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醜·薔薇謝後作

六醜·薔薇謝後作》是宋代詞人周邦彥的作品。這首詞描寫遊子思念佳人,以美人喻鮮花,用愛的柔筆抒發自己的遲暮之感,使花園的寂寞與人世的幽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詞人惜花傷春的同時,也在自憐自傷。“惜花”更“惜人”。上片抒寫春歸花謝之景象;下片著意刻畫人惜花、花戀人的生動情景。全詞筆觸細膩,融情於景,構思精巧,迴環曲折,與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有異曲同工之妙。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六醜·薔薇謝後作
  • 作品別名:六醜·落花、六醜·正單衣試酒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片玉集
  • 文學體裁
  • 作者:周邦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六醜·薔薇謝後作
正單衣試酒,悵客里、光陰虛擲。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
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靜繞珍叢底,成嘆息。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欹側。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六醜:詞牌名。周邦彥創調。
⑵試酒:宋代風俗,農曆三月末或四月初償新酒。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戶部點檢所十三酒庫,例於四月初開煮,九月初開清,先至提領所呈樣品嘗,然後迎引至諸所隸官府而散。”這裡用以指時令。
⑶過翼:飛過的鳥。
⑷楚宮傾國:楚王宮裡的美女,喻薔薇花。傾國:美人,這裡以之比落花。
⑸釵鈿(diàn)墮處:花落處。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⑹桃蹊(xī):桃樹下的路。柳陌:綠柳成蔭的路。
⑺多情為誰追惜:即“為誰多情追惜”,意即還有誰多情(似我)地痛惜花殘春逝呢?
⑻珍叢:花叢。
⑼惹:挑逗。
⑽強簪巾幘(zé):勉強插戴在頭巾上。巾幘:頭巾。
⑾向人欹側:向人表示依戀媚態。
⑿恐斷紅、尚相思字:意指紅花飄零時,對人間充滿了依戀之情。用唐人盧渥和宮女在紅葉上題詩的典故。見范攄雲溪友議》:唐盧渥到長安應試,拾得溝漂出的紅葉,上有宮女題詩。後娶遣放宮女為妻,恰好是題詩者。

