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榮鄉隸屬海倫市管轄。位於市境南部,東與綏化市、綏稜縣接壤,南與望奎縣毗連。鄉政府駐地距市區35公里。原屬海南區(第六區)管轄。1958年11月併入海南人民公社,1959年劃歸祥富公社。1961年從祥富公社劃出,設定共榮公社。1984年3月,改為共榮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共榮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海倫市南部
- 面積:155.9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5988人(2017年)
簡介,經濟綜述,農業發展,畜牧業發展,社會事業,主要領導,招商項目,農副產品,貧困村屯,扶貧措施,地圖信息,
簡介
共榮鄉位於黑龍江省海倫市西南部,距市區45公里,全鄉幅員面積155.96平方千米(2017年),鄉轄10個行政村、56個自然屯、82個村民組、人口15988人(2017年),現有耕地面積18萬畝,森林覆蓋率9%。
經濟綜述
共榮鄉綜合經濟實力較強,2003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1.2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產值2,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24元,全口徑實現稅金74.2萬元,財政收入191萬元,是海倫市較為發達的鄉鎮之一。
農業發展
農業成為共榮鄉的支柱產業,大青椒、園蔥、馬鈴薯是全鄉的優勢產業,大青椒年種植面積萬畝以上,園蔥超千畝、馬鈴薯達兩萬畝。大豆種植每年在10萬畝以上,品種以高油質的434品種和高蛋白的黑農35為主栽品種。同時大力發展了雜糧種植、年種植谷、糜、芸豆、小豆等小雜糧2萬畝以上,最佳化了產業結構。
畜牧業發展
共榮鄉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中軸產業趨勢明顯,現有黃牛5000頭、羊4.5萬隻,生豬存欄2萬頭、禽類5.9萬隻,成立了大鵝生產協會。同時普及了草食畜禽產業發展,推廣了黃牛直線育肥技術,畜牧業的發展為鄉域經濟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社會事業
共榮鄉文教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現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校10所、教師226人,教學樓寬敞明亮、學習環境優雅宜人。實行了封閉式管理,教育教學質量居全市前列。海倫市共榮鄉通鄉公路從三泉村起至福民鄉自由村交界,全長17公里。公路兩側全部為更新林帶,摳完樹根,採用機械打床,分兩年完成。今年完成鄉政府西通鄉公路綠化,兩側樹床寬8米,栽植楊樹四至五行,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85%以上,為鄉村道路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主要領導
黨委書記:王貴進:負責全面工作
鄉長:高大元:負責政府全面工作、財源建設工作
副書記:王飛:負責黨群、政法、招商引資、林業、常務
副書記:裴洪喜:負責農業工作
紀檢書記:劉仁啟:負責紀檢監察工作、分管經管站
副鄉長:郎秀山:負責文教衛生工作、分管交通
副鄉長:馬祥云:負責城建、環保、分管民政
副鄉長:劉顯玲:負責科技畜牧業發展防疫工作
武裝部長:連永貴:負責徵兵、民兵訓練工作
人大主席:姜輝:負責人大工作、分管交管站
宣傳委員:尹景生:負責三個文明建設工作
黨委秘書:吳海濤:負責各種信息採集發布、材料、分管綜治辦
招商項目
綠色大青椒貯藏保鮮:共榮鄉有豐富的大青椒資源。每年種植萬畝以上,每畝產量3,500公斤。九月份收穫後進行貯藏保鮮,現有保鮮窖1260平方米,可貯藏大青椒及各類蔬菜115萬斤。根據南北方季節差價。收穫期價格0.25—0.35元,保鮮兩個月可增值2倍。
農副產品
大青椒:年種植“綠仙”牌大青椒萬畝以上,平均畝產3,500公斤,大青椒果嫩、肉厚,是南北方人的喜食蔬菜,富含維生素,產品銷往全國各大蔬菜批發市場,並通過邊貿城市綏芬河銷往俄羅斯。 園蔥:年種植面積千畝以上,平均畝產4,500公斤,產品已銷往各大蔬菜市場。
馬鈴薯:年種植面積2萬畝以上,平均畝產1,600公斤,含淀率高,是加工粉條、澱粉的必然選擇。
貧困村屯
(一)人口與資源狀況
共興村位於共榮鄉北部2公里處,幅員面積17,449.5畝,耕地治理程度較低,優質土壤面積少,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全村4個自然屯,720戶,人口2,894人,耕地面積16,690畝,現有村部一處,學校一所。
(二)經濟狀況
2000年全村糧食產量5850噸,人均占有糧食600公斤,大牲畜、豬、羊、家禽存欄分別是45頭、156頭、58頭、1386隻。80%以上的農戶仍沿用老式傳統的耕作方式和以糧為主的經營模式,糧食平均畝產僅為180公斤。全村農民人均收入950元,在全市362個行政村中屬下等水平,醫療衛生條件落後,根本無法保障村民基本的醫療保健,學校校舍破爛不堪,無法保證學生正常上課。全村60%以上的人飲水有困難,由於近幾年的乾旱少雨,糧食產量較低,極大的制約了村級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社會基礎狀況
