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通志》是一本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文化通志
- 作者:《中華文化通志》編委會
- ISBN: 978-7-208-09030-9/K·1628
- 定價: ¥9000元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影響,
內容簡介
江澤民主席向美國大學贈送的一部足以代表中國及其豐富文化傳統的百卷巨著。 貫通古今5000年,包容56個民族文化,涵蓋十大文化領域,涉及十大重要學科,體現最新研究成果,傳承炎黃文化寶藏。
《中華文化通志》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對中華文化由古到今、分門別類進行全面系統概括的巨型著作,全書分為序卷和十典百志,共101卷、4000餘萬字, 全國近200位專家歷時8年完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貫通古今五千年歷史,涵蓋十大文化領域,包括56個民族文化,涉及文史哲經等十個主要學科,闡述詳盡,內容豐富。 《中華文化通志》全書共為十典百志。十典分別為:歷代文化沿革典、地域文化典、民族文化典、制度文化典、教化與禮儀典、學術典、科學技術典、藝文典、宗教與民俗典、中外文化交流典。每“典”十“志”。歷代文化沿革典,十志按時序排列。地域文化典十志,主要敘述漢民族聚居區域的地域文化,按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排列。民族文化典十志基本上按語系分類排列。中外文化交流典十志,按照中國與周邊及世界各大區域分區排列。其餘各典所屬各志,俱按內容排列。
本書從一開始直到問世,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學術界積極支持和熱心幫助。江澤民主席為本書題詞並作序,在全書出版時,又接見了本書部分編委與作者,對本書給予高度評價,新華社發了統稿,全國報刊都以顯著的位置作了報導。費孝通、戴逸、金沖及、饒宗頤等都對本書給予充分肯定。他們在多次談話中特彆強調:本書採用中國史學傳統的典、志這一編纂方法,要求在充分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客觀準確反映歷史實際,依事立類,注重貫通、匯通、會通,使各志都能獨立存在,全書又構成一個整體。本書作者隊伍陳容強大,寫作規範,反覆修改,使全書保證了很高學術水準。
分卷介紹
◆歷代文化沿革典對中國文化悠久綿長的演進歷史,從縱的剖面作綜合論述。全典十志,對歷史各個大的段落中文化的諸種領域,都有系統扼要的介紹、詳細深入的分析;強調中國文化多民族、多區域的特點;剖析文化傳統歷盡滄桑而終能綿延不絕、發揚光大的原因;說明中國文化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的貢獻。
◆學術典是文化的靈魂,它給文化帶來生命;學術是文化的花朵,它使文化燦爛芬芳。學術典從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角度,對中華文化的一個方面作了探討。它包括:經學志、諸子學志、哲學志、史學志、語言文字學志、政治學志、經濟學志、法學志、教育學志和軍事學志,凡十卷,三百萬字。
◆地域文化典漢族文化最早由黃河流域多種古代文化融匯而成,不同地域仍舊保留有各自的若干特色。此後,漢族文化擴展到了更廣泛的地域,並包容了當地的原有文化。北方民族不斷地進入黃河流域乃至更南的地方,與漢族融合,也給漢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各個地區的自然環境、人文因素、政治格局、經濟發展往往有所差異,從而在具有共同文化的基礎上,呈現了各自的特色。“地域文化典”選擇十個在歷史上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進行闡述。
◆科學技術典,中國科學技術有漫長而燦爛的歷史,它是在中國特定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人們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創造發明的獨特的知識系統,成為中華文化的有機組織部分。本典對中國科學技術作了系統性、綜合性的概述和總結,既闡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討論它與社會諸因素及其他文化形態的相互關係,以及中外科學技術的交流、融合與互動;又從歷史的輝煌和近代的落後的強烈對比中,引發讀者的深思。
◆民族文化典,中華民族是一個整體,我國各兄弟民族是這一整體的有機部分。悠悠歷史歲月,各族人民生活、勞動、棲息在亞洲東部這一塊幅員廣闊、資源豐富、山川壯美、氣候適宜的大地之上,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唇齒相依、血肉相連,共同締造了絢麗多彩、豐富瑰偉的中華文化。本典十志以少數民族文化為中心,系統而概括地進行敘述、論證,反映我國民族文化的特色,同時雄辯地說明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層面和背景。
◆藝文典由藝文理論志、詩詞曲志、散文小說志、戲曲志、美術志、樂舞志、曲藝雜技志、新聞志、典籍志、景觀志共十志組成,是中華文化積存中最富絢麗色彩的部分。作者大都是本專業領域研究有素的專家,辯章學術,推竟源流,物則兼顧,宜有可觀者。
◆ 宗教與民俗典所包含的佛教志、道教志、伊斯蘭教志、基督教·猶太教志、民間宗教志、飲食文化志、服飾文化志、婚姻文化志、喪葬陵墓誌、民間風俗志等各志,對歷史上和現實中在我國流行的各種宗教和民俗以豐富的材料為基礎,並用生動而準確的文字寫出來,對我們了解它們的歷史和現狀、它們的社會作用以及在文化上的意義,是非常必要的。讀者在讀了本書後,將會對我國的宗教與民俗有較為全面和系統的了解。
