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犬韜·武車士

武車士篇論述了選拔車兵的標準、條件和方法。首先是年齡四十歲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其次有良好的駕車技術。最後是箭法嫻熟,武藝高超。

基本介紹

  • 書名:六韜·犬韜·武車士
  • 出處簡介:《六韜》又稱《太公六韜》等
  • 類型:古代兵法著作
  • 所屬國家:中國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國學故事,出處簡介,

作品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選車士① 奈何?”太公曰:“選車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長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馬,及馳而乘之,前後、左右、上下周旋,能縛束旌旗,力能彀八石弩② ,射前後左右,皆便③ 習者,名曰武車之士,不可不厚也。”

作品注釋

①車士:乘車戰鬥的武士。
②彀(ɡòu):張滿弓弩。八石弩:即拉力為九百六十斤的強弩。石:古代計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③便:熟練。

作品譯文

武王問太公道:“怎樣選拔車上武士?”太公說:“選拔車上武士的標準,取其年齡四十歲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跑起來追得上奔跑的馬,能在賓士中跳上戰車,並能對前後、左右、上下各方應戰,力能捆縛旗幟,拉滿八石弩,熟練地向左右、前後射箭,這種人稱為武車士,待遇不可不優厚。”

作品評析

本篇論述了選拔車兵的標準、條件和方法。首先是年齡四十歲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其次有良好的駕車技術。最後是箭法嫻熟,武藝高超。自夏、商到春秋的一千六百年間,是我國的戰車時代,車兵是這一歷史時期最為重要和主要的兵種。但由於戰車對地形和道路的依賴性很大,其地位逐漸被騎兵和步兵所取代。

國學故事

俞大猷在舟山作戰失利後,被罰到山西大同戴罪立功。他發現明王朝建立二百多年來,北方一直不得安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抗擊蒙古騎兵的手段。他認為戰車是對付騎兵的有效武器,於是建立了車營,在大同地區的安銀堡,用一百輛戰車和三千步、騎兵,打敗了韃靼的十餘萬騎兵。
戚繼光調到薊鎮後,認真研究了俞大猷建立和使用車營的經驗,認為車營有五大好處:“凡攻戰用之環衛,一則可以束部伍,一則可以代甲冑,虜馬擁眾,無計可逼,此車之堪用一也。行則為陣,止則為營,以車為正,以馬為奇,進可以戰,退可以守,此車之堪用二也”,等等。於是,戚繼光建立了七個車營,每營裝備有重車、輕車。車兩頭設有長轅,兩頭皆可駕馬,可進可退。重車每輛裝火炮兩門,配備二十名士兵,其中正兵十名,兩名管馬,六名管炮,一名車長,一名舵手。另十名為騎兵,其中鳥銑手兼長刀手四名,兩名為藤牌手,兩名為鰡把手,隊長、火兵各一名。輕車只配備十名士兵。每營總計一百二十八輛,官兵三千一百零九名。
這種車營,有效地抵擋住了蒙古騎兵的衝擊。被淘汰了的戰車,兩千年後被戚繼光發掘出來,推陳出新,又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出處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