白話譯文

正是換單衣的時節,只恨客居異地,光陰白白地 流逝。祈求春天暫留片刻,春天匆匆歸去就像鳥兒飛離,一去無痕跡。試問薔薇花兒今何在?夜裡一場急風驟雨,埋葬了南楚傾國的佳麗。花瓣兒像美人的釵鈿墮地,散發著殘留的香氣,凌亂地點綴著桃花小路,輕輕地在楊柳街巷翻飛。多情人有誰來替落紅(落英)惋惜?只有蜂兒蝶兒像媒人使者,時時叩擊著窗槅來傳遞情意。
東園一片靜寂,漸漸地草木繁盛茂密,綠蔭幽暗青碧。環繞著珍貴的薔薇花叢靜靜徘徊,不斷地唉聲嘆氣。薔薇伸著長枝條,故意鉤著行人的衣裳,仿佛牽著衣襟期待著傾葉話語,表現出無限地離情別情。拾一朵小小的殘花,在頭巾上勉強簪起。終究不像一朵鮮花戴在美人釵頭上顫動、搖曳,向人俏媚地斜倚。花兒呵,切莫隨著潮水遠遠逝去。惟恐那破碎的花兒,還寫著寄託相思的字,如何可以看出來呢?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並非泛泛詠落花,而是抒發對花落後的“追惜”之情,更是對自己“光陰虛擲”的“追惜”之情。
詞作上片抒寫春歸花謝之景象。開首二句,“正單衣試酒,悵客里、光陰虛擲”,點明時令、主人公身份,抒發惜春心情。長期羈旅在外的詞人,值此春去之際,不禁發出虛度光陰的感嘆,寫來含渾而不顯露。“正”字、“悵”字直貫全篇。“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過翼”,以鳥飛作比喻,形容春歸之迅速,這三句一句一轉:“願春暫留”,表示不忍“虛擲”,珍惜春光;“春歸如過翼”,春不但不留,反而逝如飛鳥,竟成“虛擲”;“一去無跡”,不僅快如飛鳥,更無影無蹤。“一去”二字,直說到盡頭,不留餘地。隨著句意,惜春之情愈轉愈深。以上五句寫春去,是題前之筆。接下陡然提出:“為問花何在?”一筆噴醒,又輕輕頓住。其實從下句“夜來風雨”至上片結束,皆從此一問而出,振起全詞。“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二句,正面寫落花。以美人比落花,唐代即有。沈亞之異夢錄》:“王炎夢遊吳,同葬西施。”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這裡本應說吳宮,但為律所限,故借用“楚宮”。這三句既寫因夜來風吹雨打,使落花無家,更寫由於落花是無家的,所以雖有傾國之美姿,也得不到風雨的憐惜。這裡是人與花融合來寫,以花之遭際喻羈人無家、隨處飄零之身世。這三句一開一合,一起一伏,很好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矛盾與苦悶。“釵鈿墮處遺香澤”以下六句,大力鋪開,盡情寫薔薇謝後的飄落情況。“釵鈿墮處遺香澤”,這裡是以美人佩戴的“釵鈿”喻落花,化用徐夤《薔薇》詩:“晚風飄處似遺鈿”句意,零落之餘,只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落花飄零是慘景,而以“桃蹊”、“柳陌”來襯托,卻顯得極有情致。接下側寫一筆:“多情為誰追惜?”“為誰”,即誰為。春去花殘,觀賞者都已散去,應不再有多情追惜之人了。“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二句一轉,蜂蝶無知,不知“追惜”,然而它們卻以媒人、使者的身分“時叩窗隔”,似乎在提醒室中人去“追惜”。通過以上描繪,把薔薇雖然凋謝而香氣猶存,春天雖然逝去而值得追惜之情景寫得韻味盎然。詞作上片特用問語“為問花何在”、“多情為誰追惜”,加以強調,以突出“無家”與“無人追惜”之意,由此見出內中隱含詞人自己的身世遭際之感。
詞作下片著意刻畫人惜花、花戀人的生動情景。“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開首二句起襯托作用,以引起下文。詞人不忍辜負蜂蝶之“時叩窗隔”,於是走出室內,來到東園,只見園內花事已過,碧葉茂盛,一片“花落”後“岑寂”的景象,也是“光陰虛擲”、春天“一去無跡”之實況。“靜繞珍叢底,成嘆息”,寫人惜花。為了“追惜”,詞人靜靜地繞著薔薇花叢,去尋找落花所“遺”之“香澤”。“成嘆息”三字總括一切,承上啟下。“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三句,為一嘆,寫花戀人。花已“無跡”,但有“長條”,而“故惹行客”,話別“牽衣”,有同病相憐之意,也寫出“行客”之無人憐惜、孤寂之境況。無情之物,而寫成似有情,雖無中生有,卻動人必弦,感人至深。“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欹側“四句,為二嘆。在“長條”之上,偶然看見一朵殘留的小花,詞人以為這就是打算與其話別者。雖然“殘花”本不是“簪巾幘”之物,然而“行客”卻頗受感動,故“強”而“簪”之。然而這根本比不上它當初盛開時插在美人頭上之嫵媚動人。殘英強簪,令人回想花盛時之芳姿,映帶凋謝後之景況,有無限珍惜慨嘆之意。這既是慨嘆花之今不如昔,更是慨嘆自己的“光陰虛擲”、“人老珠黃”。詞作寫至此,詞人如夢初醒,似有所覺悟,又有無可奈何之感。最後三句“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為三嘆。詞人因終不願落花“一去無跡”,所以又對花之“漂流”勸以“莫趁潮汐”,冀望“斷紅”上尚有“相思”字。如若落花隨潮水流去,那上面題的相思詞句,就永遠不會讓人看見了。“何由見得”,即何由得見,流露了依依不捨的深情蜜意。這裡活用紅葉題詩故事,借指飄零的花瓣。末句復用問語,逆挽而不直下,拙重而不呆滯。
這是首“惜花”之詞,更是首“惜人”之作。全詞構思別致,充分利用慢詞鋪敘展衍的特點,時而寫花,時而寫人,時而花、人合寫,時而寫人與花之所同,時而寫人不如花之處。迴環曲折、反覆騰挪地抒寫了自己的“惜花”心情,又表露了自傷自悼的遊宦之感。

名家點評

黃蘇:“自傷年老遠宦,意境落寞,借花起興。以下是花是己,比興無端。指與物化,奇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極而天工生矣。結處意致尤纏綿無已,耐人尋繹。”(《蓼園詞選》)
周濟:“十三字千迴百折,千錘百鍊,以下如鵬羽自逝”……“不說人惜花,卻說花戀人。不從無花惜春,卻從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殘英’,偏惜欲去之‘斷紅’。”(《宋四家詞選》)
譚獻:“‘為問’”三句,搏兔用全力”……“結筆仍用逆挽,此片玉之所獨。”(《詞辨》卷一)
陳廷焯:“此處(指“為問”三句)點醒題旨,既突兀,又綿密,妙只五字束住,下文反覆纏綿,更不糾纏一筆,卻滿紙羈愁抑鬱,且有許多不敢說處,言中有物,吞吐盡致。”(《白雨齋詞話》卷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