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至十三世紀的中國社會生活

《六至十三世紀的中國社會生活》是一場講座,主講人是寧可。

講座基本情況介紹,主講人簡介,內容摘要,

講座基本情況介紹

主講人:寧可
講座地點: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
講座時間:2004.4.24
講座時長:115 分鐘
講座類別:歷史
關鍵字:歷史 中國歷史
組織單位: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原國家圖書館分館)

主講人簡介

寧可 男,湖南瀏陽人,1928年生。中共黨員。1947年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1955年到北京師範學院(現首都師範大學)工作。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古代經濟史、隋唐五代史、敦煌學、史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論著:《寧可史學論集》、《敦煌社邑文書輯校》(合作)、《敦煌的歷史與文化》(合作),主編和參加主編《中國經濟發展史》、《隋唐五代經濟史》、《中華五千年紀事本末》、《中華文化通志》、《敦煌學大辭典》、《英藏敦煌文獻(漢文非佛經部分)》等。

內容摘要

這一段的社會生活及其變化約略可以分為七個方面: 1、長江以南成為中國經濟重心。 2、歷史軸心從東西方向偏重移到南北方向。 3、民族關係的方向從北偏西轉移到北偏東(契丹、女真、蒙古、滿洲)。 4、出現了兩個世界帝國(唐、蒙古)。 5、統一國家的最終形成(元、明、清)。 6、社會經濟發展受到抑制。 7、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強化和僵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