、精益管理和黨的建設等各項工作取得實效,把發展的基礎夯得更實,把發展的質量提得更高,把競爭實力錘鍊的更強,把防風險屏障築得更牢,堅決打好打贏提質增效攻堅戰,紮實推進兵器事業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
弘揚人民兵工精神,就是要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以高度的責任感履行服務國家國防建設、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的神聖使命。人民兵工一經誕生就與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始終與黨的事業同生共長、與時俱進。“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作為新時代兵器工業的核心價值觀,是人民兵工精神的歷史傳承和時代體現,是我們當代兵工人神聖的使命擔當。作為中央企業、作為軍工集團,大力弘揚人民兵工精神,就要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把服務服從黨和國家事業大局作為一切工作的前提,想國家所想,急國家所急,以服務國家國防建設、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為己任,堅持強軍首責,緊緊圍繞“能打仗、打勝仗”的強軍之要,策劃實施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工程,推進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加強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領域研究,積極搶占未來軍事領域戰略制高點;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走技術相關、市場多元的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大力構建“北斗+雙創”平台,著力打造“基礎設施、服務平台、核心技術、產業生態”四位一體的北斗高精度服務能力,積極推進軍工民用技術雙向轉化、雙向溢出,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光電信息、汽車零部件等有兵器特色的軍民融合產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築巢引鳳吸引外部科技資源,鼓勵多出創新成果、多出轉化效益、多出精品工程;堅持全球視野、國際一流,促進軍貿與國際產能合作、國際工程、油氣開發、礦產資源開發“五位一體”協同發展、良性互動,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理直氣壯把兵器事業做強做優做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