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犬韜·戰車

六韜·犬韜·戰車

戰車篇論述了車兵作戰的十種不利地形和八種有利戰機。首先指出了車、騎、步兵的戰術特點:“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接著具體論述了車戰的“十死之地”、“八勝之地”。最後指出,將領如果能“明於十害、八勝,敵雖圍周,千乘萬騎,前驅旁馳,萬戰必勝。”

基本介紹

  • 書名:六韜·犬韜·戰車
  • 出處簡介:《六韜》又稱《太公六韜》
  • 類型:古代兵法書
  • 所屬國家:中國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國學故事,出處簡介,

作品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戰車奈何?”太公曰:“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1) ,三軍同名而異用也。凡車之死地(2) 有十,其勝地(3) 有八。”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太公曰:“往而無以還者,車之死地也;越絕險阻,乘敵遠行者,車之竭地也;前易後險者,車之困地也;陷之險阻而難出者,車之絕地也;圮下漸澤(4) ,黑土黏埴(5) 者,車之勞地也;左險右易,上陵仰阪(6) 者,車之逆地也;殷(7) 草橫畝,犯歷深澤者,車之拂(8) 地也;車少地易,與步不敵者,車之敗地也;後有溝瀆,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車之壞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潰陷,前不能進,後不能解者,車之陷地也。此十者,車之死地也。故拙將之所以見擒,明將之所以能避也。”
武王曰:“八勝之地奈何?”太公曰:“敵之前後,行陳未定,即陷之;旌旗擾亂,人馬數動,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後,或左或右,即陷之;陳(9) 不堅固,士卒前後相顧,即陷之;前往而疑,後恐而怯,即陷之;三軍卒(10) 驚,皆薄而起,即陷之;戰於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遠行而暮舍,三軍恐懼,即陷之。此八者,車之勝地也。將明於十害八勝,敵雖圍周,千乘萬騎,前驅旁馳,萬戰必勝。”武王曰:“善哉!”

作品注釋

(1)別徑奇道:岔路捷徑。
(2)死地:不利的地形。
(3)勝地:有利的情況、處境。
(4)圮下漸澤:塌陷積水的地帶。圮:毀壞。下:低下。漸:浸水。澤:窪地,池沼。
(5)黏埴:泥濘的黏土。
(6)仰阪:迎著山坡。阪:山坡。
(7)殷:茂盛。
(8)拂:違背。引申為不利。
(9)陳:陣地。
(10)卒:同猝。馬上,急促。

作品譯文

武王問太公道:“戰車怎樣作戰?”太公說:“步兵作戰貴在熟悉情況變化,車兵作戰貴在熟悉地形狀況,騎兵作戰貴在熟悉別道捷徑,三個兵種同是作戰部隊而用法不同。車兵作戰有十種死地,八種勝地的情況。”
武王問:“什麼是十種死地?”太公說:“可以前進而不能退回,這就是戰車的死地;越險阻,長途追逐敵人,這就是戰車的竭地;前面平坦,後面險阻,這就是戰車的困地;陷入險阻而難於出來,這就是戰車的絕地;塌陷積水黑土黏泥地帶,這就是戰車的勞地;左面險阻,右面平坦,還要爬坡,這就是戰車的逆地;盛草連壟,還要渡過水澤,這就是戰車的拂地;車少地平,而且戰車與步兵配合不當,這是戰車的敗地;後有溝渠,左有深水,右有高坡,這就是戰車的壞地;晝夜大雨,旬日不停,道路毀壞,前不能進,後不能退,這就是戰車的陷地。這十種都是戰車的死地。所以愚將由於不了解這十種死地而被擒,智將由於了解這十種死地就能避開它。”
武王又問:“八種勝地是什麼?”太公說:“敵人的前後行陣尚未排列完畢,就乘機攻破它;敵人旌旗擾亂,人馬不斷調動,就乘機攻破它;敵士卒有的向前,有的退後,有的往右,有的往左,混亂不已,就乘機攻破它;敵陣勢不穩定,士卒前後相互觀望,就乘機攻破它;敵前進猶豫,後退害怕,就乘機攻破它;敵三軍突然驚亂,輕舉妄動,就乘機攻破它;敵與我戰於平坦地形上,日暮還未結束戰鬥,就用戰車攻破它;敵長途行軍,宿營很晚,三軍懼戰,就乘機攻破它。這八種情況就是戰車的勝地。將帥明白了十種‘死地’和八種‘勝地’,敵人即使四面包圍,用千乘萬騎向我正面壓迫,兩側突擊,也不可怕,無論多少次戰鬥都必定取得勝利。”武王說:“好啊!”

作品評析

戰車的主要特點是有較強的攻防能力,但車戰方式比較呆板,須列成整齊的車陣,施行正面衝擊。由於比較笨重,車戰受地形限制大,不適宜于山林險阻和江河水澤地區,只適宜於在平原曠野作戰,因此,地形的險隘、地勢的高低、道路的好壞等地形地貌因素,直接影響到作戰的勝負。本篇論述了車兵作戰的十種不利地形和八種有利戰機。首先指出了車、騎、步兵的戰術特點:“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接著具體論述了車戰的“十死之地”、“八勝之地”。最後指出,將領“明於十害、八勝,敵雖圍周,千乘萬騎,前驅旁馳,萬戰必勝”。

國學故事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朱元璋命令胡大海率軍進攻婺州(今浙江金華市)。胡大海攻城受挫,朱元璋遂親率大軍前往增援。軍至蘭溪(今浙江蘭溪縣),朱元璋先命手下儒生王宗顯前去婺州偵探敵情。王宗顯來到距離婺州只有幾里地的老朋友吳世傑家,通過他了解到城中元軍的虛實,得知城中守將“畫疆分守”、“各自為心”等重要情況。朱元璋聽到報告後,感到婺州易得,唯一讓人擔心的是敵處州(今浙江麗水縣)援軍趕來,會使自己腹背受敵。恰在這時偵騎來報,處州元將胡深率領由一百多輛戰車組成的部隊前往增援婺州,已進至松溪一帶。朱元璋立即召集諸將,對他們說:“婺州之所以不肯投降而堅守至今,是因為有處州做它的後盾,只要斷絕處州對它的援助,婺州不日可下。現在處州派來援助的部隊已到松溪。松溪山多路狹,戰車通行困難,只要充分發揮我軍機動靈活的優勢,必可將敵車兵消滅。現胡深在松溪紮營,觀望不前。我軍精銳可先在山間路側埋伏,然後派一將率軍誘敵入伏,即可大獲全勝,全殲來敵!”
於是令大將常遇春、胡大海各自率兵埋伏在山路兩側,又令胡德濟率兵誘敵,只許失敗不許勝利。
第二天,胡德濟依計領兵向胡深發起攻擊,邊打邊返,胡深不知是計,率軍尾隨追擊。在山頂觀陣的朱元璋見元軍已全部進入伏擊圈,一聲令下,常遇春、胡大海所部由兩側殺出,胡德濟也返身殺回。胡深此時始知中計,但為時已晚,戰車在山間小道上行動困難,只能被動挨打,沒有還手之力。不到半個時辰,所有戰車全被毀壞,駕車的士兵非死即傷,胡深見大勢已去,乘亂逃走。
六韜·犬韜·戰車
援軍失敗後,婺州城內的元軍驚慌失措。他們本來就同床異夢,這時更是各懷異心。防守東門的元軍開門投伶,朱元璋順利進入婺州城。守城元軍四散而逃,主將石抹厚孫逃跑不及,當了俘虜,朱元璋很順利地奪下了婺州。

出處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