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六絲矛尾鰕虎魚
- 拉丁學名:Chaeturichthys hexanema (Bleeker, 1853)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鱸形目
- 亞目:鰕虎魚亞目
- 科:鰕虎魚科
- 亞科:鰕虎魚亞科
- 屬:矛尾鰕虎魚屬
- 種:六絲矛尾鰕虎魚
- 英文名:Pinkgray goby
分類信息,形態特徵,
分類信息
拉丁名稱 Chaeturichthys hexanema
英文名稱 Pinkgray goby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鰕虎魚科
拉丁科名 Gobiidae
中文屬名 矛尾鰕虎魚屬
拉丁屬名 Chaeturichthys
分布類別 海水
形態特徵
體頗延長,前部亞圓形,後部稍側扁,體長為體高5.8~6.2倍,為頭長3.2~3.5倍。頭大,稍平扁,頭長為吻長3.8~4.2倍,為眼徑3.7 ~4.1倍。吻中長,圓鈍。眼大,上側位,稍大於吻長;眼間隔狹,稍凹入,小於眼徑之半。口大,斜裂,口腔白色;下頜稍突出,上頜骨後延伸達眼中部下方或稍前。舌寬,前端游離,截形。牙細尖,上頜牙2行,外行牙稍擴大;下頜前部牙3行,後部牙2行,外行牙稍大,內彎。犁骨、齶骨及舌上均無牙。下頜頰部具小須3對。鰓孔大,延向前下方;峽部狹,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具假鰓。鰓耙細弱,4+9 ~10。
體被櫛鱗,頭部鱗小,吻部及下頜無鱗。
背鰭2個;第一背鰭始於胸鰭基底後上方,具8鰭棘,平放時接近或伸達第二背鰭起點;第二背鰭具15~16鰭條,平放時後部鰭條有時可達尾基。臀鰭具12~13鰭條,始於第二背鰭第五鰭條下方,與第二背鰭相似。胸鰭尖圓,稍長於腹鰭,後端不仲達肛門。左右腹鰭癒合,成一吸盤。尾鰭尖長,長於頭長。
體腔中大,腹膜灰色。消化管粗短,胃腸分界不明顯,腸二次彎曲,其長小於體長。鰾小,橢圓形。
體黃褐色,體側常具4~5個暗色斑塊。第一背鰭前部邊緣黑色,其餘各鰭灰色。