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步篇論述了步兵同戰車、騎兵作戰的方法。首先論述了步兵同車、騎作戰,必須依據丘陵險阻,占據有利地形。在兵力配備上,長兵器強弩在前,短兵器在後,輪番戰鬥。接著進一步論述了在無丘陵險阻可依的情況下,同敵車、騎交戰,應將部隊部署成“四武沖陳”,並設定行馬、蒺藜等障礙物,遲滯敵軍行動,再深挖壕溝,構築防禦工事,即可抵擋敵軍進攻。步兵與車騎戰者,必依丘陵險阻,長兵強弩居前,短兵弱弩居後,更發更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韜·犬韜·戰步
- 作品譯文:步兵怎樣與戰車
- 作品注釋:與:底本無此字
- 作品原文:步兵與車騎戰奈何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國學故事,出處簡介,
作品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步兵與車騎戰奈何① ?”太公曰:“步兵與車騎戰者,必依丘陵險阻,長兵強弩居前,短兵弱弩居後,更發更止。敵之車騎雖眾而至,堅陣疾戰,材士強弩以備我後。”
太公曰:“令我士卒為行馬、木蒺藜,置牛馬隊伍,為四武沖陳。望敵車騎將來,均置蒺黎,掘地匝後② ,廣深五尺,名曰‘命籠’。人操行馬進步,闌車以為壘,推而前後,立而為屯。材士強弩,備我左右。然後令我三軍,皆疾戰而不解。”武王曰:“善哉!”
作品注釋
①與:底本無此字,疑脫,從《武經七書匯解》補正。戰,底本無此字,疑脫,據《武經七書匯解》補正。
②掘地匝後:指在四周開掘壕溝。
作品譯文
武王問太公道:“步兵怎樣與戰車、騎兵作戰?”太公說:“步兵與戰車、騎兵作戰,必須依託丘陵險阻的地形列陣,把長兵器和強弩配置在前面,把短兵器和弱弩配在後面,輪流戰鬥,輪番休止。敵戰車和騎兵大量到達,我軍只有堅守陣形,頑強戰鬥,並使勇士強弩戒備後方。”
太公說:“令我士卒製作行馬和木蒺藜,把牛車、馬車都集中起來編為一隊,步成‘四武沖陣’。觀察到敵軍即將到來,就在他來的方向,廣泛布設蒺藜,並環繞後方掘地,深寬各五尺,這叫做‘命籠’。步兵帶著行馬進退,用車輛組成營壘推著它前後移動,停止下來就成為營寨。用勇士強弩戒備左右,然後號令全軍迅猛戰鬥,不得懈怠。”武王說:“好啊!”
作品評析
本篇論述了步兵同戰車、騎兵作戰的方法。首先論述了步兵同車兵、騎兵作戰,必須依據丘陵險阻,占據有利地形。在兵力配備上,長兵器強弩在前,短兵器在後,輪番戰鬥。接著進一步論述了在無丘陵險阻可依的情況下,同敵車兵、騎兵交戰,應將部隊部署成“四武沖陳”,並設定行馬、蒺藜等障礙物,遲滯敵軍行動,再深挖壕溝,構築防禦工事,即可抵擋敵軍進攻。
國學故事
1130年(建炎四年),金軍進攻江南受挫,遂轉為東守西攻,企圖由陝入川,迂迴包圍,消滅南宋。九月,宋金在富平(今陝西富平北)展開激戰,宋軍大敗,金軍進逼四川。吳率兵數千,退守控扼蜀道的要隘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決心憑險據守,1131年(紹興元年)三月,金將設立首攻受挫。五月,又與烏魯、折合二博分兵並進。吳珓針對金軍騎兵特點,堅陣固壘,以避其鋒,待其進入路狹多石的山谷下馬步行時,揮軍奮戰,大敗金軍,十月初九,金帥完顏宗弼集兵數萬,自寶鳴連營三十里,企圖一舉打開入川關口。宋軍在吳珓的指揮下,依託險隘堅壘,以勁弓強弩輪番射擊,打退金軍多次猛攻,又以精兵夜襲金營,斷其糧道,並在其退路設伏。經過三日激戰,金軍兵疲糧匱而退,遭宋軍伏擊大潰,宗弼身中兩箭,將士死傷累累,此戰是宋金戰爭以來宋軍獲得的首次大捷,鼓舞了南宋軍民抗金鬥爭的信心。此後,吳珓又指揮南宋軍民,相繼取得了饒鳳關、仙人關大捷,徹底粉碎了金軍由陝入川的企圖,勝利地保衛了川陝大門。
金軍以弓馬騎射見長,但西北一帶山勢險峻,易守難攻,騎兵的優勢無從發揮。而宋軍卻是以步兵為主,靈活機動,吳珓之所以屢敗金軍,關鍵在於他每戰都能夠根據敵我雙方的不同特點,“必先占高原必勝之利”,使金騎兵無法施展其威力,然後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因此能夠屢創強敵,多次獲勝。
出處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