◆教化與禮儀典,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有其源遠流長的傳統。其中,一個十分古老而又具永恒生命力的內容,便是教化與禮儀。中國是教化之邦,又是禮儀之邦。這教化與禮儀,曾經是為二千年封建統治服務的精神繩索,同時又發揮了凝聚中華民族的作用。這便是人們常說的傳統文化的封建性與人民性的矛盾。汲取其活在人民心中的資源,包括為中國人民長期接受的教化與禮儀,這便是我們編纂《中華文化通志·教化與禮儀典》的初衷。
◆中外文化交流典分別考察中國與周邊地區及世界其他各地區文化上的雙向交流,並專門敘述了海外華人文化發展的情況以及他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它勇於並善於吸收和利用人類文化的各種優秀成果,推動自身的創造與發展。中華文化在幾千年的演進中,也給予世界其他各種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以廣泛的影響,成為人類文明的瑰寶。
作品目錄
歷代文化沿革典:
中華文化起源志
商周文化志
春秋戰國文化志
秦漢文化志
魏晉南北朝文化志
隋唐五代文化志
宋遼夏金元文化志
明代文化志
清代文化志
現代文化志
地域文化典:
秦隴文化志
中原文化志
齊魯文化志
燕趙文化志
荊楚文化志
吳越文化志
巴蜀文化志
閩台文化志
晉文化志
嶺南文化志
民族文化典:
壯、布依、傣、仡佬、京族文化志
滿、錫伯、赫哲、鄂溫克、鄂倫春、朝鮮族文化志
蒙古、柯爾克孜、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俄羅斯、裕固、撒拉族文化志
苗、納西、拉祜、基諾、傈僳、哈龍、白、怒族文化志
苗、瑤、畲、高山、佤、布朗、德昂族文化志
土家、景頗、普米、獨龍、阿昌、珞巴、門巴族文化志
回族文化志
侗、水、毛南、仫佬、黎族文化志
制度文化典:
宗族志、土地賦役志
工商制度志
社會階層等級制度志
中央職官志
地方行政制度志
選舉志
社團志
法律志
兵制志
教化與禮儀典:
社會理想志
德育志
智育志
體育志
美育志
學校志
禮儀志
家范志
交誼志
政德志
學術典:
經學志
諸子學志
哲學志
史學志
語言文字學志
政治學志
經濟學志
法學志
教育學志
軍事學志
科學技術典:
天學志
地學志
農學與生物學志
醫藥學志
算術志
物理與機械志
化學與化工志
紡織與礦冶志
建築志
水利與交通志
藝文典:
藝文理論志
樂舞志
詩詞曲志
曲藝雜技志
散文小說志
新聞志
戲典志
典籍志
美術志
景觀志
宗教與民俗典:
佛教志
道教志
伊斯蘭教志
基督教·猶太教志
民間宗教志
飲食文化志
服飾文化志
婚姻文化志
喪葬陵墓誌
民間風俗志
中外文化交流典:
中國與東北亞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南亞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中亞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西亞、非洲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歐洲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俄蘇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北美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拉丁美洲、大洋洲文化交流志
海外華僑華人文化志
中華文化起源志
商周文化志
春秋戰國文化志
秦漢文化志
魏晉南北朝文化志
隋唐五代文化志
宋遼夏金元文化志
明代文化志
清代文化志
現代文化志
地域文化典:
秦隴文化志
中原文化志
齊魯文化志
燕趙文化志
荊楚文化志
吳越文化志
巴蜀文化志
閩台文化志
晉文化志
嶺南文化志
民族文化典:
壯、布依、傣、仡佬、京族文化志
滿、錫伯、赫哲、鄂溫克、鄂倫春、朝鮮族文化志
蒙古、柯爾克孜、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俄羅斯、裕固、撒拉族文化志
苗、納西、拉祜、基諾、傈僳、哈龍、白、怒族文化志
苗、瑤、畲、高山、佤、布朗、德昂族文化志
土家、景頗、普米、獨龍、阿昌、珞巴、門巴族文化志
回族文化志
侗、水、毛南、仫佬、黎族文化志
制度文化典:
宗族志、土地賦役志
工商制度志
社會階層等級制度志
中央職官志
地方行政制度志
選舉志
社團志
法律志
兵制志
教化與禮儀典:
社會理想志
德育志
智育志
體育志
美育志
學校志
禮儀志
家范志
交誼志
政德志
學術典:
經學志
諸子學志
哲學志
史學志
語言文字學志
政治學志
經濟學志
法學志
教育學志
軍事學志
科學技術典:
天學志
地學志
農學與生物學志
醫藥學志
算術志
物理與機械志
化學與化工志
紡織與礦冶志
建築志
水利與交通志
藝文典:
藝文理論志
樂舞志
詩詞曲志
曲藝雜技志
散文小說志
新聞志
戲典志
典籍志
美術志
景觀志
宗教與民俗典:
佛教志
道教志
伊斯蘭教志
基督教·猶太教志
民間宗教志
飲食文化志
服飾文化志
婚姻文化志
喪葬陵墓誌
民間風俗志
中外文化交流典:
中國與東北亞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南亞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中亞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西亞、非洲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歐洲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俄蘇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北美文化交流志
中國與拉丁美洲、大洋洲文化交流志
海外華僑華人文化志
作品影響
該書獲得第四屆國家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