幾年來,共興村因為旱災、蟲災、雹災等多種自然災害的影響,村級經濟嚴重滯後,人均收入較低。土地貧脊,優質土壤有限,受自然條件影響,土地植被受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不平衡。大型農機具根本沒有,主要還是以小型機具和牛馬為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得不到合理的最佳化,農田水利設施不健全,不能充分發揮土壤的利用率,荒山荒溝荒廢,沒有形成規劃,這些基礎情況極大影響了村級經濟的迅速發展。
雹災
(四)貧困原因分析
通過深入農戶調查研究,通過分析造成共興村貧困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受自然災害的影響。由於連續多年的旱災、蟲災、雹災,2000年大豆就要收割了,全村土地被一場冰雹打的幾乎絕產,直接經濟損失達10萬元;2003年秋季由於洪水侵襲,多數地塊被淹,造成大部分地塊絕產,直接經濟損失達150萬元。二是人多地少,全村人均占有耕地僅有6.2畝,種植業人均收入僅為750元,除種地外,沒有其它經營項目,剩餘勞動時間達到三分之二。由於貧困導致醫療條件差,有病無錢醫治,村級經濟滯後,農戶生產生活條件差,多數貧困戶負債累累,處於困境。老、弱、病、殘致貧的農戶占貧困戶的70%以上;三是因不懂農業生產技術、子女上學、計畫生育等原因導致貧困,給農業生產和民眾生活帶來了極大困難。
扶貧措施
(一)領導保證措施
一是實行扶貧工作責任制。要把扶貧開發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制定具體扶貧開發規劃,支部書記和村長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親自抓、負總責,及時協調和解決項目、資金、物質、技術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二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把扶貧開發和基層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基層服務功能,努力減輕農民負擔。三是落實貧困優惠政策。對所有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戶,村將按照上級的相關優惠政策予以落實。
(二)技術保證措施
一是討論制定培訓計畫。把技術培訓和諮詢服務列入扶貧規劃和年度計畫。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和實際需要,由村規劃實施小組列出培訓計畫與扶貧建設項目同步實施。二是結合不同的農時季節,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現場指導”的辦法,聘請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講課,組織村幹部和重點示範戶外出學習,考察項目實施技術,認真學習常規管理技術。三是定項進行技術訓練。根據項目實施的實際需要,採取技術講解與實地訓練相結合的辦法,不斷增強農民掌握先進實用技術的能力,使其掌握實用的農業產業高新技術。
(三)建立監督管理機制
1、強化組織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扶貧開發組織機構。成立了共興村扶貧規劃實施小組,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村長任副組長,村會計、致富帶頭人、民兵連長、婦女主任、貧困戶代表、婦女代表任成員,具體負責扶貧開發的計畫制定和組織實施工作。
2、抓好規劃實施管理。一是廣泛徵求村民代表意見,制定全村總體扶貧規劃,明確長遠扶貧開發目標。二是根據農時季節不同,編制年度實施計畫,做到“進度計畫、投資計畫、採購計畫、技術援助”四落實。三是實行項目資金預撥制。對列入規劃和年度計畫的項目,在實施前,由市扶貧辦預撥30%的財政扶貧資金作為項目啟動資金,結合村自籌,施工單位墊付等方式共同抓好項目實施工作。四是採取項目報帳審核制。實施單位按照項目建設周期,分期分批將原始憑證報村,由村會計審核匯總編制報帳材料,經市扶貧辦審批後撥付資金。
3、堅持項目質量管理。嚴格把好“三關”、即項目建設預算關、項目招標關、項目質量關。
4、各方參與管理。一是鄉村幹部參與管理。基層組織是扶貧規劃編制、實施的具體組織者。二是農戶參與管理。通過農戶、貧困戶參與扶貧規劃的制定、實施、監測評價和驗收,使廣大農民成為扶貧規劃的制定者、實施者、管理者。
5、嚴格項目後期管理,項目建成交付使用後,村規劃實施小組根據各個建設項目性質,加強管理,發揮項目效益。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地圖信息
地址:黑龍江省綏化市海倫市共榮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