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共和國符號》以“國家形象符號”為載體,生動、立體展現眾多中國美術工作者把新中國成立的偉業凝聚於壯闊恢宏、震撼心靈的國家形象設計之中,完美呈現國家意志的視覺化表達,提振了一代代中國人的精氣神,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描繪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分集劇情
第1集
每箇中國人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要去一次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禮莊嚴的升旗儀式,一年365次日出,五星紅旗都會伴隨太陽冉冉升起,在雄渾的《義勇軍進行曲》中映紅黎明,那是最讓人心潮澎湃的共和國符號。在這個廣場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會聚於此,專為注目五星紅旗迎風招展而來。
第2集
新時代以來,人民大會堂始終匯聚著14億多中國人民的心聲。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一件件具有里程碑的大事裡,人民是貫穿始終的關鍵字,通過人民大會堂傳遞出的聲音,讓外界一次又一次感受到百年大黨的“人民觀”。
第3集
有一段旋律,每天伴隨第一縷陽光響起,那就是《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把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緊緊聯繫在一起,84個字、37小節、46秒,象徵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與主權,展示著中華民族的不屈與拼搏,在我們心靈深處迸發出無窮的力量。
第4集
清晨,陽光跨過蒼穹照耀在天安門城樓,屹立在飛檐間的國徽像一輪噴涌而出的朝陽照耀著神州大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是偉大祖國的象徵,是共和國的符號,紅色和金色交融,彰顯著神聖和莊嚴。
第5集
在中國,每當人們提起天安門,腦海中都會浮現出毛澤東主席的巨幅畫像。這幅畫像高高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深受中國人民的擁戴和敬仰。這是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締造者的深厚情感,更是一份珍藏於心底的集體記憶。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共和國符號》攝製組歷時一年,前往上海、新疆、西藏、遼寧、河北、江西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採訪調研,拍攝了百歲老人——共和國形象設計師周令釗先生的生活影像,採訪了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等14位美術設計大師,以及周令釗先生的女兒周蓉、國徽設計師張仃之子張郎郎、國旗設計者曾聯松侄子曾浙一等12位親歷者後人。為真實準確地展現史實,攝製組深入探訪了中央檔案館、中央美院檔案館、清華美院檔案館、北京市檔案館,整理出拍攝了百餘件檔案資料,片中將首次公開16件珍貴檔案:包括毛澤東主席對國印設計方案的批示件、開國大典地點選擇設計圖、部分梁思成手稿等。
主創團隊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發行信息
宣傳活動
2023年1月,紀錄片《共和國符號》發布總宣傳片。4月27日,巴林右旗民政局第一、第二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觀看紀錄片《共和國符號》。7月,該片亮相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共同舉辦的“青年與未來”促進澳門青年發展媒體行動。11月,長沙縣田漢文化園在國歌廣場推出《共和國符號》專題陳列展。
獲獎記錄
作品評價
何為中國國家形象符號,紀錄片《共和國符號》用10集的體量回答了這一問題,它們是共和國的象徵,代表著國家權威與尊嚴,彰顯了時代的精神風貌。作品每集以一個標識或物件為線索,藉由“揭秘”的形式還原它們的設計過程,闡釋符號形成的歷史背景。該片在“揭秘”的過程中,通過古今對照的方式,將符號本身所凝聚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力量娓娓道來。從表層特徵著手,深入挖掘內里,《共和國符號》與觀眾一道穿越歷史長河,透過一個個深入人心的視覺符號,感受時代發展脈搏。紀錄片《共和國符號》通過旁白講解、人物採訪、歷史影像、檔案資料等多元表達,讓一個個鮮明的共和國符號實現輕巧落地——這一系列視覺符號,標註了共和國的發展足跡,也將新中國的新氣象鋪陳開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高級編輯唐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